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3079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属于载运工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摇臂、下摇臂、减震器、电控阻尼器、储油缸、压力泵、电磁助力装置、复位弹簧、锥形片、模式选择按钮、电池;电控阻尼器中的活塞分别和上摇臂、下摇臂、减震器的端口处固定连接,电控阻尼器固定在车架上,储油缸与压力泵相连通,压力泵的尾端连至两侧悬挂的与上摇臂、下摇臂和减震器固定连接的横置电控阻尼器活塞中,电磁助力装置环绕固定在压力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缓解前悬较长的汽车在平缓路面和陡坡路段之间过渡以及在较为复杂路面行驶时前悬与路面发生擦撞,保证汽车在复杂路面平稳、安全行驶,提高了车辆适应多变行驶条件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属于载运工具

技术介绍
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各类悬挂系统的开发都是为了使汽车最大限度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路面、保证汽车的平顺性。而基于当代汽车构造的特点决定了其非常有限的底盘高度和不可回避的前悬长度,并且基于各种动力学因素高档轿车发展有低底盘、长前悬的趋势。但是低底盘、长前悬的特点使得汽车在平路和陡坡路段过渡时汽车前悬极易擦撞到路面,极大影响了车辆的安全、平稳行驶,在车流量较大的街道还极易造成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本技术就是基于液压力具有非常显著的力放大作用将传统横向固定不变的独立悬架设计为横向可变式,依靠液压力在必要时候向前移动、减小前悬长度,有效缓解汽车在平路和陡坡路面过渡时带来的擦撞问题,增加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其目的是根据路况适时调节汽车前悬的长度,防止汽车在平路和陡坡之间以过渡行驶时汽车前悬与路面发生擦撞。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包括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电控阻尼器4、储油缸6、压力泵7、电磁助力装置9、复位弹簧10、锥形片11、模式选择按钮12、电池13;所述电控阻尼器4中的活塞分别和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的端口处固定连接,电控阻尼器4固定在车架14上,储油缸6与压力泵7相连通,压力泵7的尾端连至两侧悬挂的与上摇臂1、下摇臂2和减震器3固定连接的横置电控阻尼器4活塞中,电磁助力装置9环绕固定在压力泵7上;所述电池13通过模式选择按钮12与电磁助力装置9相连,压力泵7内的活塞8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0的一端相连,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上安装有锥形片11。所述储油缸6与压力泵7安放在发动机舱内,用高压油管5相连通,压力泵7的尾端引出高压油管5分别连至两侧悬挂的与上摇臂1、下摇臂2和减震器3固定连接的横置电控阻尼器4活塞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有效缓解前悬较长的汽车在平缓路面和陡坡路段之间过渡以及在较为复杂路面行驶时前悬与路面发生擦撞,保证汽车在复杂路面平稳、安全行驶,提高了车辆适应多变行驶条件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汽车行驶轴距、前悬变化效果图。图1-3中各标号:1-上摇臂;2-下摇臂;3-减震器;4-电控阻尼器;5-高压油管;6-储油缸;7-压力泵;8-压力泵活塞;9-电磁助力装置;10-复位弹簧;11-锥形片;12-模式选择按钮;13-电池;14-车架;15-正常行驶轮胎位置;16-悬架前移后轮胎位置;17-路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包括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电控阻尼器4、储油缸6、压力泵7、电磁助力装置9、复位弹簧10、锥形片11、模式选择按钮12、电池13;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和横向安放的电控阻尼器4构成整个车轮的悬架装置。电控阻尼器4中起到横向移动作用的活塞分别和所述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的端口处固定连接,以达到活塞的移动可带动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横向移动的目的,电控阻尼器4整体部分固定在车架上。分别安放在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中的三个电控阻尼器4尺寸、类型相同,安放在车架14上的位置经过严格的计算,使得三个电控阻尼器4受到液压驱动时移动距离L相等,保证整个悬架移动的整体性。用于储存液压油的储油缸6和产生压力的压力泵7安放在发动机舱内,储油缸6和压力泵7之间用高压油管5相连通。压力泵7的尾端引出六根高压油管5分别和两侧悬挂的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上的横置电控阻尼器4活塞相连接,当压力泵7受到一定的压力时,通过储油缸6到达压力泵7的的液压油通过压力泵6引出的六根油管5分配到两侧的悬挂摇臂和减震器中的横置阻尼器进一步推动上摇臂1、下摇臂2、电控阻尼器4整体横向移动。施加于压力泵7的压力由电磁助力装置9提供,电磁助力装置9环绕固定在圆形压力泵7上。由汽车电池13引出一根导线至电磁助力装置9,在导线和电磁助力装置之间设置一个电源开关用来控制电磁助力装置电源的接通与断开。具有模式选择作用的模式选择按钮12安装在汽车驾驶舱内,与从电池引出的导线和电磁助力装置之间的电源开关相连接。当车辆将要在平缓路面和陡坡路面过渡时,驾驶员提前按下模式按钮12,电池13和电磁助力装置9之间的电路被接通,电磁助力装置9产生强大的电磁力吸引锥形片11,锥形片11克服安装在电磁助力装置9和锥形片11之间的复位弹簧10弹力移动,此时压力泵7内的活塞8向右移动挤压压力泵内的液压油,液压油通过连接在压力泵尾端的高压油管5分配到两侧悬挂的电控阻尼器4推动活塞的向前移动,由于活塞和悬架摇臂和悬架减震器固定连接,活塞的移动进一步带动了悬架整体的向前移动。当过渡完成时,汽车回到相对稳定的路面,此时驾驶员按下模式选择按钮12,电池13和电磁助力装置9之间的电路被断开,电磁助力装置9产生的电磁力消失,锥形片11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此时压力泵7内压力降低,通过压力泵7分配到两侧活塞的压力减小,横置的电控阻尼器4靠自身的恢复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后,电控阻尼器呈闭锁状态,汽车在稳定行驶的过程中悬架不会轻易前后横向移动,如图3所示,在地面17上行驶的汽车,使用本技术之后,汽车正常行驶轮胎位置15就会发生变化,变为悬架前移后轮胎位置16所示位置,使得汽车更加平稳的行驶。所述横向安装的电控阻尼器4为阻尼受到电控的减震类型阻尼器,当电路接通时,阻尼器允许被压缩,保证悬架可以横向移动。当电路断开时,阻尼器恢复至初始位置后呈闭锁状态形成刚性支撑!保证悬架横向的绝对稳定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电控阻尼器(4)、储油缸(6)、压力泵(7)、电磁助力装置(9)、复位弹簧(10)、锥形片(11)、模式选择按钮(12)、电池(13);所述电控阻尼器(4)中的活塞分别和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的端口处固定连接,电控阻尼器(4)固定在车架(14)上,储油缸(6)与压力泵(7)相连通,压力泵(7)的尾端连至两侧悬挂的与上摇臂(1)、下摇臂(2)和减震器(3)固定连接的横置电控阻尼器(4)活塞中,电磁助力装置(9)环绕固定在压力泵(7)上;所述电池(13)通过模式选择按钮(12)与电磁助力装置(9)相连,压力泵(7)内的活塞(8)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0)的一端相连,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上安装有锥形片(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横向移动调节前悬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电控阻尼器(4)、储油缸(6)、压力泵(7)、电磁助力装置(9)、复位弹簧(10)、锥形片(11)、模式选择按钮(12)、电池(13);所述电控阻尼器(4)中的活塞分别和上摇臂(1)、下摇臂(2)、减震器(3)的端口处固定连接,电控阻尼器(4)固定在车架(14)上,储油缸(6)与压力泵(7)相连通,压力泵(7)的尾端连至两侧悬挂的与上摇臂(1)、下摇臂(2)和减震器(3)固定连接的横置电控阻尼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俊鲍学玲胡朝胶廖涛芦亚峰刘晓辉骆荣毅李磊磊黄昌宇匡登明凌舒晴赵成俊陈蜀乔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