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脱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845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谋求叶轮式稻谷脱壳装置的脱壳率的提高。所述稻谷脱壳装置具备:稻谷供给部(7),将从外部运入的稻谷向径向外方排出;以及叶轮部(6),沿着稻谷供给部(7)的外周设置,并且通过旋转将从稻谷供给部(7)排出的稻谷向径向外方引导,叶轮部(6)具备:多个叶片体(14),朝向径向外方侧呈放射状延伸;以及多个内侧脱壳部(21),位于多个叶片体(14)各自的径向外方侧部位,接收稻谷并通过碰撞进行脱壳,所述稻谷脱壳装置还具备:外侧脱壳部(9),设置为包围叶轮部(6)的外周,接收由叶轮部(6)投掷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轮式稻谷脱壳装置
技术介绍
叶轮式稻谷脱壳装置的叶轮部的周围被外壳覆盖,并设置有例如由氨基甲酸乙酯等软质材料构成的脱壳用衬圈,以包围外壳上的叶轮部的外周,使由叶轮部引导的稻谷与衬圈碰撞,从而通过衬圈进行将稻谷分离成稻谷壳和糙米的脱壳处理。即构成为:通过叶轮部旋转,从而由叶片体承接稻谷并通过离心力朝向径向外方引导,从叶片体的径向外端部向外方投掷,使其与衬圈碰撞,通过该撞击进行脱壳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当稻谷被从叶片体的径向外端部向外方投掷时,由于稻谷的外形形状为细长状且长尺寸方向两侧端部为前端变细形,因此,由于稻谷对叶片体的径向外端部的撞击情况的不同,可能会有抛出方向发生变化或抛出速度发生变动之虞。其结果是,衬圈碰撞时的速度、角度偏离适于脱壳的状态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有可能无法良好地进行脱壳。就是说,由于稻谷的抛出方向、抛出速度的偏差变大,可能导致脱壳率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3-19440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期望实现叶轮式稻谷脱壳装置的脱壳率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稻谷脱壳装置的特征构成在于,具备:稻谷供给部,将从外部运入的稻谷向径向外方排出;以及叶轮部,沿着所述稻谷供给部的外周设置以接收从所述稻谷供给部排出的稻谷,并且绕着位于所述稻谷供给部的中心的旋转轴心旋转,将从所述稻谷供给部排出的稻谷向径向外方引导,所述叶轮部具备:多个叶片体,从径向内方侧朝向径向外方侧呈放射状延伸;以及多个内侧脱壳部,位于所述多个叶片体各自的径向外方侧部位,接收由所述叶片体引导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所述稻谷脱壳装置还具备:外侧脱壳部,以包围所述叶轮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接收由所述叶轮部投掷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通过本专利技术,叶轮部一边通过多个叶片体对由稻谷供给部供给的稻谷进行滑动引导,一边通过伴随旋转的离心力向径向外方引导。由叶片体引导的稻谷与设置于叶片体的径向外方侧部位的内侧脱壳部碰撞,从而进行脱壳处理。由于内侧脱壳部设置于叶轮部并与叶片体一体旋转,因此当旋转速度稳定时,由叶片体引导的稻谷与内侧脱壳部碰撞时的速度、角度不会大幅变动,呈稳定的偏差小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稻谷与脱壳部碰撞时的速度、角度的偏差大小引起的脱壳率的降低,从而能够提高脱壳率。由叶片体引导的稻谷通过内侧脱壳部接受脱壳作用后,通过离心力被朝向径向外方投掷,与外侧脱壳部碰撞并再次接受脱壳作用。能够使未被内侧脱壳部脱壳的稻谷与外侧脱壳部碰撞并脱壳。如此,通过内侧脱壳部以及外侧脱壳部接受两次脱壳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脱壳率。因此,通过本申请专利技术,能通过叶轮式稻谷脱壳装置实现脱壳率的提高。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内侧脱壳部具备与所述叶片体的滑动引导面交叉的碰撞面,在所述叶片体的滑动引导面与所述碰撞面之间形成有姿势变更面,所述姿势变更面以越往径向外方侧越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倾斜或弯曲。通过本结构,一边通过叶片体的滑动引导面进行滑动引导一边通过离心力引导至径向外方的稻谷通过姿势变更面以越向径向外方侧移动越朝向旋转方向
下游侧的方式进行姿势变更后,碰撞于与滑动引导面交叉的碰撞面,从而进行脱壳处理。再者,稻谷为在胚芽所在的前端变细形的一端部部位与位于其相反侧的前端变细形的另一端侧部位之间具备中间隆起状的躯干部的细长状。并且,所述一端部部位具有比除其以外的部位更硬且难以破碎的性质。当叶片体采用了例如仅通过平坦的滑动引导面引导稻谷并与内侧脱壳部碰撞的结构的情况下,当稻谷在长尺寸方向沿着滑动引导方向的状态下被引导时,有时以所述一端部部位为前头的状态与内侧脱壳部碰撞。当这样的碰撞反复进行时,由于稻谷的较硬的部位发生碰撞,因此可能导致内侧脱壳部在短期的使用中磨损很大。通过本结构,即使在以所述一端部部位为前头的状态通过滑动引导面引导的情况下,由于稻谷一边通过姿势变更面以越向径向外方侧移动越朝向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进行朝向变更一边被引导,因此稻谷的躯干部与碰撞面碰撞。其结果是,易于避免稻谷的较硬的部位与内侧脱壳部发生碰撞。因此,能够避免稻谷的较硬的部位与内侧脱壳部进行反复碰撞而导致其在短期的使用中磨损很大,从而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本专利技术优选:在所述内侧脱壳部设置有投掷作用面,所述投掷作用面以越往径向外方侧越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倾斜,将与所述碰撞面碰撞后的处理物朝向所述外侧脱壳部投掷,所述投掷作用面的相对于所述滑动引导面的倾斜角设定为比所述碰撞面的相对于所述滑动引导面的倾斜角大。通过本结构,由叶片体引导的稻谷与内侧脱壳部的碰撞面碰撞从而接受脱壳作用,该处理物被投掷作用面朝向外侧脱壳部投掷。由于投掷作用面的相对于滑动引导面的倾斜角比碰撞面的相对于滑动引导面的倾斜角大,因此处理物被以尽可能接近外侧脱壳部的切线方向的角度朝向外侧脱壳部抛出。其结果是,在被抛出并与外侧脱壳部发生碰撞时,撞击力变低,易于避免碰撞时糙米、稻谷受到损伤的情况,例如糙米、稻谷碎裂或胚芽部分脱落变成脱芽状态的情况等。而且,当稻谷被外侧脱壳部弹回时,稻谷不会猛烈地弹回,再次与内侧脱壳部猛烈地碰撞而导致稻谷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小。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内侧脱壳部的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端部位于比与所述内侧脱壳部的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所述叶片体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更靠近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通过本结构,内侧脱壳部与邻接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叶片体在旋转方向(周向)上重叠。能够防止与外侧脱壳部碰撞后弹回的稻谷从内侧脱壳部与邻接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叶片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其结果是,易于避免稻谷从间隙进入并与由叶片体引导滑动的稻谷相互干扰而导致不能适当地进行脱壳处理等不利情况。本专利技术优选:在所述内侧脱壳部的径向外端部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设定为与所述外侧脱壳部的内周面大致平行。通过本结构,与外侧脱壳部碰撞后弹回的稻谷即使有时会与内侧脱壳部的径向外端部碰撞,由于形成有设定为与外侧脱壳部的内周面大致平行的引导面,因此,此时受到强烈的撞击导致稻谷损伤的可能性也很小。本专利技术优选为在所述内侧脱壳部的径向外端部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朝向径向外方凸出,并且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伸长。通过本结构,当内侧脱壳部伴随叶轮部旋转而旋转时,在内侧脱壳部接受脱壳作用的稻谷被投掷往内侧脱壳部的稻谷通过部位与外侧脱壳部之间的稻谷通过区域时,由于通过与内侧脱壳部一体旋转的突起将被投掷来并从稻谷通过区域通过的稻谷推回,因此易于避免稻谷彼此干扰而导致不能适当地进行脱壳处理的不利情况。在叶轮式稻谷脱壳机中,从所述稻谷通过区域通过的多数稻谷存在容易以偏向叶轮部的旋转轴心方向中央侧的状态聚集的倾向。但是,通过本结构,通过沿旋转轴心方向伸长的突起旋转从而产生风,对从稻谷通过区域通过的多数稻谷起到送风作用,能够消除稻谷的分布不均使其均匀分布于旋转轴心方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外侧脱壳部的磨损不均。附图说明图1是稻谷脱壳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稻谷脱壳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稻谷脱壳部的侧视图。图4是料斗以及脱壳箱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叶轮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叶片体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分散引导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稻谷脱壳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谷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稻谷供给部,将从外部运入的稻谷向径向外方排出;以及叶轮部,沿着所述稻谷供给部的外周设置以接收从所述稻谷供给部排出的稻谷,并且绕着位于所述稻谷供给部的中心的旋转轴心旋转,将从所述稻谷供给部排出的稻谷向径向外方引导,所述叶轮部具备:多个叶片体,从径向内方侧朝向径向外方侧呈放射状延伸;以及多个内侧脱壳部,位于所述多个叶片体各自的径向外方侧部位,接收由所述叶片体引导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所述稻谷脱壳装置还具备:外侧脱壳部,以包围所述叶轮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接收由所述叶轮部投掷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8 JP 2015-0919531.一种稻谷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稻谷供给部,将从外部运入的稻谷向径向外方排出;以及叶轮部,沿着所述稻谷供给部的外周设置以接收从所述稻谷供给部排出的稻谷,并且绕着位于所述稻谷供给部的中心的旋转轴心旋转,将从所述稻谷供给部排出的稻谷向径向外方引导,所述叶轮部具备:多个叶片体,从径向内方侧朝向径向外方侧呈放射状延伸;以及多个内侧脱壳部,位于所述多个叶片体各自的径向外方侧部位,接收由所述叶片体引导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所述稻谷脱壳装置还具备:外侧脱壳部,以包围所述叶轮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接收由所述叶轮部投掷的稻谷,通过碰撞进行脱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其中,所述内侧脱壳部具备:碰撞面,与所述叶片体的滑动引导面交叉,在所述叶片体的滑动引导面与所述碰撞面之间形成有姿势变更面,所述姿势变更面以越往径向外方侧越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倾斜或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谷脱壳装置,其中,在所述内侧脱壳部设置有投掷作用面,所述投掷作用面以越往径向外方侧越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倾斜,将与所述碰撞面碰撞后的处理物朝向所述外侧脱壳部投掷,所述投掷作用面的相对于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上智昭中泽康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