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鲢鱼和三角帆蚌联合控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32685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生物联合控制藻类生长的技术方法,亦可用于自来水厂水源厂中控制水源水中的藻类。该方法为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同时放养鲢鱼和三角帆蚌,其中,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鲢鱼的投放密度为45~95g/m↑[3],鲢鱼的单尾重量为90~300g;三角帆蚌的投放密度为40~70g/m↑[3],三角帆蚌的单只重量为50~450g。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控藻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作用持久,不存在二次污染,且无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风险问题。同时还可通过收获鲢和蚌将一部分氮磷等营养盐带出水体,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生物联合控制藻类生长的技术方法,亦可 用于自来水厂水源厂中控制水源水中的藻类。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大量繁殖以至于水华暴发已成为困扰我国众多 湖泊水库的问题,尤其对水源地而言,水体中藻类浓度过高不仅对本地生态 系统造成损害,还给下游水厂的给水处理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国内外的控藻 方法主要有(1)化学法如投加化学药剂除藻;(2)物理法如机械除 藻、疏浚底泥、稀释冲刷等;(3)生物法如种植大型水生植物、投放微生 物制剂、生物操纵等。这些方法中,化学方法除藻见效快,但使用药剂易造 成二次污染和残留影响。物理方法则往往费时费力,成本很高。生物方法中, 种植水生植物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难以控制如凤眼莲,而土著水生植物 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水体中恢复率一直不高;使用微生物制剂控制藻类则存 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国外采用的经典生物操纵方法通过投放肉食 性鱼类或人工捕捞来去除水体中食浮游动物的鱼类,以此提高水体中浮游动 物种群数量来控制藻类水平,然而这种方法成功率不高,尤其是在大水面和 深水体中作用不明显。国内采用较多的非经典生物操纵法是通过放养鲢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鲢鱼和三角帆蚌联合控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同时放养鲢鱼和三角帆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山王嵩张丽彬王金鑫李建平戴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