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辉堂专利>正文

在封闭室中操作的线上臭氧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340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臭氧处理系统,其产生臭氧并将所述臭氧与馈入的水混合以供应到一用户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臭氧处理系统在一密封室中操作,从而当设备在一不利的环境中操作时其不暴露于自然环境。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臭氧处理系统具备一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具有成本效益且能够在所述室中维持所述设备的正常操作温度,并仅需要非常少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上臭氧处理系统,其包括适于在不利的环境中操作的密封室。通常应用臭氧来处理将要用于半导体工业、水产品工业、游泳池、家庭等的水。在 许多情况下,将用臭氧处理水的系统放置在户外没有蔽护的地方。在此情况下,臭氧处 理系统必须安装在密封室中以防止其暴露于自然环境,例如,雨水、灰尘,或将侵入臭 氧处理系统或沉积在臭氧处理系统上的任何其它微粒或污染物,且因此,需要较少的维 护并可延长系统寿命。可适当地在密封室中操作的臭氧处理系统对于居住在不容易进行 维护的偏远地区的用户来说尤其有用。然而,由于需要通常6000伏到30000伏的相对较高的电压来驱动臭氧发生管,所 以伴随着用来产生臭氧的高电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热。显然,如果在密封室中产 生如此大量的热,那幺其中的温度将升高到臭氧处理系统的组件无法承受的非常高的程 度。在此情况下,臭氧发生设备的寿命将大大縮短,或臭氧处理系统甚至将很快发生故 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揭示的臭氧处理系统主要包括 一个或一个以上臭氧发生管,其串联连接; 高压变压器,其提供高电压来驱动臭氧发生管;和注射器,其用于将由臭氧发生管产生 的臭氧与从外部水源馈入的水混合。如果必要的话,可配置臭氧破坏器来吸收可能以通 常较低浓度残留在室中的臭氧。与臭氧混合的水通过注射器而传送到用户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在不利的环境中操作的臭氧处理系统。臭氧处理系 统包括密封室,从而防止系统内部暴露于自然环境,例如,雨水、灰尘,或否则可能沉 积在室内部的组件上并在长期操作之后对其造成破坏的任何其它污染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入有冷却系统的臭氧处理系统,从而可将臭氧处 理系统的操作期间的温度冷却到可操作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用于臭氧处理系统中的冷却系统具有成本效益,而没有大量安 装费用和维护冷却系统的操作的电力。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臭氧处理系统的维护要求非常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散热器、热交换器和空气循 环风扇,其中散热器具备复数个散热片(fin)且与臭氧发生管的表面充分接触,空气循 环风扇安装在室中,且热交换器与注射器的表面充分接触。利用冷却系统的配置,由臭 氧发生管、高压变压器和电子电路产生的热发散到由风扇循环的空气中,从而将热有效 地传输到热交换器。热可进一步传输到注射器,且由流经注射器并离开室的水带走而离 开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对于冷却系统,仅需要散热器、热交换器和空气循环风扇。除了 空气循环风扇外,用于冷却的所有这些组件均不需要电力,然而空气循环风扇仅消耗非 常低的电力。与室中的臭氧处理系统的总成本相比,安装冷却系统和维护其操作的成本 极小。降低成本的优点和降低温度的效果使得其在将要在封闭室内部操作臭氧处理系统 时非常合适且有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参看本专利技术附图和优选实施例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了 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 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在室中的臭氧处理系统的前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右侧图;且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臭氧处理系统,其包括密封室20,因此适合用于此臭氧处理系统可 能暴露在有雨水、灰尘和其它污染物等的不利的环境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处理系统10主要包括室20、泵70、串联连接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臭氧发生管30,和注射器60。臭氧发生管30的每一者具有用于馈入源气体(氧气或空 气)的气体输入口 32和用于输出产物气体(臭氧与源气体的混合物)的气体输出口 34。 在图1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臭氧处理系统10包括串联连接的两个臭氧发生管30。臭氧发生管30具有用于将氧气或空气馈入到臭氧发生管30中的气体输入口 32。臭 氧发生管30可为管型或板型的。在此实施例中,其为管型。臭氧发生器如何工作的原 理不是本专利技术所关注的问题,因此以下描述中不对此进行论述。然而,应了解,典型的 臭氧发生器通过放电的方式从氧气或空气(其含有氧气)产生臭氧。为了进行放电,需 要向臭氧发生管供应高电压。本专利技术中,提供高压变压器50来向臭氧发生管30供应通常为6000伏到30000伏范围内的高电压。注射器60具有进水口 62和出水口 66。进水口62连接到泵70。泵70提供足够的 总扬程(pumping head)以便将水传送到注射器60。注射器60具有连接到臭氧发生管 30的输出口 34的进气口 64。注射器60拥有使用文氏管效应(Venturi's tube effect)的 负压吸入结构,从而当泵70抽吸的水流经注射器60内部时,可通过进气口64将气体 吸入到注射器60中。吸入到注射器60中的气体(主要为臭氧)与流经注射器60内部 的水混合。与水混合的臭氧大部分溶解在其中,并作为臭氧水而从出水口 66流出注射 器60,并传送到用户端。然而,如果室20中存在任何臭氧,那幺与室20应配置周围空气臭氧破坏器80,其 优选地为填充有Mn02的袋型过滤器。当空气在室20内部循环并经过过滤器时,空气中 的低浓度的臭氧(如果有的话)将被Mn02破坏。高压变压器50由于其6000伏到30000伏范围内的高电压而在操作期间产生大量的 热。臭氧发生管30在6000伏到30000伏的高电压下工作,从而可在空气或氧气中发生 放电,并因此在臭氧发生管30中产生臭氧。由于臭氧发生管30在此高电压下操作,所 以其也产生大量的热。由变压器50和臭氧发生管30产生的热将使室20中的空气温度升高。由于室20实 质上为密封的包围体(enclosure),所以,如果不提供冷却措施,室20内的空气温度将 升高到臭氧发生管、变压器或电路无法承受的程度。臭氧处理系统10具备冷却系统,其包括热交换器92、散热器94和空气循环风扇 96。将热交换器92安装成围绕注射器60。以类似的方式安装散热器94,使得其围绕臭 氧发生管30和/或变压器40。臭氧发生管30、变压器40和电路(或电控制器50)产生 的热发散到围限在室20中的空气中。散热器94可具备复数个散热片942。散热片942的功能是增加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面 积,并因此增强散热器94的散热和热对流。空气循环风扇96循环围限在室20中的空 气,并因此增强从散热器94到空气的热对流。在配置有上述的冷却系统的的情况下, 由变压器、臭氧发生管和电路产生的热将由流经注射器60的水带走而离开室20。热交换器92和散热器94可由较高热传导性的任何材料制成。出于此考虑,铝为优 选的。有利地,铝的成本在价格上相对较低。另外,铝的制造和加工比大多数其它材料 容易许多,因此与如果使用其它材料将造成的成本相比,进一步减少了成本。应了解,在臭氧处理系统10的正常且稳定的操作条件下(其中水是在注射器内部 流动,因此是在热交换器内部流动),散热器94表面上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且空气的温度高于热交换器表面的温度。由于此现象,空气循环风扇的提供将有效地通过循环 的空气来增强从散热器94到热交换器92的热流。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本质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其它特定模式实施。因此, 上述实施例应视为说明性的,而不具有限定性。符合权利要求书和等效物的含义和范围 的所有变化应在本专利技术所主张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处理系统,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处理系统,其包括:一室,其形成一包围体;一臭氧发生装置,其安装在所述室中,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臭氧发生管,其串联连接用于从馈入其中的空气或氧气中产生臭氧;一高压变压器,其提供一足够高的 电压来驱动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臭氧发生管;一电子控制,其用于控制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臭氧发生管;一注射器,其具有一用于连接到一泵的进水口和一用于连接到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臭氧发生管的最后一者的进气(或臭氧)口,从而由所述一个或一个 以上臭氧发生管产生的臭氧与从所述泵馈入的水混合; 所述臭氧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配置一热交换器,其与所述注射器接触;且配置一散热器,其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臭氧发生管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堂
申请(专利权)人:刘辉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