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嘉钧专利>正文

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83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一分离槽,底部经由闸口导通一缓冲槽,在该分离槽的里部中央,经由分流孔而将导入之污水作辐射型的排放,又再分离槽的上端设有一旋转运动之刮板,该刮板对应于一集污斗的上端口,又再缓冲槽的上端可导通清水出口。(*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般之污水处理经由电解者,其排放端必须再将该尘泥做二次分离,而如图1是应用一电解槽1,经由入口而将污水导入之后进行电解作用,再由一导管导通一沉淀槽2,该沉淀槽2中间腰身部分设有缓冲板21,让水流线10获得较平稳,令导入之污水,首先经由分流口22,而以辐射状之散射方式,将导入沉淀槽2里部之水体,作水平面辐射状散开,再经由缓冲板21穿通缓压后,使其水流较为稳定的输出,确保沉淀槽2底部不会形成扰流,使其沉积泥23可安定的下沉,并使其清水可从出口24排出,然由于以该沉淀的方式经久使用该沉积泥23累积过多的时候,会阻塞到各通路,则整个沉淀槽2必须从新翻修,又该沉积泥23里部残存有化学有机物,将相同影响水质排放。本技术提供针对污水作尘泥与清水之分离作用,其主要是由一分离槽,底部经由闸口导通一缓冲槽的,在该分离槽的里部中央,经由分流孔而将导入之污水作辐射型的排放,又再分离槽的上端设有一旋转运动之刮板,该刮板对应于一集污斗的上端口,又再缓冲槽的上端可导通清水出口者。本技术提供针对电解水可做尘泥与水液作分离,主要是将经电解之后的水液,其里部经过化学剂料的反应后,会形成泡沫,该泡沫会以粘附或是包覆的方式,将该飞尘或尘沙往水液的顶面带上,形成浮载的状态,再该浮载泡沫籍由刮除的方式将之完全分离,又清水流放一端,经过由缓冲的设计,使较重之尘泥,可行成沉淀,确保该排放之水液为清净之水液。图1为污水分离尘泥之运用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结构关系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之分离槽与缓冲槽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作业操作示意图。图示符号元件说明如下电解槽——1 筒状分离槽——31 调整杆——372闸板——371 流放闸口——37 围板——38缓冲槽——32沉淀槽——2缓冲板——21出口——24 沉淀泥——23 马达——311集污斗——313 筒状分离槽——31 刮板——312缓压平流槽——33手轮——331栅板——332堰板——333 清水出口——36 脚垫——30工作扶梯——301 电解污水导入口——34弦月型缓冲槽——32 流放闸口——37分流孔——341 污泥流泄口-35 泡沫-40水体——4 堰板手轮——331排放口——310请再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之分离机3,是由一桶状分离槽31,以及一弦月型缓冲槽32,以内切方式切构而成,该分离槽31上方设有马达311,以带动一刮板312作旋转,该刮板312的下缘是切过一排放污泥之集污斗313的上端口,又分离槽31整体是形成一单体状之桶体,里部污水是由导入口34导入之后,再由分离槽31里部所设的分流孔341,形成辐射状流放,再分离槽31底部与缓冲槽32之间设有一闸口37,以导通分离槽31的水液可流通到缓冲槽32,再于缓冲槽32的上方导通缓压平流槽33,该平流槽33另设有一手轮331,以调整一栅板332作清水排放量的操作,又该栅板332是相对于堰板333而做开启量的大小依据操作,分离机整体可经由脚柱30而随意安装在任何工作场所,以及可设有一工作扶梯301而提供保全人员的检视而维修操作。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分离槽31与缓冲槽32之间是籍由流放闸口37导通,而该闸口37是设在分离槽31的围板38底部下方,并经由调整杆372以调整一相对闸口37做其通孔幅面大小的调整之闸板371。请再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之实施工作操作,是将经电解槽1所电解后之水体,由导入口34导入于分离槽31上方,并籍由该分流口341以辐射状将该导入之水体作散射,而将导入之水体4所形成的泡沫40则会因比重关系而上浮,而越过刮板312的位置,则接受该刮板312刮动,再将该带有尘泥之泡沫刮向集污斗313,并由其流泄口35排放出污泥,使该分离槽31里部下方的水体近于清净,又该清净之水液则经由流放闸口372导通缓冲槽32,该缓冲槽32对上设有一平流槽33,经由手轮331而控制其流放量,以将清水出口36排放出,然该可调整流量之平流槽33,与导入口34流入之水液,其进出量之对等关系,实际上为由导入口34所控制而该平流槽33是再于前置之初始作业时作为调整,与整体排放量无关,又如图4之实施该泡沫40将污泥带放量若未达百分之百,或是较重之尘泥粒子,则往分离槽31的底部沉积,而该沉积后可经由一沉积物排放口310排放出比重较大之污泥,或是利用该排放口310同,可做分离槽的清洁作业排出污水的运用。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一分离槽,底部经由闸口导通一缓冲槽,在该分离槽的里部中央,经由分流孔而将导入之污水作辐射型的排放,又再分离槽的上端设有一旋转运动之刮板,该刮板对应于一集污斗的上端口,又再缓冲槽的上端可导通清水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其特征为在该缓冲槽的上端间接出口的位置,可设有一缓压平流槽,该缓压平流槽是由一手轮控制栅板,而相对一堰板做流量大小的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其特征为在该分离槽与缓冲槽之间所设的导通闸口,可设有一可改变闸口幅面大小之调整闸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其特征为在该分离槽的底部可设有一排放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其特征为在该机体的下方可设有脚柱。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水之尘泥分离机结构,尤指提供经电解后之污水,其尘泥与水液之分离机,其主要是由一分离槽,对下导通一缓冲槽,在该分离槽里部导入经电解之电解水之后,经由化学药剂作用之污泥泡沫会将该污泥带往上浮,由该分离槽顶部所设的刮板,可将该尘泥刮离,下方之水液再由缓冲槽上方所设缓压平流槽,以稳定的将清水排出,可将污泥以及水液做确实的分格,提供环保最佳使用效益。文档编号C02F1/461GK2554158SQ02271340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林嘉钧 申请人:林嘉钧, 林鸿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钧
申请(专利权)人:林嘉钧林鸿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