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多功能起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9689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多功能起重器,包括:承重架构、支撑架以及伸缩性承重斜撑;所述承重架构固定在电杆的第一位置处,所述支撑架的近端与所述承重架构连接,并通过所述承重架构固定于电杆上,所述支撑架的远端与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相连;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螺旋扣、第二螺旋扣,所述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对称分布于第一钢丝绳的两端,所述伸缩性支撑斜撑通过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分别与电杆和支撑架的远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易、方便携带,单人就可安装于电杆相应位置,降低了施工费用和施工难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减少了停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在电杆上,供电力维修人员使用的手动多功能起重器
技术介绍
电力维修部门在日常检修或维护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杆上作业,目前多是人工使用滑轮安装,此种方式较为费力,安全系数低,稍有不慎设备就会掉落,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即便是有吊车,由于受周边路况等环境所限,无法到达现场,且施工过程中产生费用较高。特别是对于农村而言,使用吊车毁坏庄稼严重,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为电力部门带来不必要的民事赔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多功能起重器,采用三角形支撑结构加以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数。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动多功能起重器,包括:承重架构、支撑架以及伸缩性承重斜撑;所述承重架构固定在电杆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随重物需要吊装的高度变化而变化,所述承重架构内壁设有橡胶垫以增大承重架构和电杆之间的摩擦;所述电杆上设置有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位于所述承重架构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抱箍与承重架构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承重架构掉落,所述第二抱箍位于电杆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的正上方且位于电杆的上端,所述第三抱箍位于第二抱箍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抱箍与第二抱箍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抱箍掉落,所述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以增大抱箍内壁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作用;所述支撑架的近端与所述承重架构相连,并通过所述承重架构固定于电杆上,所述支撑架的远端与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相连;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螺旋扣、第二螺旋扣,所述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对称分布于第一钢丝绳的两端,所述第一钢丝绳两端设有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螺旋扣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一绳套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扣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电杆上的第二抱箍上的挂环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扣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二绳套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扣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支撑架远端的挂环连接,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采用两个螺旋扣,使得伸缩性承重斜撑的伸缩长度比采用一个螺旋扣更大,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重物提升高度;手动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手动绞车包括绞车、第二钢丝绳和绞车抱箍,所述绞车通过绞车抱箍固定到支撑架的近端;所述滑轮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远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所述绞车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包括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动滑轮与待安装的设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手动绞车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与第二钢丝绳配合。本技术简易、方便携带,单人就可安装于电杆相应位置,采用三角形支撑结构加以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数,利用滑轮、手摇绞车将设备升高到需要安装的位置,降低了施工费用和施工难度,避免因吊车安装带来的民事赔偿,减少了停电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动多功能起重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承重架构;11—橡胶垫;2—支撑架;3—伸缩性承重斜撑;31—第一钢丝绳;311—第一绳套;312—第二绳套;32—第一螺旋扣;33—第二螺旋扣;4—电杆;5—第一抱箍;6—第二抱箍;7—第三抱箍;8—手动绞车;81—绞车;82—第二钢丝绳;9—滑轮组;10—重物;20—承重链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手动多功能起重器,如图1所示,包括:承重架构1、支撑架2以及伸缩性承重斜撑3,所述承重架构1固定在电杆4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随重物需要吊装的高度变化而变化,所述承重架构1内壁设有橡胶垫11以增大承重架构1和电杆4之间的摩擦;所述电杆上设置有第一抱箍5,第二抱箍6和第三抱箍7,所述第一抱箍5位于所述承重架构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抱箍5与承重架构1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承重架构1掉落,所述第二抱箍6位于电杆4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的正上方且位于电杆4的上端,所述第三抱箍7位于第二抱箍6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抱箍7与第二抱箍6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抱箍6掉落,所述第二抱箍6和第三抱箍7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未图示)以增大抱箍内壁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作用;所述支撑架2的近端与所述承重架构1相连,并通过所述承重架构1固定于电杆4上,所述支撑架2的远端与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3相连;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3包括第一钢丝绳31、第一螺旋扣32、第二螺旋扣33,所述第一螺旋扣32.和第二螺旋扣33对称分布于第一钢丝绳31的两端,所述第一钢丝绳31两端设有第一绳套311和第二绳套312,所述第一螺旋扣32和第二螺旋扣33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螺旋扣32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第一钢丝绳31的第一绳套311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扣32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电杆4上的第二抱箍6上的挂环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扣33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第一钢丝绳31的第二绳套312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扣33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支撑架2远端的挂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螺旋扣311和第二螺旋扣312上的螺母的旋转可以改变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3的长度,使其与重物需要吊装的高度相适应,从而对支撑架2加以固定,提高了起重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3采用两个螺旋扣,使得伸缩性承重斜撑3的伸缩长度比采用一个螺旋扣更大,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重物提升高度;手动绞车8和滑轮组9,所述手动绞车8包括绞车81、绞车抱箍(未图示)和第二钢丝绳82,所述绞车81通过绞车抱箍固定到支撑架2的近端;所述滑轮组9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的远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钢丝绳82与所述绞车8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9包括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所述定滑轮与所述支撑架2连接,所述动滑轮与待安装的设备10通过承重链条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丝绳82的一端缠绕在绞车81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与第二钢丝绳82配合。使用时,先将所述承重架构1安装在电杆4相应位置,用伸缩性承重斜撑3加以固定保护,将重物10设备安装于承重链条20上,利用滑轮组9配合绞车81的手摇把手,将重物10提高到需要安装的位置,安装完毕后拆除多功能起重器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动多功能起重器

【技术保护点】
手动多功能起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架构、支撑架以及伸缩性承重斜撑;所述承重架构固定在电杆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随重物需要吊装的高度变化而变化,所述承重架构内壁设有橡胶垫以增大承重架构和电杆之间的摩擦;所述电杆上设置有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位于所述承重架构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抱箍与承重架构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承重架构掉落;所述第二抱箍位于电杆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的正上方且位于电杆的上端;所述第三抱箍位于第二抱箍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抱箍与第二抱箍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抱箍掉落,所述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以增大抱箍内壁的摩擦系数;所述支撑架的近端与所述承重架构相连,并通过所述承重架构固定于电杆上,所述支撑架的远端与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相连;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螺旋扣、第二螺旋扣,所述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对称分布于第一钢丝绳的两端,所述第一钢丝绳两端设有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的两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螺旋扣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一绳套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扣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电杆上的第二抱箍上的挂环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扣的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第二绳套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扣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所述支撑架远端的挂环连接;手动绞车和滑轮组,所述手动绞车包括绞车、绞车抱箍和第二钢丝绳,所述绞车通过绞车抱箍固定到支撑架的近端;所述滑轮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远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所述绞车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多功能起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架构、支撑架以及伸缩性承重斜撑;所述承重架构固定在电杆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随重物需要吊装的高度变化而变化,所述承重架构内壁设有橡胶垫以增大承重架构和电杆之间的摩擦;所述电杆上设置有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位于所述承重架构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抱箍与承重架构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承重架构掉落;所述第二抱箍位于电杆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的正上方且位于电杆的上端;所述第三抱箍位于第二抱箍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抱箍与第二抱箍紧密接触以防止所述第二抱箍掉落,所述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以增大抱箍内壁的摩擦系数;所述支撑架的近端与所述承重架构相连,并通过所述承重架构固定于电杆上,所述支撑架的远端与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相连;所述伸缩性承重斜撑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螺旋扣、第二螺旋扣,所述第一螺旋扣和第二螺旋扣对称分布于第一钢丝绳的两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伟吴杞勇刘昂郭凯文赵勇李晨吴利云姜盈徐兴运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国网山东宁阳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