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以及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构成为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路;设置于电路的输入侧,构成为使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减少的噪声减少部。噪声减少部包括共态扼流线圈,该共态扼流线圈具有磁芯、卷绕于磁芯的第1卷绕部的第1绕线、以及卷绕于磁芯的第2卷绕部的第2绕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以及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具有开关元件、并且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5039515号公报。该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例如如上述公报所示,被用于驱动搭载于车辆的电动压缩机的电动机。在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的变换对象的直流电力中混入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双方。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存在这些噪声致使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所进行的电力变换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另外,在向车辆搭载的关系上,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的大型化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大型化,且减少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以及具备该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的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构成为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路、以及设置于上述电路的输入侧、且构成为使上述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减少的噪声减少部。上述噪声减少部包括共态扼流线圈,该共态扼流线圈具有磁芯、卷绕于上述磁芯的第1卷绕部的第1绕线、以及卷绕于上述磁芯的第2卷绕部的第2绕线。由上述共态扼流线圈减少了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后的直流电力向上述电路输入。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构成为共用规定的车载用设备和车载用蓄电装置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构成为将从上述车载用蓄电装置供给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能够驱动在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设置的电动机的交流电力。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具备:感应滤波器,该感应滤波器使上述直流电力所含的流入纹波成分减少;变换电路,该变换电路将由上述感应滤波器减少了流入纹波成分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上述交流电力,并且具有被进行PWM控制的多个开关元件。上述感应滤波器为低通滤波电路。上述感应滤波器的共振频率被设定为比包含上述流入纹波成分的频率的变动范围的噪声频带高。在用于上述多个开关元件的PWM控制的载波信号的频率被设定为比上述感应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高。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具备: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以及收纳电动机以及压缩部的壳体。上述电路的输出侧与上述电动机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性示出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电动压缩机以及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示意性示出噪声减少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示意性示出噪声减少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共态扼流线圈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表示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的电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6为表示动力控制单元(PCU)的电结构的一部分的电路图。图7为表示对于常态噪声的低通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8为表示相对于在动力模块产生的纹波噪声的低通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9为示意性示出其他例的共态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10为示意性示出其他的共态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以及该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所搭载的电动压缩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搭载于车辆,在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中被使用。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为车载用。以下,在对于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以及电动压缩机的概要进行说明后,对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100具备电动压缩机10、对于电动压缩机10供给作为流体的制冷剂的外部制冷剂回路101。外部制冷剂回路101例如具有热交换器以及膨胀阀。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100通过电动压缩机10将制冷剂压缩,并且通过外部制冷剂回路101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以及膨胀,由此进行车内的供暖制冷。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100具备控制该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100的整体的空调ECU102。空调ECU102构成为能够掌握车内温度、车内空调的设定温度等的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向电动压缩机10发送ON/OFF指令等之类的各种指令。电动压缩机10具备:形成有从外部制冷剂回路101吸入制冷剂的吸入口11a的壳体11、收纳于壳体11的压缩部12以及电动机13。壳体11整体为大致圆筒形状,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铝等金属)形成。壳体11具有喷出制冷剂的喷出口11b。此外,壳体11被接地于车辆的主体。压缩部12通过后述的旋转轴21旋转,将从吸入口11a向壳体11内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将该压缩的制冷剂从喷出口11b喷出。此外,压缩部12可以是滚动类型、活塞类型、叶片类型等任意的类型。电动机13驱动压缩部12。电动机13具有:例如相对于壳体11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圆柱状的旋转轴21、相对于该旋转轴21固定的圆筒形状的转子22、固定于壳体11的定子23。旋转轴21的轴心与圆筒形状的壳体11的轴心一致。定子23具有圆筒形状的定子磁芯24和卷绕于定子磁芯24的齿的线圈25。转子22以及定子23在旋转轴21的径向上相互对置。通过将线圈25通电,使得转子22以及旋转轴21旋转,进行压缩部12对于制冷剂的压缩。此外,电动机13的驱动电流与控制信号的电流相比较高,例如为10A以上,优选为20A以上。如图1所示,电动压缩机10具备:驱动电动机13的车载用的逆变器(inverter)装置30、以及收纳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的逆变器壳体31。逆变器壳体31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例如铝等的金属)形成。逆变器壳体31具有相对于壳体11、详细而言相对于壳体11的轴线方向的两壁部中的与喷出口11b相反侧的壁部11c接触的板状的基座部件32、相对于该基座部件32安装的有底筒状的罩部件33。基座部件32与罩部件33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螺栓34固定于壳体11。由此,逆变器壳体31以及收纳于该逆变器壳体31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被安装于壳体11。即,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与电动压缩机10形成一体化。此外,逆变器壳体31与壳体11接触,因此两者热结合。此外,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被配置在与壳体11热结合的位置。此外,不设置使逆变器壳体31内的空间与壳体11内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避免制冷剂直接流入逆变器壳体31内。安装逆变器壳体31的壳体11的壁部11c相对于电动机13被配置在与压缩部12相反一侧。对此,也可以说逆变器壳体31相对于电动机13被配置在与压缩部12相反一侧。此外,压缩部12、电动机13以及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沿旋转轴21的轴线方向排列。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为所谓成直线型。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具备:例如固定于基座部件32的电路基板41、安装于该电路基板41的动力模块42。动力模块42的输出侧经由设置于壳体11的壁部11c的气密端子(图示略),与电动机13的线圈25电连接。动力模块42具有多个开关元件Qu1、Qu2、Qv1、Qv2、Qw1、Qw2(以下,简称为开关元件Qu1~Qw2)。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模块42与“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的电路”以及“变换电路”对应。在逆变器壳体31(详细而言为罩部件33)设置连接器43。经由连接器43从搭载于车辆的DC电源E向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供给直流电力。空调ECU102与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30电连接。此外,在车辆设置有与DC电源E并联连接的电源用电容器C0(参照图5)。此外,电源用电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构成为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其中,所述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路;噪声减少部,该噪声减少部设置于所述电路的输入侧,构成为使所述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减少,所述噪声减少部包括共态扼流线圈,该共态扼流线圈具有磁芯、卷绕于所述磁芯的第1卷绕部的第1绕线、以及卷绕于所述磁芯的第2卷绕部的第2绕线,由所述共态扼流线圈减少了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后的直流电力被向所述电路输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7 JP 2015-136542;2015.10.26 JP 2015-210251.一种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构成为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其中,所述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具备: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路;噪声减少部,该噪声减少部设置于所述电路的输入侧,构成为使所述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减少,所述噪声减少部包括共态扼流线圈,该共态扼流线圈具有磁芯、卷绕于所述磁芯的第1卷绕部的第1绕线、以及卷绕于所述磁芯的第2卷绕部的第2绕线,由所述共态扼流线圈减少了共态噪声以及常态噪声后的直流电力被向所述电路输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其中,所述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还具备平滑电容器,该平滑电容器设置于所述共态扼流线圈的输出侧且在所述电路的输入侧,所述平滑电容器与所述共态扼流线圈协作构成低通滤波电路,在用于对所述各开关元件进行PWM控制的载波信号的频率被设定为比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其中,常态噪声的频率根据车种变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共振频率被设定为比包含假定的常态噪声的频率的变动范围的噪声频带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其中,所述噪声减少部构成为输入与具有开关元件的车载用设备共用的车载用蓄电装置的直流电力,所述车载用设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根据车种变动,所述噪声频带包括假定的所述车载用设备的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的变动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其中,所述平滑电容器为薄膜电容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用的逆变器装置,其中,所述车载用设备具备相对于所述车载用蓄电装置并联连接的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笃志,永田芳树,贺川史大,安保俊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