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643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主要提供具有高弹性的金属的单元体,通过使各单元体可以简易的直接相互扣合枢接,形成可侧向摆动的结合状态,且通过弹性扣合枢接的紧密配合构造,产生一定的强度,减少因使用过程中的拉扯或摆动,产生脱落的疑虑。由多个单元体组合而成的整体设置于导管的尾端内部,另配合以一控制线贯穿连接各单元体两侧,使控制线的另端环绕结合于把手内部的转轮,因此可利用于把手处的简易操作,连动控制线,进而连动各单元体随的同向摆动,达到使导管外端同步弯曲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主要设计一种具有高弹性金属单元体,可以依序相互扣合多个单元体,形成枢接状态,且通过弹性扣合枢接的紧密配合构造,产生一定的强度,减少因使用过程中的拉扯或摆动,产生脱落的疑虑,其整体设置于导管的尾端内部,并可由把手处操作控制线,连动各单元体同步摆动,以控制导管外端依需求而弯曲。
技术介绍
为了使内视镜导管尾端部份可以弯曲摆动,现有结构在导管尾端的内部,设以多个铆接结合的单元体,形成可以侧向摆动的结构,以提供导管得以弯曲其角度者。该现有的单元体(1)构造,如图1所示,主要于其圆柱形本体11两侧分别设以结合片12,通过将一单元体1的二结合片12和另一单元体1的圆柱形本体11以微型铆钉13来铆接二者,或者是使用雷射电焊来铆定二者,此方式虽可获得铆接二单元体的结果,使其间可以摆动角度,但其将各单元体铆接的加工程序相当繁杂而艰难,且每一内视镜导管都需要数个单元体的组合,故在制造上显然不够便利,而有改良的空间。另有利用塑钢材质设计为可枢接的单元体,惟该结构因塑钢不具有弹性而组合不易,且在组合后便无法卸,而其一般体积较大,均不利于实际上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主要可通过具有高弹性的金属单元体上的扣合片直接扣合枢接另一单元体,组合形成可侧向摆动的结合状态,可依实际需求组合为一预定长度,且通过弹性扣合枢接的紧密配合构造,产生一定的强度,减少因使用过程中的拉扯或摆动,产生脱落的疑虑。其整体设置于导管的尾端内部,形成可弯曲部,配合以一控制线贯穿各单元体弧状两侧,使控制线的另端环绕结合于把手内部的转轮,因此可利用于把手处的简易操作,连动控制线的运作,而进一步连动各单元体随的同向摆动,达到使导管远程弯曲的目的,获致显著的进步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所述单元体为弹性金属结构,具有一柱状本体和一体成型的二对称结合耳,而各结合耳的外端中心位置设以一朝内的定位凸点,该柱状本体与结合耳相同位置的两侧为平面状,在其相对端各设以一凹点,供对应于另一单元体的定位凸点的位置,每二相邻的单元体可简易的以弹性扣合的方式相互卡合而形成枢接的结构,而二相扣合枢接的单元体间仍得以相对摆动的状态;该单元体的另二侧为弧状,且其中间部位设以向内凹陷的凹弧部,而在其间形成扁弧状开口,可供二控制线分别由其间贯穿各单元体不同两侧的各扁弧开口,并藉其移动以连动单元体的同向摆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其中,包含多个单元体接续枢接,而整体装设于内视镜导管的尾端内部,形成可弯曲部,可藉各单元体的同向摆动,使导管尾端随的弯曲转向者。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其中,所述控制线一端结合于导管的远程,另一端结合于把手内部的控制机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其中,各单元体间具有弹性扣合枢接的紧密配合构造,其结合强度,可确保使用过程中的拉扯或摆动而不会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构造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组合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构造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摆动示意图;图4A为图四的局部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现有单元体;11-圆柱形本体;12-结合片;13-微型铆钉;2-本技术单元体;21-柱状本体;211-凹点;212-凹弧部;213-扁弧开口;22-结合耳;221-定位凸点;3-控制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主要是提供单元体结构的改良设计,其单元体2为经过焠火热处理程序而具有高弹性度的金属结构,并设计为具有一柱状本体21和一体成型的二对称结合耳22的构造,于各结合耳22的外端中心位置设以一朝内的定位凸点221,该柱状本体21与结合耳22相同位置的两侧为平面状,在其相对端各设以一凹点211,系可供对应于另一单元体的定位凸点221的位置,因此,二单元体便可简易的以弹性扣合的方式相互卡合而达成枢接的目的,并使二相扣合枢接的单元体间得以相对摆动的状态者。另外,该单元体2的另二侧为弧状,且其中间部位设以向内凹陷的凹弧部212,而在其间形成扁弧状开口213,可供控制线3由其间贯穿,如图4A,该控制线的一端结合于管体的远程,另一端则连接至手把位置的控制机构处,是以,本技术乃可通过该改良的单元体2简易的直接扣合枢接,而在控制线3的连动下,获得使导管尾端向不同方向弯曲摆动的效果,如图4。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改良的单元体构造,其制造程序简易,且可以轻松的相互扣合枢接,且能简易组合为预定长度,提供组合于管体远程,并可利用把手位置的控制机构,达简易到控制内视镜导管尾端弯曲摆动的目的。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为弹性金属结构,具有一柱状本体和一体成型的二对称结合耳,而各结合耳的外端中心位置设以一朝内的定位凸点,该柱状本体与结合耳相同位置的两侧为平面状,在其相对端各设以一凹点,供对应于另一单元体的定位凸点的位置,每二相邻的单元体可简易的以弹性扣合的方式相互卡合而形成枢接的结构,而二相扣合枢接的单元体间仍得以相对摆动的状态;该单元体的另二侧为弧状,且其中间部位设以向内凹陷的凹弧部,而在其间形成扁弧状开口,可供二控制线分别由其间贯穿各单元体不同两侧的各扁弧开口,并藉其移动以连动单元体的同向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挠性内视镜导管单元体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为弹性金属结构,具有一柱状本体和一体成型的二对称结合耳,而各结合耳的外端中心位置设以一朝内的定位凸点,该柱状本体与结合耳相同位置的两侧为平面状,在其相对端各设以一凹点,供对应于另一单元体的定位凸点的位置,每二相邻的单元体可简易的以弹性扣合的方式相互卡合而形成枢接的结构,而二相扣合枢接的单元体间仍得以相对摆动的状态;该单元体的另二侧为弧状,且其中间部位设以向内凹陷的凹弧部,而在其间形成扁弧状开口,可供二控制线分别由其间贯穿各单元体不同两侧的各扁弧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燕聪
申请(专利权)人:圻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