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活性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490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密度活性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方法,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外部污泥回流系统把化学活性污泥从污泥浓缩区提升到反应池进水管,与原水混合;然后通过机械搅拌混合室,接着进入反应絮凝室;从穿孔墙到斜板沉淀区矾花能保持完整,并且产生的矾花质均、密度高;采用高效的斜板沉淀,高密度矾花在此得到很好的沉淀;能有效地完成污泥浓缩,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于低温低浊水深度处理,使该构筑物具有占地小,水流条件好,反应效率高,用药少,管理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
技术介绍
水处理的难点之一就是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在低温低浊时,浊质的混凝沉淀性能大幅度降低,此时,大部分水厂为了能够形成易于沉淀分离的比较粗大的絮凝体,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但是,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大,不仅浪费,同时还将导致污泥量增加、滤池过滤周期缩短、混凝剂残余量升高等问题,给净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担。低温低浊水难以净化的原因1.水温的影响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影响很大,低水温使水解反应速度减缓,低温水的粘度大,液层间的内阻力大,单位时间单位体积颗粒的碰撞次数减少,不利于水中微小颗粒碰撞、凝聚和絮凝体的成长,絮凝速率和颗粒沉降速度也减小。低水温减弱微粒的布朗运动,水分子间的热运动能量减弱,不利于微粒间碰撞凝聚。水温低,胶体的溶剂化作用增强,颗粒周围水化膜加厚,粘附强度降低,妨碍其凝聚。低温时气体的溶解度大,形成的絮凝体密度降低,溶解气体大量吸附在絮凝体周围,也不利于其沉淀。2.水中微粒浓度的影响低温条件下源水浊度越低,给水工艺在运行中的药耗越高,处理难度也越大。研究认为在任何水体中,保证单位体积内颗粒的数量和有效碰撞的次数是至关重要的,而良好的混凝处理效果是基于混凝过程中微粒具有较多的碰撞机会,由于低浊时单位体积内颗粒密度小,水中微粒浓度很低,导致部分微絮体失去了碰撞凝并的条件,势必影响混凝处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高密度活性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装置及其方法。该方法采用化学活性污泥回流与投加化学药剂协同来提高其在水中对有机物、SS等污染物的去除,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并减少污泥的排放量,降低处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处理过程为进入进水口的水通过混凝剂投加口加入混凝剂后,一同进入管道混合器,再通过助凝剂投加口加助凝剂预混凝后,与化学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混合室,然后再经过反应絮凝室,出现的矾花慢速地从穿孔墙进入到澄清区,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部分浓缩污泥自浓缩区用活性泥渣回流泵回流至反应池入口,斜板装置为逆流式斜板,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斜板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澄清水由一个出水渠回收,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通过刮泥装置的刮泥机将污泥收集起来,回流至反应池入口处,剩余污泥由剩余污泥排放口排放。从出水渠出来的澄清水再经过滤池过滤,最后由出水口出水。如上所述的,其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一层位于其下部,上层为回流化学污泥的浓缩,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浓缩污泥的浓度至少为20g/L。如上所述的,其回流化学污泥与原水混合后悬浮物控制在30~50mg/L为最佳。如上所述的,从出水渠出来的澄清水浊度值小于3NTU,然后在经过滤池过滤,最后由出水口出水,出水浊度小于1NTU。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成本低,与现有工艺相比,节约10%~30%的药剂。2.本专利技术设有斜板装置,通过斜板分离产生优质的出水,出水浊度都小于3NTU。3.本专利技术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受流量或污染负荷变化的影响小。4.本专利技术排放的污泥浓度高,可达20~230g/L,减少了后续污泥的处理量。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为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进水口,2.混凝剂投加口,3.管道混合器,4.助凝剂投加口,5.机械搅拌混合室,6.反应絮凝室,7.穿孔墙,8.斜板装置,9.出水渠,10.滤池,11.出水口,12.高密度污泥区,13.刮泥装置,14.滤料层,15.排泥阀,16.剩余污泥排放口,17.活性泥渣回流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其所使用的设备包括有混凝剂投加口2,管道混合器3,助凝剂投加口4,机械搅拌混合室5,反应絮凝室6,穿孔墙7,斜板装置8,出水渠9,滤池10,高密度污泥区12,刮泥装置13,剩余污泥排放口16,活性泥渣回流泵17等部分。其处理过程为进入进水口1的水通过混凝剂投加口2加入混凝剂,一同进入管道混合器3再通过助凝剂投加口4加助凝剂(预混凝)后,与化学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混合室5。其中有一个叶轮位于中心稳流型的圆筒内,该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均匀混合,并为絮凝提供了动力条件。然后再经过反应絮凝室6,它是一个慢速絮凝池,其作用就是产生颗粒大、密度实的絮状物,达到沉淀区内的快速沉淀。出现的矾花慢速地从穿孔墙7进入到澄清区,这样可避免损坏矾花或产生旋涡,确保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一层位于其下部。上层为回流化学污泥的浓缩,污泥在这层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排泥斗上部的污泥入口处较大,无需开槽。部分浓缩污泥自浓缩区用活性泥渣回流泵17回流至反应池入口。污泥回流比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回流化学污泥与原水混合后SS控制在30~50mg/L为最佳。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浓缩污泥的浓度至少为20g/L。斜板装置8为逆流式斜板,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斜板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这些板有效地将斜板分为独立的几组以提高水流均匀分配。不必使用任何优先渠道,使反应沉淀可在最佳状态下完成。澄清水由一个出水渠9回收。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通过刮泥装置13的刮泥机将污泥收集起来,回流至反应池入口处,剩余污泥由剩余污泥排放口16排放。从出水渠9出来的澄清水浊度值已经小于3NTU,然后在经过滤池10过滤。最后由出水口11出水,出水浊度小于1NTU(散射浊度单位)。该实施例根据常规工艺处理流程,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PAC),投药量为30mg/L;助凝剂采用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1mg/L,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测得工艺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浊度、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30%、40%、60%、70%、75%。而采用上述工艺流程混凝剂采用PAC,投药量为20mg/L;助凝剂采用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0.5mg/L,回流化学污泥与原水混合后SS控制在30~50mg/L为最佳,测得工艺对COD、BOD、SS、浊度、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50%、80%、90%、85%。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过程为进入进水口(1)的水通过混凝剂投加口(2)加入混凝剂后,一同进入管道混合器(3),再通过助凝剂投加口(4)加助凝剂预混凝后,与化学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混合室(5),然后再经过反应絮凝室(6),出现的矾花慢速地从穿孔墙(7)进入到澄清区,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部分浓缩污泥自浓缩区用活性泥渣回流泵(17)回流至反应池入口,斜板装置(8)为逆流式斜板,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斜板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澄清水由一个出水渠(9)回收,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通过刮泥装置(13)的刮泥机将污泥收集起来,回流至反应池入口处,剩余污泥由剩余污泥排放口(16)排放。从出水渠(9)出来的澄清水再经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密度活性泥渣回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过程为:进入进水口(1)的水通过混凝剂投加口(2)加入混凝剂后,一同进入管道混合器(3),再通过助凝剂投加口(4)加助凝剂预混凝后,与化学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混合室(5) ,然后再经过反应絮凝室(6),出现的矾花慢速地从穿孔墙(7)进入到澄清区,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部分浓缩污泥自浓缩区用活性泥渣回流泵(17)回流至反应池入口,斜板装置(8)为逆流式斜板,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斜板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澄清水由一个出水渠(9)回收,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通过刮泥装置(13)的刮泥机将污泥收集起来,回流至反应池入口处,剩余污泥由剩余污泥排放口(16)排放。从出水渠(9)出来的澄清水再经过滤池(10)过滤,最后由出水口(11)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金祥陈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