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带的防粘连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铜带表面防粘连涂油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铜及铜合金板带材是铜加工中的重要产品,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耐蚀、电连接、电接触、弹性等,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如机械、电子、汽车、电力、通信、交通等。2014年,我国铜板带生产企业有300余家,产量为250万吨,进口量为35.82万吨,出口量为18.95万吨,此数据每年还呈现上升趋势,我国一般产品已经出现过剩,高档产品仍依赖进口,我国铜板带加工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行业要求。近年来,具有高导热、高导电、高致密度、高延伸率等特性的高性能铜带是真空电子等间断领域的基本材料。而现有的铜带加工工序存在一定缺陷,使得铜带在退火过程中容易出现粘连的情况,从而熬制铜带表面质量以及板型比较差,报废率高,难以满足高端电子铜带产品。为解决此问题出现了很多解决方法,最传统的就是在退火前对铜带进行松卷作业,以降低铜带层与层之间的紧密度,然而这种方法增加了一道工序,因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在专利201210038002.0一种铜带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带表面防粘连涂油装置,用于对轧制后的铜带表面进行涂油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槽,安装在油槽下方的涂油管道以及阀门,所述涂油管道呈L型,具有横向有孔管道及竖向无孔管道,所述油槽底端面设有出油口连接所述无孔管道,所述有孔管道端部具有封头,所述有孔管道下端面设有复数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呈一字型排布,其孔径为0.1cm,且相邻两个出油孔之间间距为3cm,所述阀门安装在无孔管道上用于调节油槽出油量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带表面防粘连涂油装置,用于对轧制后的铜带表面进行涂油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槽,安装在油槽下方的涂油管道以及阀门,所述涂油管道呈L型,具有横向有孔管道及竖向无孔管道,所述油槽底端面设有出油口连接所述无孔管道,所述有孔管道端部具有封头,所述有孔管道下端面设有复数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呈一字型排布,其孔径为0.1cm,且相邻两个出油孔之间间距为3cm,所述阀门安装在无孔管道上用于调节油槽出油量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表面防粘连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为不锈钢材质,其大小为30*10*3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表面防粘连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有孔管道长度小于铜带宽度,且两端部相对铜带边缘具有20~25mm距离。4.一种铜带表面防粘连处理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中的涂油装置进行涂油处理,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粗轧,无氧铜带坯通过铜带可逆粗轧机经过10个道次往复轧制,将铜带加工成厚度为0.55mm的半成品,其中每道轧制的主要参数为:第一道次:入口辊缝17.0mm,出口辊缝13.0mm,加工率23.53%,速度60m/min,轧制力260t,前张力83KN,后张力80KN,弯辊力15t;第二道次:入口辊缝13.0mm,出口辊缝9.5mm,加工率26.92%,速度100m/min,轧制力360t,前张力83KN,后张力80KN,弯辊力15t;第三道次:入口辊缝9.5mm,出口辊缝6.8mm,加工率28.42%,速度150m/min,轧制力340t,前张力75KN,后张力80KN,弯辊力15t;第四道次:入口辊缝6.8mm,出口辊缝4.7mm,加工率30.88%,速度150m/min,轧制力320t,前张力75KN,后张力68KN,弯辊力20t;第五道次:入口辊缝4.7mm,出口辊缝3.2mm,加工率31.91%,速度150m/min,轧制力310t,前张力50KN,后张力68KN,弯辊力25t;第六道次:入口辊缝3.2mm,出口辊缝2.3mm,加工率28.13%,速度200m/min,轧制力260t,前张力50KN,后张力45KN,弯辊力25t;第七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岩,陈爱华,王英华,闫晨,张利旭,张永峰,张辰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