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9250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由驱动模块、馈能模块和支撑模块组成,采用对称结构,所述的驱动模块在外力作用下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驱动馈能模块,馈能模块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单向旋转运动并进行发电,支撑模块对驱动模块和馈能模块进行导向和支撑;所述的驱动模块中的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副将直线运动转化为馈能模块中内转子的旋转运动;馈能模块中的外转子为永磁体,内转子与外转子通过锥面的接触与分离实现动力单向传递;外转子和定子组件相对旋转进行发电;所述的定子组件由线圈支架和线圈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效率,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机械传动损失。

Electromagnetic vibration energy recover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vibration energy recovery device, a driving module, feedback module and supporting modules, with symmetrical structure, the drive module to do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under external force, and drive the energy feedback module, feedback module will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and one-way for power generation, support module of the driver module and the module can guide and support the Fed; drive module in the screw into the rotary motion of the inner rotor module can feed through screw nut feed to linear motion; outer rotor module for the permanent magnet in the rotor and outer rotor through the contact and separation cone the realization of dynamic one-way transmission; the outer rotor and stator assembly for generating relative rotation; the stator assembly comprised of coil stent and coil.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vibration energy recovery device, has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loss of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进行高效能量回收的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几乎无处不在,存储或转化振动带来的机械能的能量回收技术意义重大。目前,回收振动能量的原理主要分为五种:电磁感应、压电效应、静电效应、气压储能和液压储能。其中,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技术回收效率高,能量回收功率大,受到广泛研究。现有的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式发电机转子旋转运动,进而将振动带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一种通过直线电机将振动带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但是,现有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转子或动子运动速度变化较大,降低了能量的回收效率;现有回转发电机式能量回收装置布置空间大,且转子换向惯量对能量传递的存在负效应,降低了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且高效的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采用滚珠丝杠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利用锥面接触副实现单向运动传递,克服转子换向惯量对能量传递的负效应,并利用外转子的惯性使转子转速变化平稳,有效提高振动能量的回收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采用对称结构,主要由驱动模块I、馈能模块II和支撑模块III组成,其中驱动模块I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驱动馈能模块II,馈能模块II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单向旋转运动并进行发电,支撑模块III对驱动模块I和馈能模块II进行导向和支撑;所述的驱动模块I中的丝杠1通过丝杠螺母副将直线运动转化为馈能模块II中内转子10的旋转运动;馈能模块II中的外转子15为永磁体,内转子10与外转子15通过锥面的接触与分离实现动力单向传递;馈能模块II中的外转子15和定子组件相对旋转进行发电。具体地,所述的支撑模块III包括上推力轴承组件、下推力轴承组件、防尘罩6和导向器总成3;两个导向器总成3对称安装在防尘罩6的两端,上推力轴承组件和下推力轴承组件安装在防尘罩6的内部,限制外转子15与内转子10的轴向运动。所述的定子组件由线圈支架13和线圈14组成;所述的丝杠1与导向器总成3形成动配合,丝杠1与导向器总成3之间有密封圈2;所述的导向器总成3与防尘罩6上端内壁形成静密封,导向器总成3下端面与上推力轴承座圈4接触,同时起到导向与限位的作用,导向器上有引线孔c;所述的外转子15处于上推力轴承组件与下推力轴承组件之间,外转子15内表面为锥面;所述内转子10支撑于下推力轴承组件,内转子10的外表面为锥面,其锥度与外转子15的内锥面锥度相同,内转子10的外锥面与外转子15的内锥面之间形成转子间隙a;所述上推力轴承组件由上推力轴承座圈4、上推力轴承保持架16和上推力轴承滚珠17构成,上推力轴承组件为外转子15提供向下的轴向力;所述下推力轴承组件由下推力轴承座圈5、下内转子推力轴承保持架9、下外转子推力轴承保持架12、下内转子推力轴承滚珠8以及下外转子推力轴承滚珠11构成,下推力轴承组件为内转子10和外转子15提供向上的轴向力;所述定子组件的线圈支架13与上推力轴承座圈4和下推力轴承座圈5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罩6内壁与上推力轴承座圈4和下推力轴承座圈5形成配合,防尘罩6内壁上的轴肩起限位作用。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式馈能减振器,包括现有减振器中的导向器总成3、储油缸22、工作缸25、活塞总成26、底阀总成27、连接件28、端盖18等构件,还包括上述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24,布置于工作缸25的中部,固定于限位套筒23和工作缸25内壁上的轴肩之间;所述的导向器总成3与工作缸25、储油缸22上端内边缘形成静配合,导向器总成3上端安装油封20;所述的储油缸22底端与连接件28固定连接,储油缸22上端内壁与导向器总成3相配合,储油缸22外壁与端盖18固定连接;所述的工作缸25安装于储油缸22内腔,工作缸25底端与底阀总成27相配合,工作缸25上端与导向器总成3相配合,从而形成封闭结构;所述的活塞总成26固定于丝杠1的下端;所述的底阀总成27固定于工作缸25和储油缸22之间;所述的限位套筒23与工作缸25内壁形成配合,限位套筒23下端面与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24接触,限位套筒23上端面与导向器总成3接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驱动模块I中丝杠1的运动过程中,内转子10的外锥面与外转子15的内锥面会发生接触与分离。当锥面接触时,内转子10通过摩擦力带动外转子15转动;当锥面发生分离时,外转子15由于惯性可以继续自由转动。具体地,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上半部分在一个丝杠1行程周期内的工作过程如下:1)当丝杠1刚刚开始向上运动时,由于外转子15与内转子10之间存在转子间隙a,此时内转子10和外转子15的锥面没有接触,内转子10和外转子15都不转动;2)当丝杠1向上运动一小段距离之后,此时外转子15与内转子10的锥面接触,在锥面的摩擦力与向下的压力作用下,外转子15和内转子10开始转动;3)丝杠1向上加速运动时,内转子10和外转子15一起加速转动;4)丝杠1向上减速运动时,在转子的惯性作用下内转子10与外转子15的锥面有分离的趋势,当丝杠1减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内转子10与外转子15的锥面分离,外转子15由于惯性继续自由转动;5)丝杠1向下运动时,外转子15和内转子10的锥面始终分离,外转子15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做减速转动,内转子10转速随丝杠1速度的变化而变化;6)外转子15转动时会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旋转的磁场会在线圈14内感生出交变的电流,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产生电磁阻尼力。本技术下半部分的工作原理与上半部分相同,上半部分工作在丝杠1向上运动行程,下半部分工作在丝杠1向下运动行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传递损失。其利用滚珠丝杠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成内转子的旋转转动,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通过锥面的接触与分离达到单向传递动力的效果,克服转子换向惯量对能量传递的负效应,并利用外转子的惯性使转子转速变化平稳,能有效地提高振动能量的回收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上半部分在正弦输入时的外转子速度曲线;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式馈能减振器的示意图。图中:1-丝杠,2-密封圈,3-导向器总成,3-1导向套,4-上推力轴承座圈,5-下推力轴承座圈,6-防尘罩,7-下吊环,8-下内转子推力轴承滚珠,9-下内转子推力轴承保持架,10-内转子,11-下外转子推力轴承滚珠,12-下外转子推力轴承保持架,13-线圈支架,14-线圈,15-外转子,16-上推力轴承保持架,17-上推力轴承滚珠,18-端盖,19-上吊环,20-油封,21-限位块,22-储油缸,23-限位套筒,24-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25-工作缸,26-活塞总成,27-底阀总成,28-连接件,a-转子间隙,b-外转子与线圈气隙,c-引线孔,v-速度,t-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其采用对称结构,主要由驱动模块I、馈能模块II和支撑模块III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由驱动模块(I)、馈能模块(II)和支撑模块(III)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对称结构,所述的驱动模块(I)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驱动馈能模块(II),馈能模块(II)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单向旋转运动并进行发电,支撑模块(III)对驱动模块(I)和馈能模块(II)进行导向和支撑;所述的驱动模块(I)中的丝杠(1)通过丝杠螺母副将直线运动转化为馈能模块(II)中内转子(10)的旋转运动;馈能模块(II)中的外转子(15)为永磁体,内转子(10)与外转子(15)通过锥面的接触与分离实现动力单向传递;外转子(15)和定子组件相对旋转进行发电;所述的定子组件由线圈支架(13)和线圈(14)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由驱动模块(I)、馈能模块(II)和支撑模块(III)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对称结构,所述的驱动模块(I)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驱动馈能模块(II),馈能模块(II)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单向旋转运动并进行发电,支撑模块(III)对驱动模块(I)和馈能模块(II)进行导向和支撑;所述的驱动模块(I)中的丝杠(1)通过丝杠螺母副将直线运动转化为馈能模块(II)中内转子(10)的旋转运动;馈能模块(II)中的外转子(15)为永磁体,内转子(10)与外转子(15)通过锥面的接触与分离实现动力单向传递;外转子(15)和定子组件相对旋转进行发电;所述的定子组件由线圈支架(13)和线圈(14)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模块(III)包括上推力轴承组件、下推力轴承组件、防尘罩(6)和两个导向器总成(3);两个导向器总成(3)对称安装在防尘罩(6)的两端,上推力轴承组件和下推力轴承组件安装在防尘罩(6)的内部,限制外转子(15)与内转子(10)的轴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杠(1)与导向器总成(3)形成动配合,丝杠(1)与导向器总成(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2);所述的导向器总成(3)与防尘罩(6)上端内壁形成静密封,导向器总成(3)下端面与上推力轴承座圈(4)接触,导向器上设有引线孔(c);所述的外转子(15)处于上推力轴承组件与下推力轴承组件之间,外转子(15)内表面为锥面;所述内转子(10)支撑于下推力轴承组件,内转子(10)的外表面为锥面,其锥度与外转子(15)的内锥面锥度相同,内转子(10)的外锥面与外转子(15)的内锥面之间形成转子间隙(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涛章新杰张玉新郭孔辉杨益陈栋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