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0803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涉及建筑模板加工技术领域,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糠醛渣15‑20份、砻糠灰10‑15份、松针粉8‑12份、菜籽饼5‑9份、竹粉4‑8份、啤酒糟4‑8份、微晶纤维素3‑6份、活性氧化镁3‑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6份、石棉绒2‑4份、石蜡油2‑4份、改性纳米胶粉1‑2份、聚合氯化铝铁1‑2份、蓖麻籽粉1‑2份、乙醇15‑20份、水25‑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助焊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附和增溶双重作用来有效清除模板待焊接处的表面油污,使其表面达到必要的清洁度,防止焊接时表面再次氧化,从而显著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
技术介绍
:混凝土成型需借助建筑模板来固定,待混凝土形成一定强度后需要拆除模板。为了防止模板拆除过程中混凝土粘连在模板上,给模板的再使用增加处理难度,通常会在模板内壁喷涂脱模剂。脱模剂在模板与混凝土表面之间起隔离与润滑作用,用以克服模板与混凝土表面的粘结力,使拆模时模板能顺利脱离混凝土,既保持混凝土形状完好无损,又保护模板表面不受损坏。建筑金属模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焊接将单独的金属钢板焊接成大型模板,而在焊接过程中为了提高焊接质量,要使用到助焊剂。常用助焊剂通常是以松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清除焊料和待焊件表面的氧化物,使金属表面达到必要的清洁度。由于该种助焊剂中的有机溶剂含量大,因此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旨在有效清除待焊接处表面油污以提高焊接质量的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糠醛渣15-20份、砻糠灰10-15份、松针粉8-12份、菜籽饼5-9份、竹粉4-8份、啤酒糟4-8份、微晶纤维素3-6份、活性氧化镁3-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6份、石棉绒2-4份、石蜡油2-4份、改性纳米胶粉1-2份、聚合氯化铝铁1-2份、蓖麻籽粉1-2份、乙醇15-20份、水25-30份,所述糠醛渣的含水量在45-55%。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糠醛渣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将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270目的微粉,然后加入水中,并加热至50-55℃保温搅拌30min,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合氯化铝铁,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即得物料I;(2)向乙醇中加入松针粉、菜籽饼和啤酒糟,并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30-35℃时加入转速50r/min的球磨机中,球磨5h后过270目筛,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石蜡油和改性纳米胶粉,继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0min,即得物料II;(3)向物料I中加入砻糠灰、微晶纤维素和蓖麻籽粉,搅拌使其溶解完全,然后将混合物置于0-5℃下静置1h,最后加入竹粉、活性氧化镁和石棉绒,充分混合均匀。所述改性纳米胶粉的制备方法为:向20份纳米胶粉中加入2份油茶籽粉、1份巴西棕榈蜡和0.5份二茂铁,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处理3min,再趁热混入2份氯化聚乙烯、1份田菁胶和0.5份钛酸酯偶联剂,并利用等离子表面处理机对所得混合物处理15s,所得混合物送入真空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最后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通过对纳米胶粉的改性处理,能显著增强纳米胶粉的渗透性,促进原料均匀混合的同时还能对待焊接处的表面油污起到增溶效果。所述微波反应器的微波频率2450MHz、微波功率700W。所述等离子表面处理机的工作频率40Hz、输出功率600W。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以废弃物糠醛渣为主要原料,辅以砻糠灰、松针粉及多种辅料与助剂制得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该助焊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附和增溶双重作用来有效清除模板待焊接处的表面油污,使其表面达到必要的清洁度,防止焊接时表面再次氧化,从而显著提高焊接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将含水量在45-55%的20份糠醛渣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将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270目的微粉,然后加入25份水中,并加热至50-55℃保温搅拌30min,再加入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1份聚合氯化铝铁,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即得物料I;(2)向20份乙醇中加入8份松针粉、7份菜籽饼和5份啤酒糟,并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30-35℃时加入转速50r/min的球磨机中,球磨5h后过270目筛,向所得溶液中加入3份石蜡油和2份改性纳米胶粉,继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0min,即得物料II;(3)向物料I中加入10份砻糠灰、5份微晶纤维素和1份蓖麻籽粉,搅拌使其溶解完全,然后将混合物置于0-5℃下静置1h,最后加入4份竹粉、5份活性氧化镁和2份石棉绒,充分混合均匀。改性纳米胶粉的制备:向20份纳米胶粉中加入2份油茶籽粉、1份巴西棕榈蜡和0.5份二茂铁,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处理3min,再趁热混入2份氯化聚乙烯、1份田菁胶和0.5份钛酸酯偶联剂,并利用等离子表面处理机对所得混合物处理15s,所得混合物送入真空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最后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其中,微波反应器的微波频率2450MHz、微波功率700W。等离子表面处理机的工作频率40Hz、输出功率600W。实施例2(1)将含水量在45-55%的20份糠醛渣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将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270目的微粉,然后加入30份水中,并加热至50-55℃保温搅拌30min,再加入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2份聚合氯化铝铁,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即得物料I;(2)向20份乙醇中加入10份松针粉、5份菜籽饼和5份啤酒糟,并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30-35℃时加入转速50r/min的球磨机中,球磨5h后过270目筛,向所得溶液中加入4份石蜡油和1份改性纳米胶粉,继续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0min,即得物料II;(3)向物料I中加入15份砻糠灰、4份微晶纤维素和1份蓖麻籽粉,搅拌使其溶解完全,然后将混合物置于0-5℃下静置1h,最后加入5份竹粉、4份活性氧化镁和3份石棉绒,充分混合均匀。改性纳米胶粉的制备:向20份纳米胶粉中加入2份油茶籽粉、1份巴西棕榈蜡和0.5份二茂铁,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反应器微波处理3min,再趁热混入2份氯化聚乙烯、1份田菁胶和0.5份钛酸酯偶联剂,并利用等离子表面处理机对所得混合物处理15s,所得混合物送入真空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最后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其中,微波反应器的微波频率2450MHz、微波功率700W。等离子表面处理机的工作频率40Hz、输出功率600W。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糠醛渣15‑20份、砻糠灰10‑15份、松针粉8‑12份、菜籽饼5‑9份、竹粉4‑8份、啤酒糟4‑8份、微晶纤维素3‑6份、活性氧化镁3‑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6份、石棉绒2‑4份、石蜡油2‑4份、改性纳米胶粉1‑2份、聚合氯化铝铁1‑2份、蓖麻籽粉1‑2份、乙醇15‑20份、水25‑30份,所述糠醛渣的含水量在45‑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糠醛渣15-20份、砻糠灰10-15份、松针粉8-12份、菜籽饼5-9份、竹粉4-8份、啤酒糟4-8份、微晶纤维素3-6份、活性氧化镁3-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6份、石棉绒2-4份、石蜡油2-4份、改性纳米胶粉1-2份、聚合氯化铝铁1-2份、蓖麻籽粉1-2份、乙醇15-20份、水25-30份,所述糠醛渣的含水量在45-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金属模板焊接用助焊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糠醛渣送入冷冻干燥机中,充分干燥后将所得固体经超微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270目的微粉,然后加入水中,并加热至50-55℃保温搅拌30min,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合氯化铝铁,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即得物料I;(2)向乙醇中加入松针粉、菜籽饼和啤酒糟,并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15min,然后自然冷却,待温度降至30-35℃时加入转速50r/min的球磨机中,球磨5h后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至绿洲环保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