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臭氧放电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658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臭氧放电室,包括筒体、放电区、进气口、出气口、出气腔、进气腔、气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腔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腔相连;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设置在所述放电区的同一侧,所述气腔设置在所述放电区的另一侧,由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设置在放电室的同一侧,工作时,气流从一侧外气腔进入通过部分放电区域至另一侧气腔,再通过另一部分放电区域拆返至气流进入侧的出气腔输出,使得在不增加放电室长度的前提下,成倍地增加了放电途径臭氧浓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同级别放电室的体积也有了明显的缩小,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和制造成本,解决了放电途径短、运行成本高、结构上长径比不协调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放电室,特别涉及一种卧式臭氧放电室,属于臭氧发生 器的

技术介绍
在臭氧领域,目前臭氧放电室有立式与卧式之分,立式结构一般应用于一公斤级 以下的中小型臭氧发生器,卧式结构一般应用于一公斤级以上的大型臭氧发器。以上两种 臭氧发生器运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放电室结构的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1、放电 途径的长短;2、放电体的材质和几何精度;3、放电气隙的大小和均勻性。实践证明放电途 径相对较长,能有效地提高氧气转化为臭氧的效率,而目前一方面臭氧放电室由于受制造 和装配工艺水平的约束很难使放电途径做得较长,影响了臭氧浓度的提高,增加了电耗和 气源等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即便有些臭氧企业通过提高工艺水平将单个放电单元沿轴向延 伸,致使发生室的体积庞大,长径比很不协调,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影响了设备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结构新颖紧凑、放电途径 相对较长且运行成本较低的卧式臭氧放电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卧式臭氧放电室,包括筒体、放电区、进气口、 出气口、出气腔、进气腔、气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腔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臭氧放电室,包括筒体、放电区、进气口、出气口、出气腔、进气腔、气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腔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腔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设置在所述放电区的同一侧,所述气腔设置在所述放电区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飞孙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