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4432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及第二充电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及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用于获取标准电压,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一充电电压,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二充电电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判断接入的电池负载数量,并根据电池负载数量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或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导通,以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压或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可根据负载数量切换对应的充电模块,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适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田、石化、网电等巡检、列检、巡维场所,各班组一般都集中配备有手电筒等便携照明设备,这些便携照明设备在使用完后通常会集中放置在一起进行充电。现有的便携照明设备基本都是使用插拔式充电器进行充电,但是频繁的插拔容易造成便携照明设备的充电口损坏。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近年来在电源适配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方案及产品顺应而生。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标准输出电压大都为5V,若直接采用该标准输出电压给便携照明设备进行充电,一般只能对3.7V的单节锂电池供电的便携照明设备充电。而市面上的便携照明设备的电池通常采用一节或者两节电池供电,如果要对两节锂电池供电的便携照明设备充电,则需把5V电压升至8.4V以上才可以实现。因此,现有的无线充电方案无法同时兼容不同数量的锂电池供电的便携照明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通过检测电池负载的电压,判断所接入的电池负载数目,并根据电池负载数目的不同切换不同的充电回路,从而可以采用同一充电装置对不同数量的电池负载进行充电,提升充电装置的兼容性。一种充电装置,用于为至少一电池负载充电,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及第二充电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及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用于获取标准电压,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一充电电压,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二充电电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判断接入所述充电装置的电池负载数量,并根据电池负载数量的不同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或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导通,以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压或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反相器、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所述控制器包括标准电压输入端、负载电压采集端和输出端,所述标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标准电压,所述负载电压采集端与所述电池负载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池负载电压,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池负载电压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或截止,所述输出端还与所述反相器电性连接,所述反相器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反向,所述第二开关管在所述反向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截止。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采集的电池负载电压与所述标准电压比较,当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小于所述标准电压时,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同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经所述反相器反向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截止,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当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大于所述标准电压时,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截止,同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经所述反相器反向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电池负载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当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转换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转换芯片包括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压输出端、第一使能端、第一计时端、第一编程端及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使能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计时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编程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升压模块和转换模块,所述升压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电源接口模块输出的标准电压转换为中间电压,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中间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其中,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控制芯片、第三电容、电感、二极管、频率补偿电路及输出匹配电路,所述升压控制芯片包括旁路输入端、使能同步端、转换端、反馈端、补偿端及接地端,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所述旁路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所述旁路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使能同步端与所述旁路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端通过所述电感与所述旁路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换端还通过所述二极管与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补偿端通过频率补偿电路与所述接地端电性连接,所述反馈端与所述输出匹配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匹配电路连接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其中,所述频率补偿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四电容及第五电容,所述第四电容一端与所述补偿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连接于所述补偿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其中,所述输出匹配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容及第七电容,所述第三电阻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馈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相互并联连接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其中,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转换芯片、第五电阻、第八电容及第九电容,所述第二转换芯片包括第二电压输入端、第二电压输出端、第二使能端、第二计时端、第二编程端及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使能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计时端通过所述第九电容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编程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检测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并根据负载电压的大小判断接入所述充电装置的电池负载的数量,以根据所述电池负载数量的不同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或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导通,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压或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通过同一充电装置即可对不同数量电池负载进行充电,具有较好的兼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充电装置的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充电装置的第一充电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充电装置的升压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用于为至少一电池负载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及第二充电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及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用于获取标准电压,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一充电电压,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二充电电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判断接入所述充电装置的电池负载数量,并根据电池负载数量的不同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或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导通,以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压或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为至少一电池负载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及第二充电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及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用于获取标准电压,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一充电电压,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以将所述标准电压转换为第二充电电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判断接入所述充电装置的电池负载数量,并根据电池负载数量的不同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或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导通,以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电压或所述第二充电电压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反相器、第一开关管及第二开关管,所述控制器包括标准电压输入端、负载电压采集端和输出端,所述标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接口模块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标准电压,所述负载电压采集端与所述电池负载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池负载电压,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池负载电压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或截止,所述输出端还与所述反相器电性连接,所述反相器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信号反向,所述第二开关管在所述反向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截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所述采集的电池负载电压与所述标准电压比较,当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小于所述标准电压时,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同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经所述反相器反向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截止,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当所述电池负载电压大于所述标准电压时,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截止,同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经所述反相器反向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第一充
\t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电池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电池负载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当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为所述电池负载充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转换芯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