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3831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1:16
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是饵料培育池有水泥或薄膜边坡,底质为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水深为1~2m,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增氧机;每年公历12月~次年1月份,用2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饵料培育池,2天后,再用150kg/亩的生石灰干池消毒,暴晒一周后进水,进水口套60目筛绢网,水源为天然河水,盐度1.2~2.0;饵料培育池进水一周后,池水呈黄绿色,从其他池塘收集桡足类接种到饵料培育池;接种桡足类之后,放养脊尾白虾和二龄刀鲚,每天投喂1次对虾配合饲料;当水温升至15℃以上,收集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作为褐菖鲉仔鱼的开口饵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类饵料的培育方法,尤其是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属鲉形目,鲉亚目,鲉科,菖鲉属的暖温性底层卵胎生鱼类,广泛分布于沿海,定居性岛礁鱼类,放流回捕率高,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是海洋牧场业、垂钓休闲旅游业的最佳种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作业工具的不断升级和休闲垂钓持续升温等原因,导致褐菖鲉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及时开展褐菖鲉的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而褐菖鲉的苗种培育的首要问题是仔鱼的开口问题。目前,鱼苗的开口饵料一般以轮虫为主,而褐菖鲉繁殖期为冬春季,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11~12月和2~4月,这一时期轮虫的繁殖无法满足褐菖鲉工厂化育苗的需求,而桡足类的一些种类具有个体小、繁殖快、广温广盐性的特点,因此低温条件下亦可获得无节幼体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且研究表明桡足类富含EPA和DHA这两种鱼类必需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是鱼类优良的天然饵料,且桡足类的从无节幼体一直到成体,经历12个发育时期,为鱼苗提供了宽幅的饵料。因此,开展桡足类无节幼体的人工培育成为解决褐菖鲉仔鱼开口的重要的突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为褐菖鲉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饵料培育池的配备、桡足类的接种和收集,其特征是饵料培育池有水泥或薄膜边坡,底质为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水深为1~2m,顶部为人工构建的钢丝塑料大棚,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增氧机;每年公历12月~次年1月份,用2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饵料培育池,2天后,抽掉池底水,再用150kg/亩的生石灰进行干池消毒,暴晒一周后进水,进水口套60目筛绢网,水源为天然河水,盐度1.2~2.0;饵料培育池进水一周后,池水呈黄绿色,从其他池塘收集桡足类接种到饵料培育池,饵料培育池中桡足类0.5~1个/ml;饵料培育池接种桡足类之后,放养脊尾白虾和二龄刀鲚,脊尾白虾的放养密度为3~6kg/亩,二龄刀鲚的放养密度为300~500尾/亩,每天投喂1次对虾配合饲料;当水温升至15℃以上,饵料培育池中出现大量桡足类无节幼体、少量的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收集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作为褐菖鲉仔鱼的开口饵料。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特点是:1)解决了褐菖鲉苗种培育过程中开口饵料在低温季节无法获得问题;2)利用温室大棚技术,可提早1个月获得大量的开口饵料,为褐菖鲉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3)利用生物抑制方法,从3月中下旬一直持续到6月初均可收集到大量的开口饵料;4)脊尾白虾与二龄刀鲚主要为抑制饵料培育池中大型浮游动物,保证了桡足类无节幼体的种群数量;脊尾白虾和二龄刀鲚的引入,还充分利用饵料培育池的空间,挖掘了饵料培育池的生产潜力,提高了水体的利用效率,拓展了水体产能,增加了池塘产出,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方式包括饵料培育池的配备、桡足类的接种和收集,饵料培育池应具有水泥或薄膜边坡,底质为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水深为1~2m,顶部为人工构建的钢丝塑料大棚,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增氧机;每年公历12月~次年1月份,用2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饵料培育池,2天后,抽掉池底水,再用150kg/亩的生石灰干池消毒,暴晒一周后进水,进水口套60目筛绢网,水源为天然河水,盐度1.2~2.0;饵料培育池进水一周后,池水呈黄绿色,从其他池塘收集桡足类接种到饵料培育池,饵料培育池中桡足类0.5~1个/ml;在饵料培育池接种桡足类之后,放养脊尾白虾和二龄刀鲚,脊尾白虾的放养密度为3~6kg/亩,二龄刀鲚的放养密度为300~500尾/亩,每天投喂1次对虾配合饲料;脊尾白虾与二龄刀鲚主要为抑制饵料培育池中大型浮游动物,保证了桡足类无节幼体的种群数量;当水温升至15℃以上,饵料培育池中开始出现大量桡足类无节幼体、少量的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此时可收集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作为褐菖鲉仔鱼的开口饵料。实施例二: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褐菖鲉仔鱼孵出的第2天,部分褐菖鲉仔鱼开口摄食,把收集到的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小型浮游动物保持在5~8个/ml,至10日龄结束投喂,结果显示10日龄褐菖鲉的成活率为53.3%。实施例三: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饵料培育池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池型长方形,面积为1900~4400m2,配备2台1.5KW增氧机。实施例四: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从其他池塘收集桡足类接种到饵料培育池的方法是在池塘中做支撑架,将功率为2.2KW、扬程为7m、口径102mm的潜水泵水平放置在离水面30~50cm的水下,出水口连接口径102mm的螺旋钢丝软水管,软水管后连接三通,用60目的筛绢网系在三通的两个出水口处,启动潜水泵运行,收集60目筛绢网中的浮游动物(主要为桡足类),放入饵料培育池中。实施例五: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饵料培育池中收集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的方法是在饵料培育池中做支撑架,将功率为2.2KW、扬程为7m、口径102mm的潜水泵水平放置在离水面30~50cm的水下,出水口连接口径102mm的螺旋钢丝软水管,软水管后连接三通,用130目的筛绢网系在三通的两个出水口处,再用100目筛绢网过滤得到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小型浮游动物作为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将未通过100目筛绢网的大型浮游动物放回池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包括饵料培育池的配备、桡足类的接种和收集,其特征是饵料培育池有水泥或薄膜边坡,底质为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水深为1~2m,顶部为人工构建的钢丝塑料大棚,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增氧机;每年公历12月~次年1月份,用2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饵料培育池,2天后,抽掉池底水,再用150kg/亩的生石灰进行干池消毒,暴晒一周后进水,进水口套60目筛绢网,水源为天然河水,盐度1.2~2.0;饵料培育池进水一周后,池水呈黄绿色,从其他池塘收集桡足类接种到饵料培育池,饵料培育池中桡足类0.5~1个/ml;饵料培育池接种桡足类之后,放养脊尾白虾和二龄刀鲚,脊尾白虾的放养密度为3~6kg/亩,二龄刀鲚的放养密度为300~500尾/亩,每天投喂1次对虾配合饲料;当水温升至15℃以上,饵料培育池中出现大量桡足类无节幼体、少量的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收集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作为褐菖鲉仔鱼的开口饵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包括饵料培育池的配备、桡足类的接种和收集,其特征是饵料培育池有水泥或薄膜边坡,底质为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水深为1~2m,顶部为人工构建的钢丝塑料大棚,配备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和增氧机;每年公历12月~次年1月份,用2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饵料培育池,2天后,抽掉池底水,再用150kg/亩的生石灰进行干池消毒,暴晒一周后进水,进水口套60目筛绢网,水源为天然河水,盐度1.2~2.0;饵料培育池进水一周后,池水呈黄绿色,从其他池塘收集桡足类接种到饵料培育池,饵料培育池中桡足类0.5~1个/ml;饵料培育池接种桡足类之后,放养脊尾白虾和二龄刀鲚,脊尾白虾的放养密度为3~6kg/亩,二龄刀鲚的放养密度为300~500尾/亩,每天投喂1次对虾配合饲料;当水温升至15℃以上,饵料培育池中出现大量桡足类无节幼体、少量的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收集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作为褐菖鲉仔鱼的开口饵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的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是把收集到的褐菖鲉仔鱼开口饵料投喂到育苗池中,使育苗池中的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原生动物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士谢永德施永海张海明严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