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4897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插件、第二插件和中间插件,将第一插件上的第一内联端子和第二插件上的第二内联端子在中间插件内配合,实现电流的传递,有效解决了传统内联工艺造成的线束制作工艺复杂、易出错、安全可靠性差,线束检修难度大,线束状态一致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线束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零件,整车所有用电设备均通过线束进行连接。汽车线束的总电源从蓄电池的正极引出,整车中用电设备众多,每个用电设备都需要有电源或负极,为了将一路总电源分成若干路分电源供给用电设备,整车线束通常是通过内联端子压接的形式实现内联,如图1所示,总导线A通过内联端子1'与分导线A1、A2压接在一起,连接处称为内联点,当总电源使总导线A带电后,分导线A1、A2也分别带电,从而输出电流供用电设备使用。上述汽车线束的内联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整车中线束众多,需要设置几百个内联点,导致线束内联工艺复杂,容易出错;2、安全性差,特别是在压接处,内联端子1'自身极易损伤附近其它回路导线的绝缘皮,同时,压接处的导线铜丝极易外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检修难度大,特别是短路的情况下,由于分导线回路与总导线回路始终保持连接状态,无法人为断开,因此判断故障点的难度较大;4、各个线束的状态一致性较差,每个分导线的内联点位置不固定。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线束内联结构,以解决现有汽车线束内联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的结构相同,均为H形内联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