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1339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包括主输出继电器K1,所述主输出继电器K1的前级连接系统输出,后级连接负载,所述主输出继电器K1后端的正负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流采样电路和信号隔离传输电路,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和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之间连接有系统主控I/O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较少元器件,可实现检测信号电路及处理响应电路隔离、软硬件可同时或仅采用硬件处理的电路方式,且电路功能扩展性强,可附加输入分断部件断开电路、功率变换断开电路等,电路较易实现,可靠性强,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检测的
,尤其涉及一种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中、低功率的交直流继电器应用中,因为此类继电器内部没有集成开关部件动作检测触点,系统在继电器吸合及释放后,无法直接检测到继电器的开关部件状态,只能通过检测继电器后端的系统电压、或者电流信号得知继电器的实际状态。一旦继电器触点因瞬时冲击电流或长时间使用触点老化等原因造成粘连,系统无法第一时间检测到,造成安全隐患。在现有技术应用中,也出现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其一是单纯采用软件中检测继电器后级电压或电流信号,和继电器的开关信号做逻辑判断。其二是检测继电器触点两端电压后通过运放处理电路,进行电压信号处理后系统主控进行判断。上述的方法一中增加软件处理延时,并增加系统控制逻辑的复杂度,在复杂应用中,极易出现逻辑冲突的情况。方法二中因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较小,多为50m~100m欧左右,若电流不大,则采样电压值较小,对采样处理电路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所需元器件较少、采样方式可靠和副边有效隔离的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该电路软硬件均可处理,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出继电器K1,所述主输出继电器K1的前级连接系统输出,后级连接负载,所述主输出继电器K1后端的正负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流采样电路和信号隔离传输电路,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和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之间连接有系统主控I/O口,所述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1和上拉电阻R1,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1,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功率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出继电器K1,所述主输出继电器K1的前级连接系统输出,后级连接负载,所述主输出继电器K1后端的正负端之间串联连接有电流采样电路和信号隔离传输电路,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和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之间连接有系统主控I/O口,所述非门高低电平转换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1和上拉电阻R1,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1,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信号隔离传输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合康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