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β-磷酸三钙微粉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9615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陶瓷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制备β-磷酸三钙微粉的新方法:向可溶性钙盐Ca(NO↓[3])↓[2]溶液中滴加与Ca(NO↓[3])↓[2]等量的柠檬酸溶液,再加入(NH↓[4])H↓[2]PO↓[4]溶液,使得溶液中钙磷原子摩尔比(n↓[Ca]/n↓[P])保持在1.47~1.55;用稀硝酸调节溶液的pH为2~4,加热水解形成溶胶;并加热缓慢蒸发水分至凝胶、干凝胶生成;将干凝胶移入250~350℃的电炉内,在炉中干凝胶很快被自发引燃,迅速自蔓延燃烧,体积膨胀,生成白色粉末。粉末经煅烧得到珊瑚状蓬松的易碎产物,研磨得到β-TCP微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原位氧化、自发燃烧、快速合成产物前驱体。反应物配比精确、混合均匀、反应速度快、原料转化率高、能耗低;产物纯度高、晶相单一,平均粒径小、分布均匀、硬团聚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和生物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β-磷酸三钙微粉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磷酸钙,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是人体硬组织(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近年来,由于骨组织工程技术和仿生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将磷酸钙基生物陶瓷的研究引向深入。磷酸钙基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而且无毒性,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现代生物陶瓷,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即骨骼、牙齿的修补和替换等)具有非常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与羟基磷灰石相比,β-磷酸三钙在自然骨中的含量较低,但是β-磷酸三钙在生理体系中的溶解度比羟基磷灰石大得多,降解行为显著,溶解下来的钙、磷离子进入活体循环系统后,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重新集结,逐步形成有生命特征的新生骨。因此,在成骨速度上,β-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优于羟基磷灰石,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硬组织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磷酸三钙的分子式为Ca3(PO4)2(以下简称TCP),分为高温相的α-TCP和低温相的β-TCP两种。α-TCP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晶格常数a=12.89A°、b=27.28A°、c=15.22A°、β=126.60,密度为2.86g/cm3;β-TCP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c,晶格常数a=10.32A°、c=36.9A°,密度为3.07g/cm3。TCP从β相转变成α相比较容易,相变温度大致在1120~1180℃范围,而从α相向β相的转变则非常缓慢。研究表明,α-TCP的各项成骨性能低于β-TCP。高纯度的β-TCP微粉是制备高性能β-TCP生物陶瓷人工骨的基础。好的β-TCP微粉应具备纯度高、晶相单一、颗粒小且分布范围窄、无硬团聚等特点。目前所报道的涉及β-TCP制备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湿法和干法,二者各有-->所长,但也均有不足,主要缺点表现在:反应温度高,需要高温热处理;所得β-TCP粒径不均,平均粒径大;晶相不纯;物料配比不易精确控制,反应时间较长,杂质相容易混入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β-TCP微粉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兼顾了自蔓延燃烧法的特点,利用硝酸盐与多元羧酸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原位氧化、自发燃烧、快速合成产物前驱体,然后煅烧而得产物β-TCP微粉。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在搅拌条件下,向一定量可溶性钙盐Ca(NO3)2溶液中,缓慢地滴加柠檬酸溶液,加入柠檬酸的摩尔量与Ca(NO3)2相等;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H4)H2PO4溶液,使得溶液中钙磷原子摩尔比(nCa/nP)保持在1.47~1.55;反应过程中,滴加稀硝酸调节反应溶液的pH在2~4范围,缓慢加热水解,至形成溶胶;加热至80~90℃,搅拌,恒温下缓慢蒸发水分,至凝胶生成;再升温到95~100℃,继续蒸发水分直至完全形成干凝胶;收集干凝胶,并立即移入250~350℃的恒温电炉内,在炉内干凝胶很快被自发引燃,并迅速蔓延燃烧,体积快速膨胀,至反应结束,生成白色粉末;粉末经700~760℃煅烧2~4h,得到珊瑚状、蓬松易碎的β-TCP产物;研磨粉碎,得β-TCP微粉。所述的可溶性钙盐Ca(NO3)2溶液、柠檬酸溶液、(NH4)H2PO4溶液浓度为0.3~0.6mol·l-1。分别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对产物的纯度、晶相等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中主晶相β-TCP的含量大于99.8%,平均粒径0.5μm。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的主要特点:1、能够精确控制反应物的加料配比,使反应物不同组分在溶液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匀性,以原(离)子尺度相混合、接触,因而反应迅速,效果好,条件较温和、原料转化率高。-->2、前躯体干凝胶的成分均匀,在较低温度下实现自发蔓延燃烧,速度快,周期短,能耗低,工艺简便,而且前躯体反应产物的纯度高。3、自蔓延燃烧后的产物,热处理温度相对较低,目标产物β-TCP的纯度高、晶相单一,平均粒径小,分布均匀,硬团聚少。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可溶性钙盐及磷酸盐作为起始原料,提供反应所需钙磷源,以柠檬酸作为溶胶凝胶螯合剂及自蔓延燃烧所需燃料,经过调整酸度,加热水解,形成溶胶、凝胶以及干凝胶,引燃干凝胶,自发蔓延生成前躯体中间产物,然后经过热处理而得目标产物。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精确称取0.0926mol的Ca(NO3)2·4H2O、0.0926mol的柠檬酸和0.0617mol的(NH4)H2PO4,分别溶解于2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各自相应的透明溶液;搅拌条件下,依次将上述柠檬酸溶液、(NH4)H2PO4溶液缓慢地滴加到Ca(NO3)2溶液中。反应过程中,缓慢地逐滴滴加0.5mol·l-1的稀硝酸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等于2,缓慢加热水解,直至溶胶出现。然后,升温至80℃,搅拌,恒温缓慢蒸发水分,溶胶转化成凝胶。再将温度升至95℃,继续蒸发水分,使凝胶完全形成干凝胶。把干凝胶收集,移入250℃恒温电炉,在炉内干凝胶被自发引燃,迅速燃烧,体积膨胀,生成白色粉末。最后,将白色粉末在700℃温度下煅烧4h,得到珊瑚状蓬松产物,研磨、得到β-TCP微粉。配制溶液所用的溶剂均为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1.2×10-4S·m-1;所用原料Ca(NO3)2·4H2O、(NH4)H2PO4、柠檬酸、硝酸和氨水均为分析纯试剂。实施例2:精确称取0.0926mol的Ca(NO3)2·4H2O、0.0926mol的柠檬酸和0.0597mol的(NH4)H2PO4,分别溶解于2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各自相应的透明溶液。搅拌条件下,依次将上述柠檬酸溶液、(NH4)H2PO4溶液缓慢地滴加到Ca(NO3)2溶液-->中。反应过程中,缓慢地逐滴滴加0.5mol·l-1的稀硝酸调节溶液的pH值等于4,缓慢加热水解,直至溶胶出现。然后,升温至90℃,搅拌,恒温缓慢蒸发水分,溶胶转化成凝胶。再将温度升至100℃,继续蒸发水分,使凝胶完全形成干凝胶。把干凝胶收集,移入350℃恒温电炉,在炉内干凝胶被自发引燃,迅速燃烧,体积膨胀,生成白色粉末。最后,将白色粉末经过760℃温度煅烧2h,得到珊瑚状蓬松产物,研磨、得到β-TCP微粉。配制溶液所用的溶剂均为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1.2×10-4S·m-1;所用原料Ca(NO3)2·4H2O、(NH4)H2PO4、柠檬酸、硝酸和氨水均为分析纯试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β-磷酸三钙微粉的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兼顾自蔓延燃烧法的特点,利用硝酸盐与多元羧酸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原位氧化、自发燃烧、快速合成产物前驱体,然后煅烧而得产物β-TCP微粉;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艺方法为: 在搅拌条件下,向一定量可溶性钙盐Ca(NO↓[3])↓[2]溶液中,缓慢地滴加柠檬酸溶液,加入柠檬酸的摩尔量与Ca(NO↓[3])↓[2]相等;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H↓[4])H↓[2]PO↓[4]溶液,使得溶液中钙磷原子摩尔比(n↓[Ca]/n↓[P])保持在1.47~1.55;反应过程中,滴加稀硝酸调节反应溶液的pH在2~4范围,缓慢加热水解,至形成溶胶;加热至80~90℃,搅拌,恒温下缓慢蒸发水分,至凝胶生成;再升温到95~100℃,继续蒸发水分直至完全形成干凝胶;收集干凝胶,移入250~350℃的恒温电炉中,在炉内干凝胶很快被自发引燃,并迅速蔓延燃烧,体积快速膨胀,至反应结束,生成白色粉末;最后,将白色粉末在700~760℃温度下煅烧2~4h,得到珊瑚状蓬松产物,研细、得到β-TCP微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β-磷酸三钙微粉的工艺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以溶胶—凝胶法为基础,兼顾自蔓延燃烧法的特点,利用硝酸盐与多元羧酸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原位氧化、自发燃烧、快速合成产物前驱体,然后煅烧而得产物β-TCP微粉;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方法为:在搅拌条件下,向一定量可溶性钙盐Ca(NO3)2溶液中,缓慢地滴加柠檬酸溶液,加入柠檬酸的摩尔量与Ca(NO3)2相等;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H4)H2PO4溶液,使得溶液中钙磷原子摩尔比(nC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宋邦才郭进武卢伟伟姚开胜时清亮李素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