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9605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该中隔墙包括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集箱和下集箱,中隔墙水冷壁管屏由若干单层管子组成,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成方波形布置;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端与上集箱连接,下端与上集箱连接,上集箱两侧分别与炉顶水冷壁连通,且上集箱和下集箱两端分别与两侧炉墙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大增加其受热面积,并降低炉膛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隔墙结构,特别是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
技术介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兼具了超临界蒸汽循环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的特点,是一种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且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热流特性使其比煤粉炉更适合与超临界蒸汽循环技术相结合,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朝着超临界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不断增大,参数不断提高,导致炉膛内受热面不断增加,炉膛高度不断增加,对锅炉结构布置和制造成本均带来问题,因此,合理设置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化后炉内受热面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
一般都是在炉膛中设置中隔墙受热面的方法来解决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受热面布置问题。然而,目前已有的中隔墙设计均为平状水冷壁管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展炉内受热面布置,但对于特大特高的超临界锅炉,平状水冷壁管屏构成的中隔墙对于炉内受热面的扩展仍限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因此,有必要公开一种能更大程度上增加炉内受热面布置,并能降低炉膛高度,适用于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中隔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加炉内受热面布置、降低炉膛高度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包括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集箱和下集箱,中隔墙水冷壁管屏由若干单层管子组成,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成方波形布置;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端与上集箱连接,下端与上集箱连接,上集箱两侧分别与炉顶水冷壁连通,且上集箱和下集箱两端分别与两侧炉墙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中隔墙水冷壁管屏设置为方波形,从而能够大大增加其受热面积,并降低炉膛高度。作为优选,相邻两个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之间设有分体炉膛两侧烟气、物料平衡通道。其优点在于,能够使得炉内物料混合良好,从而保证了炉内物料浓度、温度和传热的均匀性。作为优选,中隔墙水冷壁管屏宽度L与管屏间距M之比为2/3-1,中隔墙水冷壁管屏幅度a与中隔墙水冷壁管屏宽度L之比为0.5-1。其优点在于,在尽量增加中隔墙水冷壁管屏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管屏间间距,从而确保分体炉膛两侧的物料平衡。作为优选,中隔墙水冷壁管屏由膜式壁或光管构成,管内自下而上通有工质,膜式壁或光管的管间距s与管外径d之比为1.0-3。其优点在于,根据中隔墙水冷壁换热需要,从而控制中隔墙水冷壁管子间距;另外膜式壁能够增加中隔墙受热面的吸热量,增强传热效率。作为优选,膜式壁或光管外表面设有纵向扩展的鳍片,且鳍片高度h与管子外径d之比为0.25-2,鳍片宽度b与管子外径d之比为0.001-0.25。其优点在于,鳍片的设置能够增加中隔墙受热面吸热量,增强中隔墙受热面传热效率,同时鳍片结构还能减轻炉内固体颗粒对中隔墙的冲击和磨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膜式壁指锅炉的炉壁是用管子和鳍片焊接成片,具有简单、节省钢材等优点。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方波形中隔墙能够大大增加其受热面积,可降低炉膛高度。2、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得炉内物料混合良好,从而保证了炉内物料浓度、温度和传热的均匀性。3、本专利技术的鳍片式管壁结构通过在管壁侧面上焊接纵向扩展鳍片来增加中隔墙受热面吸热量,增强中隔墙受热面传热效率,同时鳍片式结构还能减轻炉内固体颗粒对中隔墙的冲击和磨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集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集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中隔墙布置形式示意图。图5为传统中隔墙的布置形式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管壁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中隔墙水冷壁管屏 2、上集箱3、下集箱 4、光管5、膜式壁 6、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由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上集箱2和下集箱3组成。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由若干单层管子组成,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成方波形布置,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上端与上集箱2连接,下端与上集箱2连接。分体式炉膛下部内侧水冷壁在中隔墙下部汇集于下集箱3后,由下集箱3引出向上的单层管子组成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并在炉膛上部汇集于上集箱2。上集箱2两侧与炉顶水冷壁连通,上集箱2和下集箱3两端均与两侧炉墙紧固连接。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数量为一片以上。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成方波形布置,且相邻两个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之间设有分体炉膛两侧烟气、物料平衡通道。本实施例中,中隔墙的布置形式如图4-5所示,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宽度L与管屏间距M之比为2/3-1,方波形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幅度a与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宽度L之比为0.5-1。从图4可以看出,与传统平状屏片布置的中隔墙(如图5所示)相比,方波形中隔墙结构能够大大增加其受热面积,可降低炉膛高度。中隔墙水冷壁管屏1由带鳍片6的膜式壁5或光管4构成,管内自下而上通有工质。如图6a-6c所示,膜式壁5或光管4的管间距s与管外径d之比为1.0-3,膜式壁5或光管4外表面设有纵向扩展的鳍片6,且鳍片6高度h与管子外径d之比为0.25-2,鳍片6宽度b与管子外径d之比为0.001-0.25。鳍片6的设置能够增加中隔墙受热面吸热量,增强中隔墙受热面传热效率,同时鳍片6结构还能减轻炉内固体颗粒对中隔墙的冲击和磨损。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其特征是:包括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集箱和下集箱,所述的中隔墙水冷壁管屏由若干单层管子组成,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成方波形布置;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端与上集箱连接,下端与上集箱连接,上集箱两侧分别与炉顶水冷壁连通,且上集箱和下集箱两端分别与两侧炉墙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其特征是:包括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集箱和下集箱,所述的中隔墙水冷壁管屏由若干单层管子组成,若干中隔墙水冷壁管屏成方波形布置;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上端与上集箱连接,下端与上集箱连接,上集箱两侧分别与炉顶水冷壁连通,且上集箱和下集箱两端分别与两侧炉墙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之间设有分体炉膛两侧烟气、物料平衡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方波形中隔墙,其特征是:中隔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阳军何胜郑文广李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