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萃林专利>正文

复床式微型纯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24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床式微型纯水器,属于纯化装置,它由支架、交换柱、过滤器组成。支架是框架式结构,腔内装有进水直管和进出水滤水帽的交换柱,排列在支架的空腔内。各交换柱底部的进出水管互相连通,漏斗形过滤器与交换柱的进水管连通,交换柱的出水管进入盛水容器,形成水纯化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水量为每小时80-100公斤。(*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水纯化装置。目前,离子交换复床式纯水设备,不需进行分离阳、阴树脂的操作,简化了工艺程序,如上海产70型离子交换纯水器。但是,70型对其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未采取既简易又有效的措施消除树脂的毒化。致使水质纯度不高,周期产量低,单位小时出水量少,最高出水量为每小时70公斤。由于进水的水压增大,致使经常出现交换柱裂缝、支架破损。水质纯度仪最高只能测200×104Ωcm,不能测高纯度的水,70型有两个过滤器,实际操作仅在交换制水时需用一个,另一个无实用价值,同时,过滤器承受水压的能力极低,漏水现象严重。支架下端的水漏网过长,致使用胶管连接第一、第六交换柱进出水管时,操作不便。有机玻璃电极易被污染,致使测量不准,同时水质纯度仪不适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能承受较大水压,交换柱和支架不易破损,操作方便的复床式微型纯水器。这种纯水器增加了进水滤水帽和出水滤水帽的进出水条形口,加快水的流速,不仅减轻水对交换柱四壁的压力,避免交换柱裂缝的产生,也不会因为交换柱的膨胀而导致支架的破损。而且出水量每小时可提高到80-100公斤。若采用89101308·3号专利申请中所提供的工艺再生树脂,水质纯度从常规法的最高比电阻200×104Ωcm提高到1000×104Ωcm以上。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支架(5)、交换柱(4)、过滤器(17)组成。支架(5)是框架形结构,上端是门形框架,左右向前凸出,中间形成安装交换柱的空腔,空腔的中部有一左右对称的撑筋,在凸出的顶面中间有平板相连,平板上有两个圆孔,背面平齐,在上下框架的背面支撑板中间有一方孔,下端是长方形框架,框架内有纵向三角形支承和安装在框架内正前面的箱形水漏网(12),在水漏网底面上排列许多小圆孔,左端有交换柱进水口(7),右端有交换柱出水口,两侧支撑板中间向后内凹。交换柱(4)是四棱柱壳体,壳体的上端有圆柱形通孔,由螺纹盖(1)和乳胶垫圈(2)封闭,壳体周围有三道凸筋,壳体内装有水直管(6)、进水滤水帽(8)以及壳体外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圆锥台形进水滤水帽(3)的圆周上有条形出水口,安装在进水直管的上端并与进水直管内孔相通,下端与进水管(11)相通,进水直管下端的一侧是圆柱形出水滤水帽(8),圆周上有条形进水口,下端与出水管连通,由螺帽(10)将壳体内部的结构进行固定,并由乳胶垫圈(9)密封。过滤器(17)是漏斗形,由过滤水杯(15)、过滤器盖(13)、滤网(16)组成,过滤器盖上有向外凸出的进水口,盖内有胶垫(14),过滤水杯是由圆柱形和圆锥形体两部分组成,锥形顶部有出水口,过滤水杯内的圆形滤网(16)上有许多小圆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结构简单适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大了支架内腔,并在内壁上嵌装海棉,使支架不致因为交换柱的膨胀而破损,交换柱周围的凹槽改为凸筋,增强了交换柱的刚性,同时增加进水滤水帽和出水滤水帽的进出水口,从而减轻了对交换柱四壁的压力,缩短了水漏网的长度,便于连接进出水管时操作方便,加长了过滤器盖螺纹的长度和乳胶垫圈的厚度,使过滤器不易漏水。出水量由每小时最高70公斤提高到80-100公斤。实施例将交换柱(4)按照下端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方向,排列在支架门形空腔内,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支架左端向前凸出的内腔中装两只交换柱,前面一只进水管为横向,出水管为纵向,后面一只,进水管为纵向,出水管为横向,中间空腔撑筋的两边分别放置一只交换柱,下面的进出水管均为横向,支架右端向前凸出的内腔中前后装两只交换柱,后面一只的进水管为横向,出水管为纵向,前面一只的进水管为纵向,出水管为横向。各交换柱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互相连通,左边第一只交换柱的进水管与过滤器(17)的出水口连接,右边最后一只交换柱的出水管从箱形水漏网右端孔穿过。水的流程是先进入过滤器(17)的进水口,通过过滤水杯和水杯内的带孔滤网,由出水口进入交换柱底部的进水管(11),进水管与交换柱空腔内竖直放置的进水直管连通,再通过进水直管上端的圆锥台形进水滤水帽(3)上的条形出水口,水溢到交换柱的内腔,通过出水滤水帽(8)的条形水口进入交换柱壳体外的出水管,再通过下一个交换柱的进水管,进入下一个交换柱,依次类推,共通过六只交换柱,最后由出水管进入盛水容器,完成整个循环过程。附图简要说明图1复床式微型纯水器装配图。图2复床式微型纯水器A-A剖视图。图3过滤器结构图。权利要求1.一种复床式微型纯水器,由支架、交换柱和过滤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5)是框架形结构,背面平齐,上端左右向前凸出,中间形成门形空腔,下端是长方形框架,框架内有纵向三角形支承和箱形水漏网(12),两侧是支撑板,交换柱(4)是四棱柱形壳体,壳体内装有进水直管(6)、进水滤水帽(3)、出水滤水帽(8)以及壳体外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过滤器(17)是漏斗形,由过滤水杯(15)和过滤器盖(13)组成,滤网(16)安装在过滤水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水器,其特征在于,支架(5)底部的箱形水漏网(12),安装在框架内正前面,它的底面上排列许多小圆孔,左端有交换柱进水口(7),右端有交换柱出水口,支架顶部向前有平板,平板上有两个圆孔,支架背面中部有一方孔,两侧支撑板中间向后内凹,上端门形空腔中部有一前后向撑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水器,其特征在于,交换柱(4)壳体的上端有圆柱形通孔,由螺纹盖(1)和乳胶垫圈(2)封闭,壳体周围有三道凸筋,圆锥台形进水滤水帽(3)的圆周上有条形出水口,安装在进水直管(6)的上端,并与进水直管内孔相通,下端与进水管(11)相通,进水直管下端的一侧是圆柱形出水滤水帽(8),圆周上有条形进水口,下端与出水管连通,交换柱的底部由螺帽(10)和乳胶垫圈(9)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水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17)的过滤器盖(13)上有向外凸出的进水口,过滤水杯由圆柱形和圆锥形组成,在圆锥顶有出水口,过滤水杯的圆形滤网(16)上有许多小圆孔。专利摘要一种复床式微型纯水器,属于纯化装置,它由支架、交换柱、过滤器组成。支架是框架式结构,腔内装有进水直管和进出水滤水帽的交换柱,排列在支架的空腔内。各交换柱底部的进出水管互相连通,漏斗形过滤器与交换柱的进水管连通,交换柱的出水管进入盛水容器,形成水纯化系统。本技术的出水量为每小时80—100公斤。文档编号C02F1/42GK2143223SQ92236130公开日1993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邹萃林 申请人:邹萃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床式微型纯水器,由支架、交换柱和过滤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5)是框架形结构,背面平齐,上端左右向前凸出,中间形成门形空腔,下端是长方形框架,框架内有纵向三角形支承和箱形水漏网(12),两侧是支撑板,交换柱(4)是四棱柱形壳体,壳体内装有进水直管(6)、进水滤水帽(3)、出水滤水帽(8)以及壳体外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过滤器(17)是漏斗形,由过滤水杯(15)和过滤器盖(13)组成,滤网(16)安装在过滤水杯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萃林
申请(专利权)人:邹萃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