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简田豊专利>正文

臭氧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29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臭氧产生器,由一上盖、极板装置及下盖所组成,其上、下盖中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置放有一极板装置,其由数绝缘片及二极板所组成,用于相对应的二绝缘片间置放一极板,再使二极板间的二绝缘片处,另设有数隔板置放于绝缘片两端,使二极板呈上、下重叠置放,并使极板一端可定位于二绝缘片内,另端则突出于外与一导电线相接,再使上、下盖锁固成一体,具有作用面积增大、散热性佳及臭氧生成量增加的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产生器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产生器。臭氧(O3,OZONE)的应用,在目前相当普遍,甚至在各式电气用品中已有广泛应用的现象,而制造业者之所以将臭氧应用于各种电气用品上,是因为臭氧三个同素氧原子(O)中的第3个氧子具有不断从其他2个氧原子的结合中游离、破坏或逸出的性质,而在游离过程中,其能量可在瞬间产生强力的氧化、杀菌、脱臭、解毒、洁白等效用,因此,将可产生臭氧的臭氧产生器装设于各种电气用品上或独立使用,即可使臭氧效能充份发挥。目前市面上的臭氧产生器,形成臭氧的方法有数种,如极板放电及化学反应法等型式,其中化学反应法因在生成的过程中,会同时形成有害气体,不仅有碍健康,且对环境污染有极大的影响,已较少见,另极板放电在使用时,是采用一极板的方式形成放电型态,如图4及图5所示,是传统臭氧产生器80的一种使用方式,其臭氧产生器80是由一高压电源变压器81、绝缘片82及导电杆85所组成,其绝缘片82上端适当处,设有一往上突起的导电片83,于绝缘片82一端则设有一导电端部84,导电端部84下方涂布有一条状的导电杆85,而使导电杆85与导电片83之间即隔著绝缘片82相对应作放电释出,并通过一高压电源变压器81的二导电线可分别各与导电片83及导电端部84的一端相接,而形成一背覆式的极板放电型态,使当空气通过导电片83及导电杆85之间时,即使空气中的氧分子一部份被分解为{O}+{O}(初生态氧),而与附近的O2再产生反应,即会生成臭氧O3。然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尚具有许多的问题不能解决:(1)绝缘片的寿命缩短及绝缘效果不佳:因于放电状态时,须接收相当高-->的电压,因此,在导电片与导电杆间的绝缘片处,即因导电片及导电杆的两高压电间产生热及穿透力,而造成绝缘片的毛细孔现象,而导致绝缘片使用若过久后,即产生其绝缘效果不良及寿命缩短等的问题,因此臭氧产生器的损耗率也很大。(2)作用面积小及易氧化腐蚀绝缘片:因通过导电片及导电杆之间为一放电生成区,且因导电片及导电杆间的接触面积很小的情况下,而形成高电流易使绝缘片的导电片处易氧化腐蚀,且此种放电方式,在面积小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臭氧生成量也较少,而非实用的设计。(3)臭氧品质较差及散热性差:因当导电片及导电杆互相通电后,即使于导电片及导电杆间的绝缘片整片生热,促使导电片及导电杆间并无设有隔热的功效,使整体的臭氧产生器的散热效果很差,且因绝缘片、导电片及导电杆的外围也并无设有外壳的设计,而使灰尘易散落于绝缘片、导电片及导电杆上,而影响生成的臭氧品质产生杂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产生器,其具有作用面积大、增进臭氧生成量的效果并具较佳散热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上盖、极板装置及下盖,上、下盖的结构相同而组装方向相反,该上、下盖外形呈中间较高而两端较低,在上、下盖中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固设极板装置,极板装置是由数个绝缘片及二极板所组成,且于各相对应的二绝缘片间置放一极板,并使相对应二极板间的二绝缘片处,另设有数隔板,隔板置放于绝缘片两端,二极板呈上、下方向重叠置放,并使极板一端定位于二绝缘片内,另端则突出于二绝缘片外与一导电线相接,上、下盖固结一体,二极板的导电线处以硅胶充填于上、下盖间,使极板装置可稳固定位于上、下盖间。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数隔板置放于绝缘片的两端处,使二极板的中间形成一中空间隙。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盖的容置空间处设有数往外突出的-->凸条,该凸条与极板装置外围的绝缘片呈线接触。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盖的两端处各设有一穿孔,以螺丝穿过上、下盖的穿孔与螺帽相锁固成一体。本技术与传统放电型臭氧产生器比较,具备以下的功效:1.绝缘片可降低温度而延长寿命:因本技术二极板做高压放电产生热时,使绝缘片可通过二极板间设有一间隙设计,而使空气一方面可由间隙处进入分解,另一方面则使绝缘片一侧空气流通,而具有往外扩张快速散热等的功能。2.作用面积大及降低绝缘片氧化腐蚀:因本技术的二极板外形呈一薄状矩形设计,且当二极板各与高压电源变压器相衔接后,使二极板间形成高压放电的作用面积增大,并使二极板与隔板的间隙处即形成面状的放电区域,而使本技术一方面具有增加臭氧生成量,另一方面则使绝缘片所承受的电流降低,而避免绝缘片的表面氧化腐蚀。3.臭氧品质较为纯净及散热性佳:因本技术极板装置外围设有上、下盖,使极板装置可隔离灰尘进入极板放电区,而使极板装置所制造的臭氧品质较无杂质而纯净,并因极板装置的绝缘片各与上、下盖的凸条呈线接触组成一体,而使绝缘片的热度能经由凸条而传导于上、下盖的表面上,再通过上、下盖表面与空气相接触,而使绝缘片具备散热面积增大及散热快等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组合实施状态示意图。图4是传统臭氧产生器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是传统臭氧产生器侧视平面示意图。请参看图1及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臭氧产生器立体分解及侧视剖面示-->意图,该臭氧产生器10是由一上盖11、极板装置20及下盖12所组成,其上盖11与下盖12为结构相同而组装方向呈相反的设计,其上、下盖11、12的外形呈中间较高于两端的梯形状设计,于上、下盖11、12两端处各设有一穿孔113、123,且因上、下盖11、12中间各往外突出而使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11、121,容置空间111、121的适当处设有数往外突出的凸条112、122,凸条112、122朝内方向可各与一极板装置20相对应。极板装置20是由数薄片状的绝缘片21、23及二薄片状的极板22、25所组成一平板极板放电型态,其中矩形极板22上、下方处,各设有一相对应的矩形绝缘片21、23,而使极板22可穿入定位于绝缘片21、23中间,促使极板22一端可定位于绝缘片21、23内,另端则突出于外并与一导电线26相接,并于极板22下方适当处,设有相同结构的另一极板25,且使极板22、25的置放方向呈相反的设计,并于极板22、25的绝缘片23间,另设有对应于绝缘片23两端处的二长形隔板24,并当二极板22、25重叠置放后,其两隔板24与绝缘片23间即形成一中空间隙241,如图2所示,再使极板装置20可置放于上、下盖11、12的容置空间111、121内,并通过数螺丝3O可穿越各穿孔123、113而与螺帽31锁固成一体,使上、下盖11、12的各凸条112、122可与绝缘片21一侧呈线接触,再用硅胶27充填于极板装置20两端的导电线26处,使导电线26可稳固定位于上、下盖11、12间,即组成臭氧产生器10。并请再参看图3所示,是本技术臭氧产生器10的侧视实施状态示意图,可看出当呈矩形的二极板22、25各以导电线26与高压电源变压器28相衔接后,使二极板22、25间形成高压放电的作用面积增大,并使二极板22、25与隔板24的间隙241处即形成面状放电区域,且当空气进入二极板22、25间时,空气中的氧分子一部份即会被分解为{O}+{O}(初生态气),-->而与附近的O2再产生反应,即会生成臭氧O3,且因二极板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上盖、极板装置及下盖,上、下盖的结构相同而组装方向相反,该上、下盖外形呈中间较高而两端较低,在上、下盖中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固设极板装置,极板装置是由数个绝缘片及二极板所组成,且于各相对应的二绝缘片间置放一极板,并使相对应二极板间的二绝缘片处,另设有数隔板,隔板置放于绝缘片两端,二极板呈上、下方向重叠置放,并使极板一端定位于二绝缘片内,另端则突出于二绝缘片外与一导电线相接,上、下盖固结一体,二极板的导电线处以硅胶充填于上、下盖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上盖、极板装置及下盖,上、下盖的结构相同而组装方向相反,该上、下盖外形呈中间较高而两端较低,在上、下盖中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固设极板装置,极板装置是由数个绝缘片及二极板所组成,且于各相对应的二绝缘片间置放一极板,并使相对应二极板间的二绝缘片处,另设有数隔板,隔板置放于绝缘片两端,二极板呈上、下方向重叠置放,并使极板一端定位于二绝缘片内,另端则突出于二绝缘片外与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简田豊
申请(专利权)人:张简田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