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固相界面诱导沉淀制备氧化镍、氧化钴粉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779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相界面诱导沉淀制备氧化镍、氧化钴粉末的方法。将要制备的氧化物的可溶性金属盐配制成0.01-2.0mol/L的溶液;按溶液中金属钴或镍含量的0.1~1%加入高分子分散剂;按与金属钴或镍物质的量的1~1.2称取草酸或草酸盐固体粉末,经研磨、筛分后一次性或分多次加入,控制反应温度为25~90℃,溶液pH值为1.0~5.0,搅拌速度为100-300转/分,反应及陈化0.5~3小时;生成不溶性金属草酸盐粉末,在350~1000℃煅烧4~12小时,制得金属氧化物粉末。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出的氧化镍或氧化钴产品粒度微细、均匀,微观形貌呈类球形,同时也能显著减少沉淀后母液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相界面诱导沉淀制备氧化镍、氧化钴粉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固相界面诱导沉淀制备氧化镍、氧化钴粉末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草酸或其盐类通过湿化学沉淀制备金属氧化物粉末的方法通常都是将金属盐和草酸或草酸盐类预先溶解配制成溶液,再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进行混合、接触、反应,从而生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固体粉末颗粒。如CN1114639A采用硝酸钴、硝酸镍溶液与草酸铵溶液经过沉淀反应后过滤、洗涤、焙烧后得到的氧化钴、氧化镍粉末;JP2208227A以氯化钴溶液为原料,与草酸或草酸铵溶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经通氧焙烧而制得的氧化钴粉末。这种全溶液态加料方式,一般只能得到棒状或针状的粉末颗粒,其缺点是产品粒度粗且不均匀,氧化物粉末粒度一般在数微米;棒状或针状颗粒的流动性不好,在与其他粉末或基体材料混合时,难以达到充分均匀地分布,不利于最终制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且这些制备方法由于采用全溶液态加料方式,造成溶液体积过大,加重了沉淀母液的处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了一种既可制备出类球形的金属氧化物粉末,使产品粒度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相界面诱导沉淀制备氧化镍、氧化钴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可溶性金属镍盐、钴盐配制成0.01-2.0mol/L的溶液;按溶液中金属重量的0.1~1%加入高分子分散剂;(2)将上述金属盐溶液加入到搅拌反 应器中,按与溶液中镍或钴物质的摩尔量的1~1.2称取草酸或草酸盐固体粉末,经研磨、筛分后一次性或分多次加入,控制温度在25~90℃之间,溶液pH值为1.0~5.0,搅拌速度为100-300转/分钟,反应及陈化0.5~3小时;(3)过 滤,沉淀用热水洗涤,直至洗液中检测不出阴离子为止;(4)干燥后得到带有结晶水的不溶性金属草酸盐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相界面诱导沉淀制备氧化镍、氧化钴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可溶性金属镍盐、钴盐配制成0.01-2.0mol/L的溶液;按溶液中金属重量的0.1~1%加入高分子分散剂;(2)将上述金属盐溶液加入到搅拌反应器中,按与溶液中镍或钴物质的摩尔量的1~1.2称取草酸或草酸盐固体粉末,经研磨、筛分后一次性或分多次加入,控制温度在25~90℃之间,溶液pH值为1.0~5.0,搅拌速度为100-300转/分钟,反应及陈化0.5~3小时;(3)过滤,沉淀用热水洗涤,直至洗液中检测不出阴离子为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郭学益刘荣义李平刘晓剑卿波韩剑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湖南开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