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4897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插件、第二插件和中间插件,将第一插件上的第一内联端子和第二插件上的第二内联端子在中间插件内配合,实现电流的传递,有效解决了传统内联工艺造成的线束制作工艺复杂、易出错、安全可靠性差,线束检修难度大,线束状态一致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线束的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插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零件,整车所有用电设备均通过线束进行连接。汽车线束的总电源从蓄电池的正极引出,整车中用电设备众多,每个用电设备都需要有电源或负极,为了将一路总电源分成若干路分电源供给用电设备,整车线束通常是通过内联端子压接的形式实现内联,如图1所示,总导线A通过内联端子1'与分导线A1、A2压接在一起,连接处称为内联点,当总电源使总导线A带电后,分导线A1、A2也分别带电,从而输出电流供用电设备使用。上述汽车线束的内联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整车中线束众多,需要设置几百个内联点,导致线束内联工艺复杂,容易出错;2、安全性差,特别是在压接处,内联端子1'自身极易损伤附近其它回路导线的绝缘皮,同时,压接处的导线铜丝极易外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检修难度大,特别是短路的情况下,由于分导线回路与总导线回路始终保持连接状态,无法人为断开,因此判断故障点的难度较大;4、各个线束的状态一致性较差,每个分导线的内联点位置不固定。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线束内联结构,以解决现有汽车线束内联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插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线束内联结构的安全性和通用性,并且使得线束内联制作工艺简单不易出错、便于故障检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的结构相同,均为H形内联端子。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或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包括二连发内联端子、三连发内联端子和四连发内联端子。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插件和所述第二插件的结构相同。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导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插件和/或第二插件的外端。如上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插接孔为方形通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插件、第二插件和中间插件,将第一插件上的第一内联端子和第二插件上的第二内联端子在中间插件内配合,实现电流的传递,有效解决了传统内联工艺造成的线束制作工艺复杂、易出错、安全可靠性差,线束检修难度大,线束状态一致性差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线束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中间插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L1方向的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L2方向的视图;图7为一种内联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另一种内联端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联端子A–总导线A1、A2-分导线1-中间插件2-第一插件3-第二插件4-内联端子41-二连发内联端子42-三连发内联端子43-四连发内联端子5-导线6-插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包括:第一插件2、第二插件3、中间插件1、设置在第一插件2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3内的第二内联端子。图3为中间插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L1方向的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L2方向的视图。参照图3至图6所示,所述中间插件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6,插接孔6的形状与内联端子相匹配,本实施例中,该插接孔6为方形通孔,通孔在中间插件1内对称排布。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6内相互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电流的传递。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的结构相同,均为H形内联端子。图7为一种内联端子4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另一种内联端子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或所述第二内联端子(统称为内联端子4)包括二连发内联端子41、三连发内联端子42和四连发内联端子43。这些内联端子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件2和所述第二插件3的结构相同,从而方便加工。在所述第一插件2和/或第二插件3的外端还分别设置有导线5,根据不同的电流传递需求,可以设置导线5的数量,本实施例中,第一插件2的外端设置有4根导线,第二插件3的外端设置有1根导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插接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新型的内联端子与中间插件配合,当需要内联时,使用二连发内联端子或三连发内联端子或四连发内联端子在中间插件的内部自由组合,可实现一路电源进入,流出多路分电源。简单方便、制作不易出错。2、本专利技术设计取代内联端子,利用插件的对配,实现对于内联工艺的取代,插件安装,安全可靠。3、整车内联回路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断开插件,检修方便,容易判断出故障点位置。4、插件可以安装固定,无需像传统内联工艺一样,包裹于线束内部。5、通用化优,在设计线束时,3个插件可应用于任何线束控制回路设计中,应用范围广。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件、第二插件、中间插件、设置在第一插件内的第一内联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插件内的第二内联端子;所述中间插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插接孔,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在所述插接孔内相互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联端子和所述第二内联端子的结构相同,均为H形内联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接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