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汉成专利>正文

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735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7:55
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分两个定义:一个是血常规一维紫外光谱图(普通紫外光谱图)进行检测,(P53荧光测序,癌胚抗原检测属于此类方法),另一个是二维紫外光谱分析提供了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激发态信息,它提供了很多一维方法得不到的基因表达信息检测技术。90%早期癌症靠专业普查来发现,进行定期癌症筛查,仍是人类抵御癌症的最佳方法。一滴血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血常规二维激发态信息)匹配癌胚抗原检测(血常规一维酶联免疫)技术,能起到准确、快速筛检基因分子、电子水平表达的方法,对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技术只需采一滴血非常适合进行普遍筛查肿瘤,做到了早期发现早诊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在癌症检查的常用手段主要是生物物理检查和组织细胞学检查。生物物理检查主要包括B超、内腔镜、CT、MRI及X光、核素显像等,这些检查方法一般只能发现直径1~2厘米的肿瘤。而一个肿瘤细胞倍增到如此大小的团块,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时候,细胞大约已经有109个;组织细胞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一般是在生物物理检查之后,还必须要通过刮片、穿刺或手术活检取得标本。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内能运用血常规检测技术,早期检测到患者血液中肿瘤所表达的异常蛋白质,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获得早期治疗的良好效果。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不一定就是肿瘤,但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仍然被认为是当前早期发现无症状微灶肿瘤的唯一途径。肿瘤血常规早期检测任重而道远,
技术介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与细胞基因表达异常有密切联系。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对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肿瘤的方法可分为细胞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表观遗传学检测方法三大类;第一代肿瘤细胞生物学检测方法;癌与细胞核染色体变化的关系;第二代肿瘤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癌与DNA、蛋白质分泌物,癌胚抗原的关系;第三代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方法;P53基因检测序突变、癌与DNA、蛋白质的表型关系。目前还没有一种广谱的方法,能够检测出所有癌症,抽血检测肿瘤不靠谱吗?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官微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目前
人们确实还受DNA结构模型一维测序突变的限制,费劲地理解着肿瘤二维时空结构),传统的肿瘤分子生物学血常规检测法遭遇寒流。第四代肿瘤量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癌与DNA、蛋白质量子与动量的关系。利用癌与正常细胞光谱同位素效应,癌细胞紫外吸收曲线位移、电子激发态谱等光谱精细结构的变化。快速早期诊断肿瘤及癌各种基本粒子的量子与动量性。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正在从癌细胞核、肿瘤血常规上建立着以分子生物学为主导的量子生物学新技术(细胞核能的开发与应用与原子核能的开发应用同样重要)。二维光谱是目前时间分辨光谱中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二维光谱的特点是在概念上深受二维核磁共振谱发由于二维核磁技术在解析复杂分子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极大成功。激起人们对二维光谱在解析基因结构方面的期望。这种期望必然是推动二维光谱发展的持续动力。二维光谱应用十分广泛。能解决一些我们用常规方法所不易观测的自然界现象。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微观下的构象的变化分子构像、相互转换的异构现象。DNA、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紧密联系由于国外技术先进已经做出了很多与二维红外相关的实验并发表了很具有影响性的文章。如利用二维光谱对,蛋白折叠分析、氢键研究是光谱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正热心于利用通过二维相关近紫外光谱,研究白蛋白和pH变化中血清蛋白的一系列动态光谱,发现了DNA、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结构的微小变化。揭示了一维光谱中被掩盖的信息,肿瘤血常规二维微观层面的异常表达现象是可以通过二维紫外光谱方法测得的。
技术实现思路
现代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分两个定义:一个是血常规一维紫外光谱图(普通的紫外光谱图)进行分析,这是医院的常规化验中,95%的定量分析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从分析中得到分子内或分子间化学键振动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方法(P53基因测序突变,癌胚抗原检测就属于此类方法),另外一个是二维紫外光谱分析技术用(x,y)的频率直接提供了基因中DNA、蛋白质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很多一维的方法得不到的基因结构与动态的信息,从而为解析复杂的肿瘤分子结构(如血常规DNA、蛋白质二维激发信息结构)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二维紫外所提供的信息全部来自于肿瘤分子结构激发的振动以及氢电子的激发信息。二维紫外光谱是一种通过紫外(900-11000/cm)激光对分子的化学键的振动模式进行顺序激发,从而获得关于肿瘤蛋白质、核酸变异与正常结构信息上区别的方法。它的原理非常类似于二维核磁共振,肿瘤在DNA、蛋白质相互作用聚合程度、牢固键的性质、氢键激发态信息(如氢键,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等)在血常规二维微观层面上的动态变化都与正常血常规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水平及二维紫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早期诊断已经有了重大的进步,光谱鉴别生物同位素一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技术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癌、病毒生物同位素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是肿瘤早期诊断及病毒医学检验中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早期发现无症状、无微灶筛查肿瘤的唯一途径。人体组织的正常PH值一般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会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显示,健康人体的体液大部分是碱性的,PH值都在7.0以上。人体正常细胞在碱性的体液环境中运作应呈现正常的光谱吸收值。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实体肿瘤细胞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在生长过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应用生物同位素光谱技术对血清、淋巴液进行检测,由于来自某一组织的淋巴液、血浆相似,成分与该组织的组织液非常相近,肿瘤患者某组织的核异质差异直接会影响淋巴液、血液中酸性代谢产物变化。为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诊断早期肿瘤寻求到了最简便的方法和途径。(肿瘤细胞的酸性通常指具能提供质子的能力或接受电子的能力的物质。肿瘤细胞质子性越强。酸性越强)。溶液的pH值对紫外吸收峰λmax具有显著的影响pH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如果血液PH值为7.35-7.45碱性一定时,血液细胞化合物为酸性物质时,紫外吸收峰λmax会发生红移,肿瘤患者血细胞酸性代谢产物差异越大,紫外吸收峰λmax红移越大。反之在肿瘤治疗预后的定量分析上,癌细胞越缓解,差异越小,酸性产物从逐渐酸性转变为中性时,吸收峰则发生蓝移,表明肿瘤缓解PR值越高。紫外同位素光谱法灵敏度高,检出分级性能强。具体实施方式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技术采用生物光谱同位素效应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健康人、肿瘤患者血液、血清、淋巴液,等细胞光谱同位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人血清的紫外吸收谱约在230nm附近有一极强的吸收峰,血液在275nm,血清在279nm有一较强的吸收峰,在252nm有吸收谷。分析血清表明,癌与原癌同位素光谱效应;紫外吸收谱有差异。癌患者血清波谷位置平均值253-255nm,健康者血清波谷位置的平均值252(P<0.01)。(符合率88.2%)而健康者应小于253nm(符合率81.8%)。健康人血液275nm、肿瘤患者血液278,5nm、有一较强的吸收峰等(P<0.01)。414nm附近的吸收峰增色效应T m增值高,是肿瘤患者红血细胞GC含量、甲基化的重要贡献。这些血液光谱差异对于癌光谱早期诊断及肿瘤治疗预后的定性、定量分析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其临床筛检应用价值。紫外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权利要求保护第四代肿瘤量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一滴血紫外光谱早期诊断肿瘤技术)。利用肿瘤血常规与正常血常规在光谱同位素上的效应,能在肿瘤血常规光谱上,表现出紫外吸收曲线的位移、电子激发态谱等光谱精细结构的变化。快速、简便地诊断早期肿瘤血液、血清、淋巴液,等肿瘤血细胞同位素光谱特性。以及癌血细胞的各种基本粒子量子与动量性。在肿瘤血常规上建立着以分子生物学为主导的量子生物学新技术。一滴血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能进行普查筛检肿瘤,是现在唯一能抵御癌症的最佳早期方法。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血常规二维氢电子激发态结构信息),匹配癌胚抗原检测(血常规一维酶联免疫分子信息)确实能起到准确、灵敏、快速的筛检基因分子表达以及电子水平表达的方法,对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特征摘要】
1.权利要求保护第四代肿瘤量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肿瘤血常规光谱同位素效应技术(一滴血紫外光谱早期诊断肿瘤技术)。利用肿瘤血常规与正常血常规在光谱同位素上的效应,能在肿瘤血常规光谱上,表现出紫外吸收曲线的位移、电子激发态谱等光谱精细结构的变化。快速、简便地诊断早期肿瘤血液、血清、淋巴液,等肿瘤血细胞同位素光谱特性。以及癌血细胞的各种基本粒子量子与动量性。在肿瘤血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成
申请(专利权)人:王汉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