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2906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隔热装置,该密封隔热装置包括:中心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的隔热环;包裹在所述隔热环的外侧的密封支架;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的上密封堵头和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的下密封堵头,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分别套设在所述隔热环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结构简单,该密封隔热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隔热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该密封隔热装置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长期使用后,容易将该密封隔热装置从管柱节箍处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汽吞吐工艺管柱节箍处的密封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蒸汽开采技术是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技术,目前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中管柱节箍处的节箍密封装置广泛使用的是以JM/100型接箍密封装置的设计思路为代表的接箍密封装置,如图1所示,JM/100型接箍密封装置包括上中心管1、下中心管2和石墨密封环3,上中心管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段,下中心管2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段,下中心管2伸入上中心管1内与上中心管1相螺接,下中心管2和上中心管1相接时,石墨密封环3套设在下中心管2和上中心管1的外壁,起到管柱接箍处的密封作用,JM/100型接箍密封装置主要采用上中心管1和下中心管2固定、石墨密封环3密封隔热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将该类型接箍密封装置置于管柱接箍处,旋紧管柱后下入井筒中。由于该类型接箍密封装置受本体结构制约,该类型接箍密封装置内部有缩径,影响后期的测试仪器在管柱中的上下移动;同时,在注汽阶段,石墨密封环3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151W/m·K),导致该密封隔热装置隔热效果极不理想,成为整趟管柱中热损失点,同时由于石墨密封环3极易发生破碎,破碎后掉入管柱内部,造成管柱缩颈,起出管柱时,需进行反旋卸下管柱作业,破碎后的该接箍密封装置极难卸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密封隔热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磨损、密封性能和隔热效果好的密封隔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封隔热装置,所述密封隔热装置包括:中心管;隔热环,其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密封支架,其包裹在所述隔热环的外侧;上密封堵头和下密封堵头,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分别套设在所述隔热环的两端。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缝。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上扩径头和下扩径头,所述上密封堵头夹设在所述上扩径头和所述隔热环之间,所述下密封堵头夹设在所述下扩径头和所述隔热环之间。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上密封堵头的外侧形成有从上至下径向向外扩张的上导入曲面。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下密封堵头的外侧形成有从上至下径向向内收缩的下导入曲面。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隔热环靠近所述上密封堵头的一端的外侧形成有从上至下径向向外倾斜设置的上锥面,所述上密封堵头的内侧设有与所述上锥面相配合的上扩张锥面。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隔热环靠近所述下密封堵头的一端的外侧形成有从上至下径向向内倾斜设置的下锥面,所述下密封堵头的内侧设有与所述下锥面相配合的下扩张锥面。如上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中,所述上密封堵头的外径和所述下密封堵头的外径均小于或等于所述密封支架的外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该密封隔热装置来密封管柱节箍处,安装方便,容易从管柱节箍处中取出,同时,该密封隔热装置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及隔热效果。2、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中心管设有多个沿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缝,能够使中心管沿其轴向方向扩张,进而该密封隔热装置沿其径向方向在合理范围内缩短,能适应不同长度的管柱节箍处的效果。3、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上密封堵头和下密封堵头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使上密封堵头和下密封堵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材料特性,提高了上密封堵头和下密封堵的强度,防止在使用该密封隔热装置来密封管柱节箍处过程中发生破碎变形的情况发生,保证不污染井下环境。4、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隔热环采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实现使用该密封隔热装置密封管柱节箍处时,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现有技术的JM/100型接箍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现有技术:1-上中心管;2-下中心管3-石墨密封环。本技术:4-中心管;41-上扩径头;42-下扩径头;43-环缝;5-隔热环;51-上锥面;52-下锥面;6-密封支架;61-外上锥面;62-外下锥面;7-上密封堵头;71-上导入曲面;72-上扩张锥面;73-上凹槽;8-下密封堵头;81-下导入曲面;82-下扩张锥面;83-下凹槽;9-下油管节箍;91-中心孔;92-缩径段;10-上油管节箍;101-扩径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图2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密封隔热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和密封隔热装置的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密封隔热装置包括中心管4、隔热环5、密封支架6、上密封堵头7和下密封堵头8;其中,隔热环5套设在中心管4的外壁,密封支架6包裹在隔热环5的外侧,上密封堵头7和下密封堵头8均套设在中心管4上,且上密
封堵头7和下密封堵头8分别套设在隔热环5的两端。使用该密封隔热装置密封管柱节箍处的安装过程如下所示:如图3所示,首先,将该密封隔热装置置于下油管节箍9的中心孔91中,下油管节箍9的中心孔91下端设有从上至下径向向内渐缩的缩径段92,且该密封隔热装置与下油管节箍9同轴设置,该密封隔热装置的下密封堵头8的下端与油管节箍9的中心孔91下端的缩径段92的内壁相抵接,然后安装上油管节箍10,上油管节箍10伸入密封隔热装置与下油管节箍9之间的间隙,并旋紧上油管节箍10,上油管节箍10与下油管节箍9丝扣连接,在开始旋紧上油管节箍10过程中,上密封堵头7与上油管节箍10的内壁相抵接,继续旋紧上油管节箍10,上油管节箍10的内壁挤压该密封隔热装置的密封支架6,密封支架6受挤压发生轻微变形而贴紧上油管节箍10的内壁,隔热环5具有一定的塑性,隔热环5随密封支架6的轻微变形而产生变化,确保隔热效果,再次旋紧上油管节箍10,上油管节箍10的内壁与下密封堵头8相抵接,上油管节箍10的中心孔的上端设有从上至下径向向外扩张的扩径段101,直至上油管节箍10的扩径段101的内壁压紧上密封堵头7,从而使该密封隔热装置起到良好的密封及隔热效果。另外,从管柱节箍处中取出该密封隔热装置的过程与安装过程相反:旋转上油管节箍10使上油管节箍10松开与下油管节箍9之间的连接,即正常卸开上油管节箍10与下油管节箍9之间的连接丝扣后,可以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密封隔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隔热装置包括:中心管;隔热环,其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密封支架,其包裹在所述隔热环的外侧;上密封堵头和下密封堵头,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分别套设在所述隔热环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隔热装置包括:中心管;隔热环,其套设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密封支架,其包裹在所述隔热环的外侧;上密封堵头和下密封堵头,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均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上密封堵头和所述下密封堵头分别套设在所述隔热环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上扩径头和下扩径头,所述上密封堵头夹设在所述上扩径头和所述隔热环之间,所述下密封堵头夹设在所述下扩径头和所述隔热环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堵头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奇玮魏冉何正彪丁柯元王巍徐雪楠郑毅周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