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起落架结构强度试验
,涉及一种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起落架安装姿态为倒装,起落架静力/疲劳试验加载点布置在机轮位置,机轮用假机轮代替。由于支柱式起落架不同试验工况的缓冲器行程不同,为了保证加载准确,整个试验过程中加载作动筒、作动筒底座及加载连接件等结构安装位置要随之进行换装。支柱式起落架活塞杆通常有前倾、后倾、或侧倾角度,因此换装涉及航向、垂向、侧向加载点,特别是对于疲劳试验,换装量极大,严重影响试验周期。目前,对于起落架静力试验国内外普遍的试验方法是,起落架正装或倒装,按各试验工况进行加载点换装;对于疲劳试验,目前国内的普遍试验方法是将载荷谱进行处理,将各个工况载荷转化为同一个缓冲器行程下进行疲劳试验或者在某一个缓冲器行程完成一定起落周期后再进行换装,该两种方法都不能真实模拟起落架受载状态,试验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通过对起落架中缓冲器行程变化的自动控制,用于实现起落架静力或疲劳试验的无人工干预换装的自动加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用于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用于控制起落架中的缓冲器的行程变化,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立柱拼接构成的主承力机构框架(1),所述主承力机构框架(1)固定在地面上,并且在远离地面一侧安装有顶平台(11)和在靠近地面一侧安装有底梁(12);升降平台(2),所述升降平台(2)通过导轨(13)连接于所述主承力机构框架(1)内部,并且所述升降平台(2)平行地面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2)上远离地面一侧安装有驱动所述升降平台(2)移动的升降电机系统(3);起落架(4),所述起落架(4)通过起落架固定支撑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2)靠近地面一侧,在所述起落架(4)远离所述升降平台(2)一侧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用于控制起落架中的缓冲器的行程变化,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立柱拼接构成的主承力机构框架(1),所述主承力机构框架(1)固定在地面上,并且在远离地面一侧安装有顶平台(11)和在靠近地面一侧安装有底梁(12);升降平台(2),所述升降平台(2)通过导轨(13)连接于所述主承力机构框架(1)内部,并且所述升降平台(2)平行地面布置,在所述升降平台(2)上远离地面一侧安装有驱动所述升降平台(2)移动的升降电机系统(3);起落架(4),所述起落架(4)通过起落架固定支撑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2)靠近地面一侧,在所述起落架(4)远离所述升降平台(2)一侧安装有假轮(6),所述假轮(6)与固定在主承力机构框架(1)上的载荷加载系统相连,用于对所述假轮(6)施加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力机构框架(1)包括4根承载立柱(15)、4根加载框架立柱(16)、4根斜向支撑立柱(17)、多根加载横梁(14),4根所述承载立柱(15)按照矩形排列垂直放置在地面上,4根所述加载框架立柱(16)放置在4根所述承载立柱(15)构成的矩形区域外侧,也按照矩形排列垂直放置在地面上,每一根所述承载立柱(15)与每一根所述加载框架立柱(16)通过一根所述斜向支撑立柱(17)相连,所述加载横梁(14)平行地面布置于两相邻所述承载立柱(15)之间和两相邻所述加载框架立柱(1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平台(11)安装在4根所述承载立柱(15)顶端,并且所述顶平台(11)平行地面放置;所述底梁(12)安装在4根所述承载立柱(15)靠近地面一端,且平行地面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3)为8件,安装在4根所述承载立柱(15)上,每根所述承载立柱(15)安装2件所述导轨(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试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平台(11)靠近地面一侧安装4个丝杆法兰座(52),所述底梁(12)上安装有4个丝杆固定底座(53),在所述丝杆固定底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江静,魏玉龙,董登科,陈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