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环状锁的可再约束支架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1915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环状锁的可再约束支架输送系统。装置、系统和方法被描述并且涉及布置和再约束支架。脉管内装置具有能够相对于壳体做轴向运动的第一和第二细长管状构件,具有环状锁,其构造成在一个操作状态中固定可扩张腔内装置并且在另一个操作状态中释放腔内装置,腔内装置在远侧限位器的近侧被同轴地设置在第二细长管状构件上。壳体上的致动器可将第一和第二管状构件拔出或者使其前进。将第一管状构件拔出以布置支架并且使第一管状构件前进以再约束支架。在再约束之前,将第二管状构件拔出以使远侧限位器与环状锁接合。该装置可具有方向控制件,其被致动器接合以只允许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相对于壳体的向近侧运动并且在脱离接合时只允许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的向远侧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依照35 USC§119或者巴黎公约,本申请要求2015年1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10,627(律师案号FSS5013USPSP)和2015年7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97,515(律师案号FSS5014USPSP)的优先权,这些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被全部阐述一样。
本公开涉及医疗装置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可控制地布置支架和再约束局部布置的支架的医疗装置或输送系统及方法。在一些应用中,本公开涉及用于输送在身体通道或管内使用的自扩张式管腔内移植物(“支架”)的系统,其尤其对于修复由于疾病而变窄或闭塞的血管是有用的。
技术介绍
在医学领域,腔内假体已被广泛地用于植入血管、胆管、或者生物体的其它类似的腔管。这些假体通常被称作支架,并且用于保持、打开或扩张管状结构。由Palmaz于1985年1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4,733,665中给出了常用支架的一个例子,该专利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并入本文中。这种支架常常称为球囊扩张式支架。通常,该支架是由不锈钢的实心管制成。之后,在支架的壁中制作出一系列的切割。支架具有第一较小直径,其允许通过将支架压握到球囊导管上而经过人体脉管系统输送支架。在球囊导管从管状构件内部施加径向向外延伸的力时,支架还具有第二、扩张的直径。然而,对于在一些脉管(如颈动脉或股浅动脉)中的使用,这种支架常常是不现实的。颈动脉可容易地从人体的外部进入,并且常常可通过在一个人的颈部观察而看见。在他或她的颈动脉中放置由不锈钢等制成的球囊扩张支架的患者可能由于日复一日的活动而容易受到严重损伤。作用于患者颈部的足够大的力(例如由于下降)可导致支架塌陷从而导致对患者的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并且为了克服球囊扩张支架的其它缺点,开发了自扩张式支架。自扩张式支架像弹簧一样动作,并且在被挤压后将恢复到它们的扩张或植入构造。美国专利4,665,771中公开了一种类型的自扩张式支架,该支架具有径向和轴向易弯曲的弹性管状主体,具有预定直径,该直径在主体的端部相对于彼此做轴向运动时是可变的,并且该支架是由多个分别为刚性但易弯曲的弹性线丝元件所组成,这些线丝元件限定径向自扩张的螺旋结构。在本
,此类型的支架被称为“编织型支架”并且在本文中如此地称谓。其它类型的自扩张式支架使用合金,如镍钛诺(镍钛合金),该合金在被设计用于插入患者身体的医疗装置中具有形状记忆和/或超弹性特性。形状记忆特性使这些装置能够发生变形从而便于将它们插入体腔或腔中,然后在身体内被加热使得该装置恢复到其“记忆的”形状。另一方面,超弹性特性通常使金属能够变形并且被约束于变形状态从而便于将容纳该金属的医疗装置插入患者身体,这种变形导致相变。一旦在体腔内,则可以除去对超弹性构件的约束,由此减小其内的应力以便超弹性构件可以通过转变到原来的相而恢复到其原来的未变形形状或者接近它(因为植入的形状被设计成具有一些变形,以便提供力来支撑打开其所被植入的血管)。具有形状记忆/超弹性特性的合金通常具有至少两个相。这些相是马氏体相和奥氏体相,马氏体相具有相对较低的抗拉强度且在相对较低温度下是稳定的,奥氏体相具有相对较高的抗拉强度且在高于马氏体相的温度下是稳定的。当把应力施加到显示超弹性特性的金属(如镍钛诺)的样品时,该样品处于一温度,奥氏体在高于该温度时是稳定的(即,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的转变完成的温度),该样品发生弹性变形直到它达到特定的应力水平,在该应力水平,合金然后经历从奥氏体相向马氏体相的应力诱导相变。当相变进行时,合金经历显著的应变增加,但具有很少或没有相应的应力增加。应变增加而应力保持基本恒定,直到奥氏体相向马氏体相的转变完成。之后,应力的进一步增加对于导致进一步变形是必需的。马氏体金属首先在施加附加的应力时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发生具有永久残余变形的塑性变形。如果在任何永久变形发生之前将作用于样品的负荷除去,那么马氏体样品将弹性地恢复并且转变回到奥氏体相。应力的减小首先导致应变的减小。当应力的减小达到马氏体相转变回到奥氏体相的水平时,样品中的应力水平将保持基本恒定(但显著地小于奥氏体转变到马氏体的恒定应力水平)直到向奥氏体相的转变完成,即存在显著的应变恢复但只有可忽略的相应的应力减小。在转变回到奥氏体完成之后,进一步的应力减小导致弹性应变减小。在施加负荷时在相对恒定的应力下引起显著的应变并且在除去负荷时从变形中恢复的这种能力通常被称为超弹性或伪弹性。正是由于材料的这种性质使得它可用于制造管切割自扩张式支架。现有技术中提到将具有超弹性特性的金属合金用于意图被插入患者身体内或者以其他方式在患者身体内使用的医疗装置。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4,665,905(Jervis)和美国专利No.4,925,445(Sakamoto等人)。目前用于自扩张式支架的常规输送系统是所谓的“固定和拉拽(pin and pull)”系统。以下是“固定和拉拽”系统的一个示例。该输送系统包括外护套,该外护套是具有远端和近端及经过其中的腔管的细长管状构件。典型的外护套是由外聚合物层、内聚合物层以及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编织加强层所制成。加强层比内层和外层更加刚性。在“固定和拉拽”系统中,正是该外护套被“拉拽”。“固定和拉拽”系统还包括被同轴地定位在外护套内的内轴。该轴具有在护套的远端向远侧延伸的远端以及在护套的近端向近侧延伸的近端。在“固定和拉拽”系统中,正是该轴被“固定”。“固定和拉拽”系统还具有用于限制自扩张式支架相对于轴的向近侧运动的结构,例如被固定地附接到内轴从而充当不动的近侧限位器的环,在布置期间在向近侧收回护套时压握的支架可在近侧方向上被装载抵靠该环。该“支架限位”结构位于护套远端的近侧。位于内轴的端部处的锥形远侧顶端的尺寸可被设置成与外护套的内直径接触,并且该远侧顶端也可称为鼻锥或扩张器。最后,“固定和拉拽”系统包括位于护套内的自扩张式支架。该支架在便于输送的其减小直径状态下与外护套的内直径发生摩擦接触,更具体地与外护套的内层的内直径发生摩擦接触。支架位于限位结构与护套的远端之间,轴的一部分被同轴地设置在支架的腔管内。在布置期间当护套被取出并且使支架与该护套一起运动时(由于支架与护套的内直径之间的摩擦接触),支架与限位结构接触。当支架的近端与限位结构接触时支架近端的向近侧运动被阻止,并且限位结构提供作用于支架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与护套作用于支架上的摩擦力是相等且相反的。为了从“固定和拉拽”系统布置支架,将系统引导至治疗位置。然后,操作者(医学专业人员)用一只手将在外护套的近端向近侧延伸的内轴固定到患者上。这个动作固定了内轴沿植入支架的患者腔管的纵向轴线的位置。这个动作是“固定和拉拽”系统中的“固定”步骤。医生用他或她的另一只手向近侧拉拽外护套(将外护套的一部分从患者中朝向“固定”的手拉出)从而不约束、暴露和布置支架。这个动作是“固定和拉拽”系统中的“拉拽”步骤。另一种“固定和拉拽”系统的早期示例是如1986年4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4,580,568中所描述的Gianturco支架输送系统。在这个现有技术的输送系统中,外护套是单一材料的管,该管不具有在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5/201620090692.html" title="具有环状锁的可再约束支架输送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具有环状锁的可再约束支架输送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从所述壳体延伸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做轴向运动的第一细长管状构件;从所述壳体延伸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做轴向运动的第二细长管状构件,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具有远端,所述远端带有径向突出的远侧限位器,其中,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被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内;和环状锁,所述环状锁构造成在一个操作状态中固定可扩张腔内装置且在另一个操作状态中释放所述腔内装置,所述腔内装置是,其中,所述环状锁被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上并且被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内,并且其中,所述环状锁具有小于所述远侧限位器的有效外直径的内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31 US 62/110527;2015.07.27 US 62/1975151.一种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从所述壳体延伸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做轴向运动的第一细长管状构件;从所述壳体延伸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做轴向运动的第二细长管状构件,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具有远端,所述远端带有径向突出的远侧限位器,其中,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被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内;和环状锁,所述环状锁构造成在一个操作状态中固定可扩张腔内装置且在另一个操作状态中释放所述腔内装置,所述腔内装置是,其中,所述环状锁被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上并且被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内,并且其中,所述环状锁具有小于所述远侧限位器的有效外直径的内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的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构造成当被操纵时使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地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构造成使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轴向地运动,直到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的远端位于相对于所述环状锁的近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旋钮,并且其中,所述旋钮的旋转使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地运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和所述第一细长管状构件联接到柔性环构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柔性环构件的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三致动器。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的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构造成当被操纵时使所述第二细长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地运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位置以及从所述第一位置的行进范围,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远侧限位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预定远侧位置,所述行进范围使所述远侧限位器相对于所述预定远侧位置向近侧轴向地运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滑动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致动器的后面,更靠近所述装置的使用者。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管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致动器相关联的方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莫克C莱斯W凯莉E比勒菲尔德A库马
申请(专利权)人:灵活支架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