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碳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872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碳小车,包括前轮、后轮、轮轴、连杆、绕线器、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平面凸轮机构、导向杆、转向齿轮、前轮支架和重物,两个后轮通过轮轴连接,所述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与连杆传动连接,所述轮轴与连杆平行设置,所述连杆的中间位置串接有绕线器,所述绕线器与传动绳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绕线器上方的重物连接,所述连杆通过第二齿轮组与平面凸轮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滚子端沿平面凸轮机构上的轨迹槽运动,所述导向杆的直齿条段与转向齿轮啮合,所述转向齿轮与前轮支架连接,所述前轮支架与前轮设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使得回复力更加均匀稳定,另一方面简化了设计与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碳小车
,属于课外兴趣小组研究研究方向。
技术介绍
无碳小车是以4焦耳重力势能为唯一能量的,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三轮小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碳。小车采用的摆杆机构由传统的刚性杆改为柔性绳索,小车控制转弯更省力,躲避障碍物的周期更容易实现与控制,同时降低了整车重量。利用有机玻璃作为轮子,易于实现差速,且降低了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整体构造简单,摩擦损耗小,效率高,较容易制造安装。推广前景:能满足初高中及大学学生对机械知识实践的实验与了解,实现商品化激发青少年对机械构造的热情,并可放于科技馆让大众了解机械构造的精妙与渊博。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无碳小车,凸轮机构,凸轮轨迹内置并使用球形滚子,能使得滚子与轨迹更好贴合,滚子的回复力由轨迹槽提供,省去了复位弹簧,一方面使得回复力更加均匀稳定,另一方面简化了设计与加工难度。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无碳小车,包括前轮、后轮、轮轴、连杆、绕线器、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平面凸轮机构、导向杆、转向齿轮、前轮支架和重物,两个后轮通过轮轴连接,所述轮轴通过第一齿轮组与连杆传动连接,所述轮轴与连杆平行设置,所述连杆的中间位置串接有绕线器,所述绕线器与传动绳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绕线器上方的重物连接,所述连杆通过第二齿轮组与平面凸轮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滚子端沿平面凸轮机构上的轨迹槽运动,所述导向杆的直齿条段与转向齿轮啮合,所述转向齿轮与前轮支架连接,所述前轮支架与前轮设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轮和后轮为有机玻璃材质,且所述后轮的径向尺寸为前轮的径向尺寸的2-5倍。进一步的,所述绕线器为实心圆锥形。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支架的的末端设置有车轮转轴,所述前轮与车轮转轴安装连接,所述车轮转轴可沿前轮支架的轴向上、下调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均为直齿轮组。进一步的,所述轮轴、连杆、导向杆为中空材质。有益效果:本技术由平面凸轮带动导向杆周期性前后运动,再由导向杆上的直齿条带动转向齿轮,从而使得前轮做周期性转动,完成小车转向规避一系列障碍。此设计选择了直齿条和转向齿轮啮合传动,利用了齿传动的精确性,使得传动平稳并能有效减少误差,从而让小车走出更远的距离,以达成比赛目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新型无碳小车,包括前轮1、后轮2、轮轴9、连杆3、绕线器4、第一齿轮组5、第二齿轮组6、平面凸轮机构7、导向杆8、转向齿轮10、前轮支架11和重物,两个后轮2通过轮轴9连接,所述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组5与连杆3传动连接,所述轮轴9与连杆3平行设置,所述连杆3的中间位置串接有绕线器4,所述绕线器4为实心的圆锥形,所述绕线器4与传动绳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绕线器4上方的重物连接,所述连杆3通过第二齿轮组6与平面凸轮机构7驱动连接,所述导向杆8的滚子端沿平面凸轮机构7上的轨迹槽运动,所述导向杆8的直齿条段与转向齿轮10啮合,所述转向齿轮10与前轮支架11连接,所述前轮支架11与前轮1设置连接。上述选择了直齿条和转向齿轮啮合传动,利用了齿传动的精确性,使得传动平稳并能有效减少误差,从而让小车走出更远的距离。上述,采用的第一齿轮组5和第二齿轮组6均为直齿轮组。所述前轮1和后轮2为有机玻璃材质,且所述后轮2的径向尺寸优选为前轮1的径向尺寸的2倍。同时,所述前轮支架11的的末端设置有车轮转轴,所述前轮1与车轮转轴安装连接,所述车轮转轴可沿前轮支架11的轴向上、下调节,该设计可以实现在比赛时,实现不同尺寸的前轮1替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实验性。为了更进一步的节省小车的能耗,使小车在比赛时走的更远,所述轮轴9、连杆3、导向杆8为中空材质,进一步的降低了整车的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新型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1)、后轮(2)、轮轴(9)、连杆(3)、绕线器(4)、第一齿轮组(5)、第二齿轮组(6)、平面凸轮机构(7)、导向杆(8)、转向齿轮(10)、前轮支架(11)和重物,两个后轮(2)通过轮轴(9)连接,所述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组(5)与连杆(3)传动连接,所述轮轴(9)与连杆(3)平行设置,所述连杆(3)的中间位置串接有绕线器(4),所述绕线器(4)与传动绳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绕线器(4)上方的重物连接,所述连杆(3)通过第二齿轮组(6)与平面凸轮机构(7)驱动连接,所述导向杆(8)的滚子端沿平面凸轮机构(7)上的轨迹槽运动,所述导向杆(8)的直齿条段与转向齿轮(10)啮合,所述转向齿轮(10)与前轮支架(11)连接,所述前轮支架(11)与前轮(1)设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1)、后轮(2)、轮轴(9)、连杆(3)、绕线器(4)、第一齿轮组(5)、第二齿轮组(6)、平面凸轮机构(7)、导向杆(8)、转向齿轮(10)、前轮支架(11)和重物,两个后轮(2)通过轮轴(9)连接,所述轮轴(9)通过第一齿轮组(5)与连杆(3)传动连接,所述轮轴(9)与连杆(3)平行设置,所述连杆(3)的中间位置串接有绕线器(4),所述绕线器(4)与传动绳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绕线器(4)上方的重物连接,所述连杆(3)通过第二齿轮组(6)与平面凸轮机构(7)驱动连接,所述导向杆(8)的滚子端沿平面凸轮机构(7)上的轨迹槽运动,所述导向杆(8)的直齿条段与转向齿轮(10)啮合,所述转向齿轮(10)与前轮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子杰候钦义陈延良杨宇朱旭张恒陈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