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强专利>正文

一种氨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91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用于氨合成的氨分离器。其主要特征在于在现有的氨分离器内再设置一个放空气分离器,并且补充气及放空气位置均设在该氨分离器上,从而使放空气的排放达到氨气含量最低,惰性气体含量最高的放空气排放要求,并且可省去氨合成工艺流程中冷交换器内置的氨分离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氨分离器本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氨生产中,用于氨分离的装置。氨分离器是用来分离含氨混合气中冷凝的液氨。目前普遍使用的氨分离器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多层套筒式,该结构的分离内件是由多层套筒组成,套筒之间形成环隙,每层套筒上开有一定尺寸的小孔,且小孔排列位置相互错开;另一种是离心金属丝网过滤组合式,该结构主要由外筒、盖板、内筒、丝网除沫器、降液管及气体旋流装置组成,两种结构的氨分离器上均设有一循环气进口和一混合气出口,在氨合成过程中,其工艺流程一般为循环机→油分离器→合成塔→水冷器→冷交换器→氨分离器→氨冷器→冷交换器→循环机,其放空气和补充气位置一般设在氨分离器后、氨冷器前,此位置放空气中氨气含量较高而惰性气体含量较低,故易造成氨气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下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改进的氨分离器,以使氨合成工艺流程中放空气的排放达到氨气含量最低、惰性气体含量最高的放空气排放要求。    该氨分离器主要由外筒、盖极、内筒、气体旋流装置、降液管、丝网除沫器等组成,其中内筒及气体旋流装置位于外筒内部,盖极位于外筒的上端面,丝网除沫器位于内筒底部,降液管垂直放置,一端位于内筒底部内,另一端位于外筒底部,氨分离器上有一循环气进口,一混合气出口,一液氨出口和一-->补充气进口,在氨分离器内,位于盖板的循环气进口的下端,有一放空气分离器,其内有一放空气导气管与氨分离器外界接通,在氨分离器内还有一降液管,一端位于放空气分离器底部,另一端位于氨分离器外筒底部。本技术由于在现有的氨分离器内增设了一个放空气分离器,进入氨分离器的一部分混合气将进入该放空气分离器进行氨分离,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放空气分离器内的放空气导气管排出氨分离器外,故放空气中氨气的含量得以较大幅度的降低,惰性气体的含量相对得以提高,减少了整个工艺流程系统氨的损失,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省去氨合成工艺流程中的冷交换器内置的氨分离器,减少其占据的冷交换器的高压空间,增大冷交换器换热面积。由于补充气进口开设在氨分离器上,而该氨分离器的流程位置在氨冷器后,故进入氨分离器的循环气中气态氨含量较低,同时补充气不致于被放空而造成补充气的浪费。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氨分离器一种具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其内部的放空气分离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氨分离器主要由外筒11、盖板5、内筒7、气体旋流装置、降液管13、丝网除沫器12个等组成,外筒内径为φ500mm,高2360mm,内筒位于外筒内部,直径为φ460mm,高800mm,盖板位于外筒的上端面。气体旋流装置为-->旋流板,两块旋流板8、9从上至下水平放置,固定于内筒内部,旋流板直径分别为φ460mm和φ430mm,丝网除沫器位于内筒底部。降液管垂直放置,直径为φ45mm,长1190mm,一端位于内筒底部内,另一端位于外筒底部。氨分离器上设有一循环气进口2、一混合气出口4、一液氨出口14和一补充气进口1,在氨分离器内,位于盖板的循环气进口的下端,有一放空气分离器6,其筒体20直径为φ89mm,高400mm,端面有一放空气进口15,筒体内有两块从上至下水平放置的旋流板16、17,固定于筒体内部,旋流板直径分别为φ80mm和φ70mm,在简体下部有一丝网除沫器19,以及垂直放置的降液管18,降液管直径为φ10mm,长200mm,在放空气分离器内有一放空气导管3,从放空气分离器筒体上端的放空气进口穿出,与氨分离器外界接通,其直径为φ14mm,在氨分离器内还有一降液管10,直径为φ25mm,长1600mm,其一端位于放空气分离器底部内,另一端位于氨分离器外筒底部。工作中,循环气从循环气进口2进入,补充气从补充气进口1进入,进入的一部分循环气进入氨分离器的内筒7中,经旋流板8、9及丝网除沫器12的作用,分离出液氨,由降液管13及底孔流至氨分离器底部,并从液氨出口14流出,经氨分离后的气体与补充气混合后从混合气出口4进入下一流程。进入的另一部分循环气由放空气进口15进入放空气分离器6内,由其内部的旋流板16、17及丝网除沫器19作用后,分离出液氨,由降液管10流入氨分离器底部,在放空气分离器6内经氨分离后的气体再由放空气导气管3排除放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分离器,主要由外筒(11)、盖板(5)、内筒(7)、气体旋流装置、降液管(13)、丝网除沫器(12)等组成,其中内筒(7)及气体旋流装置位于外筒(11)内部,盖板(5)位于外筒(11)的上端面,丝网除沫器(12)位于内筒(7)底部,降液管(13)垂直放置,一端位于内筒(7)底部内,另一端位于外筒(11)底部,氨分离器上有一循环气进口(2),一混合气出口(4)和一液氨出口(14),其特征在于:在该氨分离器上设置有一补充气进口(1),氨分离器内,位于盖板(5)的循环气进口(2)的下端,还有一放空气分离器(6),其内有一放空气导气管(3)与氨分离器外界接通,在氨分离器内还有一降液管(10),一端位于放空气分离器(6)底部内,另一端位于氨分离器外筒(11)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氨分离器,主要由外筒(11)、盖板(5)、内筒(7)、气体旋流装置、降液管(13)、丝网除沫器(12)等组成,其中内筒(7)及气体旋流装置位于外筒(11)内部,盖板(5)位于外筒(11)的上端面,丝网除沫器(12)位于内筒(7)底部,降液管(13)垂直放置,一端位于内筒(7)底部内,另一端位于外筒(11)底部,氨分离器上有一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