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除湿装置包括:除湿壳体,除湿壳体具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补液口、除湿剂进口和除湿剂出口;输送泵,输送泵的进口与除湿剂出口连通;用于液体除湿剂再生的再生器,再生器的液体出口用于与补液口连通;其中,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和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的出口切换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除湿装置,由于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和除湿壳体的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的出口切换连通,则循环除湿和除湿剂再生共用一个输送泵,较现有技术循环除湿和除湿剂再生分别配备输送泵相比,减少了输送泵,简化了除湿装置的结构,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空气的湿度过大时,特别是“回南天”这样的天气,影响工农业生产及产品的储存,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需要采用除湿装置进行除湿。除湿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冷媒除湿;另一种是采用具有吸水特性的除湿剂除湿。由于采用冷媒除湿的除湿成本较高,采用除湿剂除湿的除湿成本较低,使得采用除湿剂除湿具有较大的市场。除湿剂分为液体除湿剂和固体除湿剂,其中,液体除湿剂较易再生、除湿效果较好,大多除湿装置采用液体除湿剂。目前,采用液体除湿剂的除湿装置主要包括:循环除湿模块和除湿剂再生模块,循环除湿模块和除湿剂再生模块分别配备有输送泵和填料。如图1所示,循环除湿模块包括:空气进气管11、风机12、除湿壳体13、第二输送泵15、左喷头17、左填料16和空气排出管18;除湿剂再生模块包括:再生器110、第一输送泵14、右喷头111、右填料112和水蒸气排出管19。上述除湿装置的工作过程为:空气在风机12的作用下经过空气进气管11进入除湿壳体13,此时在第二输送泵15的作用下,左喷头17向下喷出液体除湿剂,空气与液体除湿剂在左填料16中接触,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液体除湿剂吸收,干空气从空气排出管18排出;液体除湿剂吸收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后变稀,变稀的液体除湿剂经第一输送泵14抽入再生器110中,液体除湿剂在再生器110中被加热,然后经右喷头111喷出并经过右填料112,液体除湿剂中的水蒸气闪发,闪发后的水蒸气经水蒸气排出管19排出,经过右填料112的液体除湿剂经第二输送泵15再次进入左喷头17中,完成一次循环。上述除湿装置配备有两个输送泵和两部分填料,导致整个除湿装置的结构较复杂,不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另外,自液体除湿剂中闪发的水蒸气经水蒸气排出管19排出,较易发生水蒸气烫伤事故,安全可靠性较低,也导致除湿装置的携带和移动较困难。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除湿装置,以简化结构,利用实现产品小型化,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装置,以简化结构,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装置的控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湿装置,包括:除湿壳体,所述除湿壳体具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补液口、除湿剂进口和除湿剂出口;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进口与所述除湿剂出口连通;用于液体除湿剂再生的再生器,所述再生器的液体出口用于与所述补液口连通;其中,所述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和所述除湿剂进口与所述输送泵的出口切换连通。优选地,所述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和所述除湿剂进口通过三通阀与所述输送泵的出口切换连通。优选地,上述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所述再生器的水蒸气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为丝管式冷凝器。优选地,上述除湿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配合使用的散热风扇。优选地,上述除湿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水箱连通。优选地,所述再生器的液体出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补液口连通,所述连接管上串接有截止阀。优选地,所述除湿壳体具有:喷射部件,和位于所述喷射部件下方的填料;其中,所述除湿剂进口为所述喷射部件的进口。优选地,所述填料为波纹填料。优选地,所述除湿壳体的顶部设有风机。优选地,上述除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需要循环除湿时,用于控制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所述除湿剂进口连通以及控制所述输送泵启动;当所述除湿壳体内的液体除湿剂的溶度低于预设值时,用于控制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再生器的液体进口连通以及控制所述再生器开启;当需要向所述除湿壳体内补液时,用于控制所述再生器的液体出口和所述补液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装置的使用方法为:需要除湿时,连通输送泵的出口与除湿壳体的除湿剂进口,启动输送泵,进行循环除湿;当除湿壳体内的液体除湿剂的溶度低于预设值时,连通输送泵的出口与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开启再生器,进行浓缩再生;当需要向除湿壳体内补液时,连通再生器的液体出口和除湿壳体的补液口,进行补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装置,由于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和除湿壳体的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的出口切换连通,则循环除湿和除湿剂再生共用一个输送泵,较现有技术循环除湿和除湿剂再生分别配备输送泵相比,减少了输送泵,简化了除湿装置的结构,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基于上述提供的除湿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的控制方法,该除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除湿剂进口,启动所述输送泵,进行循环除湿;2)当所述除湿壳体内的液体除湿剂的溶度低于预设值时,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器的液体进口,开启所述再生器,进行浓缩再生;3)当需要向所述除湿壳体内补液时,连通所述再生器的液体出口和所述补液口,进行补液。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当浓缩再生结束后需要向所述除湿壳体内补液。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溴化锂溶液的P-T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包括:除湿壳体21,输送泵22,再生器24;其中,除湿壳体21具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补液口、除湿剂进口和除湿剂出口;输送泵22的进口与除湿剂出口连通;再生器24用于液体除湿剂的再生,且再生器24的液体出口用于与补液口连通,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和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22的出口切换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和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22的出口切换连通,是指:当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与输送泵22的出口连通时,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22的出口不连通;当除湿剂进口与输送泵22的出口连通时,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与输送泵22的出口不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使用方法为:需要除湿时,连通输送泵22的出口与除湿壳体21的除湿剂进口,启动输送泵22,进行循环除湿;当除湿壳体21内的液体除湿剂的溶度低于预设值时,连通输送泵22的出口与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开启再生器24,进行浓缩再生;当需要向除湿壳体21内补液时,连通再生器24的液体出口和除湿壳体21的补液口,进行补液。需要说明的是,液体除湿剂的浓度越大,除湿能力越好;液体除湿剂的浓度越小,除湿能力越差。液体除湿剂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方便除湿,优先选择溴化锂溶液为液体除湿剂。以溴化锂溶液为例来说明液体除湿剂的特性。溴化锂溶液的温度、浓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当浓度为50%、温度为25℃时,饱和蒸汽压力为0.85KPa,而水在同样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为3.167KPa,上述溴化锂溶液就具有吸收它的能力。由再生器24再生的液体除湿剂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壳体(21),所述除湿壳体(21)具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补液口、除湿剂进口和除湿剂出口;输送泵(22),所述输送泵(22)的进口与所述除湿剂出口连通;用于液体除湿剂再生的再生器(24),所述再生器(24)的液体出口用于与所述补液口连通;其中,所述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和所述除湿剂进口与所述输送泵(22)的出口切换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壳体(21),所述除湿壳体(21)具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补液口、除湿剂进口和除湿剂出口;输送泵(22),所述输送泵(22)的进口与所述除湿剂出口连通;用于液体除湿剂再生的再生器(24),所述再生器(24)的液体出口用于与所述补液口连通;其中,所述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和所述除湿剂进口与所述输送泵(22)的出口切换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器(24)的液体进口和所述除湿剂进口通过三通阀(28)与所述输送泵(22)的出口切换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器(26),所述冷凝器(26)的进口与所述再生器(24)的水蒸气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6)为丝管式冷凝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26)配合使用的散热风扇。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25),所述冷凝器(26)的出口与所述水箱(2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器(24)的液体出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补液口连通,所述连接管上串接有截止阀(2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壳体(21)具有:喷射部件(29),和位于所述喷射部件(29)下方的填料(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航,何林,肖彪,张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