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4490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停车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车体、隔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连杆、第二锥齿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平皮带、第二轴承座、第二固定板、第三转轴、从动轮、主动轮、车轮和第一固定板,车体下方右壁对称设置有第一孔,车体内设置有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停车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效果,利用本装置进行控制智能车停放可以安全有效地将智能车停进停车区内,防止车体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车是电子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成果与现代汽车工业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善解人意”。通常具有自动驾驶,自动变速,甚至具有自动识别道路的功能。另外,车内的各种辅助设施也一应电脑化,常常给人以新奇感。2轮智能车,由单片机控制小车前进,左转,右转。平台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如科技推广站为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获取市场信息提供了平台。现有的智能车使用的系统在进行停车操作时,操作控制困难,很容易使车体受到撞击,从而提高使维修成本大大提高。现有的智能车平台控制方式存在停车操作困难、成本高、结构复杂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停车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智能车平台控制方式停车操作困难、成本高、结构复杂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停车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车体、隔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连杆、第二锥齿轮、第一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1)、隔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第一锥齿轮(5)、连杆(6)、第二锥齿轮(7)、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9)、第二转轴(10)、平皮带(11)、第二轴承座(12)、第二固定板(13)、第三转轴(14)、从动轮(15)、主动轮(17)、车轮(18)和第一固定板(20),车体(1)下方右壁对称设置有第一孔(16),车体(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座(3)和第一电机(8),第一轴承座(3)位于第一电机(8)的左侧,第一轴承座(3)上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底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平台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1)、隔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第一锥齿轮(5)、连杆(6)、第二锥齿轮(7)、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9)、第二转轴(10)、平皮带(11)、第二轴承座(12)、第二固定板(13)、第三转轴(14)、从动轮(15)、主动轮(17)、车轮(18)和第一固定板(20),车体(1)下方右壁对称设置有第一孔(16),车体(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座(3)和第一电机(8),第一轴承座(3)位于第一电机(8)的左侧,第一轴承座(3)上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底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底部设置有连杆(6),连杆(6)底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0),第一固定板(20)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3)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2)上设置有第三转轴(14),左右两侧的第三转轴(14)外侧均连接有从动轮(15),左右两侧的从动轮(15)外侧均连接有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穿过第一孔(16),第二转轴(10)的外侧均连接有车轮(18),第二固定板(13)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板(20)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电机(9),左侧第二电机(9)的右侧和右侧第二电机(9)的左侧均连接有主动轮(17),主动轮(17)和从动轮(15)之间绕有平皮带(11),第一电机(8)左侧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凌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