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盘绞机,包括盘绞头装置、成揽汇线装置、牵引装置、金属带绕包装置、非金属绕包装置和放线架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一端连接盘绞头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金属带绕包装置、所述非金属绕包装置、成揽汇线装置以及所述放线架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简化了结构,通过上下两个气缸带动支座上的若干压紧座压紧牵引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简化了原先大吨位旋转履带牵引装置的结构,体积小,易维修,牵引皮带不易跑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成缆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盘绞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盘式成缆机均为主减速箱式盘绞头、旋转箱体及差速箱体组合式旋转牵引、金属绕包、非金属绕包、成缆汇线模、辅助汇线装置、定位器式相位检测装置、填充绳放线架、导线架、侧放线架、中心放线架、安全拦栅、张力集中控制台、升降机、钢丝放线架、钢丝预纽装置部件组合而成。侧放线架、中心放线架放出的线缆通过相位检测及辅助汇线装置汇线于成缆汇线模,最终在盘绞头及旋转牵引的旋转动作下,在成缆汇线模处绞制成缆。这种盘绞机的旋转牵引旋转箱体及差速箱体造价成本高,制作周期长,震动及噪音很大,箱体密封一旦损坏所造成的泄露使场地被污染,齿轮损坏后维修需要拆机,维修特困难;且整机笨重,外形丑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盘绞机,结构简单,简化了原先大吨位旋转履带牵引装置的结构,体积小,易维修,皮带不易跑偏。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绞机,包括盘绞头装置、成揽汇线装置、牵引装置、金属带绕包装置、非金属绕包装置和放线架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一端连接盘绞头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金属带绕包装置、所述非金属绕包装置、成揽汇线装置以及所述放线架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旋转体、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上设有旋转进气装置,所述后支撑架上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前、后支撑架上并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体内设有上、下两根横梁,所述各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张紧轮,所述上、下横梁上分别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旋转进气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气缸连接并为其提供气源,所述上、下横梁之间对称设有上、下两个支座,两个所述气缸分别对应连接上、下支座,所述上、下支座上分别设有若干组上下压紧座,所述上、下压紧座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压辊,所述上、下支座以及上下张紧轮四者之间通过连杆装置连接,所述各横梁两端的张紧轮外均套设有牵引皮带,所述张紧轮通过减速电机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压辊推动所述牵引皮带夹紧线缆。各横梁两端张紧轮上套设的牵引皮带位于上、下夹紧座之间,两个所述气缸活动端分别连接上、下支座,上、下两根横梁其中同一端的上、下张紧轮和上、下两个支座之间通过连杆装置两两连接,线缆送入牵引装置后,上、下两个气缸分别带动上、下支座向内或向外运动,进而使上、下支座上的各组上、下夹紧座在连杆装置的作用下同步推动所述牵引皮带夹紧线缆,连杆装置还使的上下张紧轮同时放松或张紧,保证了套设在上、下涨紧轮上的牵引皮带的张紧,所述旋转体在所述传动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盘绞头同步旋转,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轮和差动同步带轮,用于牵引旋转体传动及牵引动力传动,减速电机的传输轴与所述张紧轮连接,传动装置通过减速电机带动张紧轮转动,,从而带动牵引皮带运动;牵引装置采用同步带结构,传动平稳,噪音低。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皮带内侧壁上设有凸起的楔形块,所述压辊上设有所述楔形块配合的楔形槽,所述压辊推动牵引皮带加紧线缆时,皮带内侧壁上的楔块与压辊外周壁上的楔形槽卡可防止牵引皮带打滑跑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简化了原先大吨位旋转履带牵引装置的结构,体积小,易维修,牵引皮带不易跑偏。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牵引装置主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所述张紧轮与支座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盘绞头装置,2-成揽汇线装置,3-牵引装置,31-旋转体,311-横梁,312-张紧轮,313-气缸,314-支座,315-压紧座,316-压辊,317-牵引皮带,318-减速电机,319-楔形块,32-前支撑架,33-后支撑架,34-旋转进气装置,35-传动装置,36-连杆装置,4-金属带绕包装置,5-非金属绕包装置,6-放线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盘绞机,包括盘绞头装置1、成揽汇线装置2、牵引装置3、金属带绕包装置4、非金属绕包装置5和放线架装置6,所述牵引装置3的一端连接盘绞头装置1,所述牵引装置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金属带绕包装置4、所述非金属绕包装置5、所述成揽汇线装置2以及所述放线架装置6,所述牵引装置3包括旋转体31、前支撑架32和后支撑架33,所述前支撑架31上设旋转进气装置34,所述后支撑架32上设有传动装置35,所述旋转体31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前、后支撑架32、33上并与所述传动装置35连接,所述旋转体31内设有上、下两根横梁311,所述各横梁311两端分别设有张紧轮312,所述上、下横梁311上分别设有一个气缸313,所述旋转进气装置34与所述气缸313连接,所述上、下横梁311之间对称设有上、下两个支座314,两个所述气缸313分别对应连接上、下支座314,所述上、下支座314上分别设有若干组上下压紧座315,所述上、下压紧座315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压辊316,所述上、下支座314以及上下张紧轮312四者之间通过连杆装置36连接,所述各横梁311两端的张紧轮312外均套设有牵引皮带317,所述张紧轮312通过减速电机318与所述传动装置35连接,所述压辊316推动所述牵引皮带317夹紧线缆,所述牵引皮带317内侧壁上设有凸起的楔形块319,所述压辊上设有所述楔形块配合的楔形槽。使用时,由放线架6把线缆导入成缆汇线装置2成缆,绞制好的线缆在旋转牵引2的带动下通过非金属绕包装置5、金属带绕包3,根据线缆标准需求在绞制好的线缆外围包覆非金属及金属保护层;在连杆装置的作用下,上、下气缸同步运动向内或向外推动压紧座,使压辊座推动牵引皮带加紧线缆,牵引皮带上的楔块与所述压辊座上的楔形槽齿合,避免了牵引皮带的滑动跑偏,牵引装置的上、下张紧轮同步带动上、下两根牵引皮带张紧,线缆经过牵引装置的传送进入盘绞头装置,最后成品线缆被盘绞头装置1整齐的卷绕在盘绞头装置1的收线盘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绞机,包括盘绞头装置、成揽汇线装置、牵引装置、金属带绕包装置、非金属绕包装置和放线架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一端连接盘绞头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金属带绕包装置、所述非金属绕包装置、成揽汇线装置以及所述放线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旋转体、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上设有旋转进气装置,所述后支撑架上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前、后支撑架上并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体内设有上、下两根横梁,所述各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张紧轮,所述上、下横梁上分别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旋转进气装置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上、下横梁之间对称设有上、下两个支座,两个所述气缸分别对应连接上、下支座,所述上、下支座上分别设有若干组上下压紧座,所述上、下压紧座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压辊,所述上、下支座以及上、下张紧轮四者之间通过连杆装置连接,所述各横梁两端的张紧轮外均套设有牵引皮带,所述张紧轮通过减速电机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压辊推动所述牵引皮带夹紧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绞机,包括盘绞头装置、成揽汇线装置、牵引装置、金属带绕包装置、非金属绕包装置和放线架装置,所述牵引装置一端连接盘绞头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金属带绕包装置、所述非金属绕包装置、成揽汇线装置以及所述放线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旋转体、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上设有旋转进气装置,所述后支撑架上设有传动装置,所述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前、后支撑架上并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体内设有上、下两根横梁,所述各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张紧轮,所述上、下横梁上分别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久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