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辉堂专利>正文

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64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高产生效率、小尺寸和良好的热耗散与防氧化能力优点的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含一冷却板、一相对所述冷却板而安置的高电压板,和一配置在所述冷却板与所述高电压板之间的通道结构。所述通道结构包含:一第一板,其具有一内表面和一附着到所述冷却板的外表面;一第二板,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和一附着到所述高电压板的外表面;复数个侧板,其将所述第一板连接到所述第二板以便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界定一空间;一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一者上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空间中;和一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一者上用于引导空气流出所述空间。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可堆叠而形成一堆叠模块,并进一步形成一臭氧发生器堆叠组件,该臭氧发生器堆叠组件具有高臭氧产生速率、高体积流动速率和尺寸较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氣发生器技术领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特定来说涉及一种容易堆叠因此尺寸较小的臭氧发生器。#狄*臭氧(03)是一种广泛用于从需要净化的气体或液体中去除污染物的气体。由于臭 氧本身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的不稳定的化学特性,其易于与其他污染物组合而形成良性 的化合物。因此近年来,臭氧普遍用作清洗气体,且已用于家用电器,例如洗衣机、电 冰箱、空调以及多种空气滤清器。常规方法中,利用臭氧管来产生臭氧。图1说明臭氧管IO的常规结构。臭氧管IO 包含环绕内环管状电极12的外环管状电极11。外环管状电极11和内环管状电极12均 由不锈钢制成。内环管状电极12的外表面进一步附着到用作介电质的中空玻璃管13的 内表面,因此空间14形成在外环管状电极11与玻璃管13之间以供空气充入。通过对 两个电极施加高电压,将在空间14中产生电晕放电,并导致其中气体的电离,并进一 步引起臭氧的形成。然而,常规的臭氧管含有以下所述的缺陷。首先,空气与外环管状 电极11之间的直接接触和高电压下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的大量热量可能引起电极过度 发热,导致外环管状电极11内表面的氧化,且因此降低臭氧管的效率。而且,施加到 两个电极的高频电流也可能引起玻璃管13的碎裂,且因此臭氧管IO将无法工作。台湾技术专利第M270172号专利揭示一种臭氧管改进结构。图2说明臭氧管 20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用于将空气引入和将空气引出的导向空间21配置在臭氧 管20两端的每一端上。导向孔22经配置以将空气在一端引入到放电空间26中,并引 导空气在另一端流出放电空间26。臭氧管20进一步包含环绕中心电极25的外环电极 23。通过对以上两个电极施加高电压,在放电空间26中产生电晕放电以使空气电离从 而形成臭氧。应注意,为了防止电极在长期高电压下氧化,外环电极23的内表面涂有 防氧化剂层24。鉴于以上所述,所述臭氧管具有以下缺点-I.由于臭氧管呈伸长的外观,且空气被限制而沿着管的轴向方向流过管,因此臭氧 管占据较大体积。如果要将臭氧的体积流动速率提高,那么实现此目的的唯一的方法是将若干臭氧管组合为管组件。然而,管组件将扩大臭氧发生器的总尺寸,并增加其制造 成本。II.伴随着施加到臭氧管的高电压而产生大量热量。显然,每一元件的温度将由于热 量而升高,从而对元件产生负面作用。在最差的情况下,元件可能再也无法工作。因此,必须开发一种具有较高臭氧产生效率和较小尺寸的优点的臭氧发生器。另外, 良好的热耗散和防氧化能力也是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其具有小尺寸和高臭氧产生速率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其具有优良的热耗散能力以便有效地耗 散电晕放电所产生的大量热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其能够防止其电极在长期操作中在高电 压下氧化,以便延长臭氧发生器的寿命。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用以将空气引入其中以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 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含冷却板、相对所述冷却板而安置的高电压板,和配置在所述冷 却板与所述高电压板之间的通道结构。所述通道结构包含第一板,其具有内表面和附 着到所述冷却板的外表面;第二板,其具有与附着到所述高电压板的所述第一板的所述 内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复数个侧板,其将所述第一板连接到所述第二板以便界定空间; 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一者上并与所述空间连通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空间 中;和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一者上并与所述空间连通用于引导空气流出所述 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高电压板电连接到电源和变压器,且冷却板接地。 高电压板和冷却板可为铝制中空板,且二者中的每一者都包含用于冷却剂的流入和流出 的两个开口。高电压板和冷却板可进一步连接到循环冷却系统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率。 通道结构可进一步包含复数个隔离器,所述隔离器从侧板延伸并经配置以将所述空间划 分为流动通道。隔离器可为圆柱或矩形柱,其直径或厚度等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间隙距离,且优选地约为0.5 mm以便获得更好的电晕放电效应的性能。优选地,使用石英作为制造通道结构的材料,且通道结构的每一部分都可焊接密封。而且,第二板的外表面可涂有金属层(例如,金(Au))以便增强第二板与高电压板之间的导电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可堆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 例的若干臭氧发生器可堆叠而形成堆叠组件。通过使用共同的高电压板可将两个臭氧发生器组合为臭氧发生器模块。所述模块包含两个对立通道结构、两块冷却板和髙电压板。 两块冷却板将两个通道结构夹在中间,其中每一冷却板都分别与所述通道结构的一者的 第一板接触。高电压板夹在所述通道结构的第二板之间。除此之外,两个或两个以上臭 氧发生器模块可堆叠以进一步形成臭氧发生器堆叠组件,其中一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冷 却板的一者是另一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冷却板。基于上述堆叠方法,因此形成具有高臭氧 产生速率、高体积流动速率和尺寸较小的优点的臭氧发生器堆叠组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参看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和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将了解 本专利技术的特征。 附图说明图l说明臭氧管的常规结构;图2说明另一常规臭氧管的横截面图3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说明从顶部观看时通道结构的横截面图;且 图5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结构的横截面图。如图3所示, 臭氧发生器30包含冷却板32、高电压板34和通道结构36。冷却板32相对高电压板34 而安置,且通道结构36配置在两块板32与34之间。高电压板34进一步电连接到电源 39和变压器40,且冷却板32可接地。另外,冷却板32可为中空板,其包含中空部分 以供充入冷却剂,且开口 322和324与所述中空部分连通以使冷却剂流入和流出。类似 地,高电压板34可为中空板,其包含中空部分以供充入冷却剂,且开口 342和344与 所述中空部分连通以使冷却剂流入和流出。冷却板32和高电压板34优选地为铝制中空 板,且可进一步与循环冷却系统连接,以便提供良好的导电性和热耗散的能力以及较低 的制造成本。图4说明从顶部观看时通道结构36的横截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通道结构36 包含第一板361、第二板362、复数个侧板363和两个开口 364与365。第一板361具有 内表面和附着到冷却板32的一个侧面的外表面。第二板362也具有与第一板361的内 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和附着到高电压板34的一个侧面的外表面。侧板363经配置以连 接第一板361与第二板362,以便在其间界定空间366。开口 364和365形成在侧板363 的至少一者上,并与空间366连通而分别作为空间366的入口和出口。如图4所示,通道结构36可进一步包含复数个隔离器367,所述隔离器从侧板363延伸并间隔,以便将 空间366进一步划分为流动通道368。因此,通过开口 364进入通道结构36内部的流动 通道368的空气被限制而沿着通道368流动,并随后通过开口 365离开通道结构36。应 注意,隔离器367的轮廓可为圆柱或矩形柱,其与第一板361和第二板362的内表面接 触。也就是说,隔离器36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发生器,其包含:一冷却板;一高电压板,其相对于所述冷却板而安置;和一通道结构,其配置在所述冷却板与所述高电压板之间,所述通道结构包含:一第一板,其具有一内表面和一附着到所述冷却板的外表面;一第二板,其具有一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和一附着到所述高电压板的外表面;复数个侧板,其将所述第一板连接到所述第二板以便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界定一空间;一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一者上并与所述空间连通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空间中;和一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侧板的一者上并与所述空间连通用于引导空气流出所述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堂
申请(专利权)人:刘辉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