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地装填粒状干冰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605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防止粒状干状在漏斗中成团而长时间地实现自动稳定地称重和装填操作的装置。具有气密结构的干冰输送装置从容纳粒状干冰的漏斗的底部气密地延伸。干冰输送装置的出口高于漏斗的上缘。一个装填容器面对干冰输送装置设置。装填容器的重量由一个称重装置测量,而干冰输送装置的操作根据称重装置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实现粒状干冰以一定数量再分和装填的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将干冰制成25厘米见方的立方体,并且按一定尺寸切制所供应给使用者。通常,使用者用锤子或类似的工具破碎干冰以便应用。但是,当使用经破碎的干冰时,由于破碎后的干冰块的尺寸不一致,因而不可能准确地获得干冰量。再一个问题是用锤子破碎干冰时,使用者应当十分小心,避免直接接触温度很低的干冰块。这也使干冰的破碎变得难以掌握。因此,近来为了方便地校准装填数量,人们提议采用一种具有短柱(粒状)形状(晶粒)的干冰。另一方面,一种用于称量粉末或者颗粒状物质以便以一定的准确数量自动装填的装置已经公知。一种这类的传统自动装填装置的结构是,在一个漏斗的底部,相对于输送方向以水平或者倾斜的方式安装一个诸如螺旋运输机等的输送装置,并且一个振动给料机面对一个设在输送线端部附近的卸料出口安装,以便由所述振动给料-->机的振动移动少量的粉状物料,使其供至一个在所述振动给料机的端部设置的称重和装填装置,或者在漏斗的底部卸料出口安装一个挡板或者一个旋转阀,以便由该挡板或旋转阀的开启完成一定数量的物料的输送。事实上,当传统的自动装填装置用于自动称重并装填粒状干冰时,该粒状干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形成团块。这样导致了其装填的重量变得不均匀。这是因为干冰具有在大约-79℃升华的特性,并且在漏斗上部产生的升华气体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很低的温度,比周围空气重的多,因此,在装填粒状干冰时,这种升华气体有从漏斗底部流走的趋势。这样,在升华气体逸出之后,处于常温下的周围空气便流入所述的漏斗,这时漏斗中仍然贮有干冰,因而该常温空气便与约-79℃的粒状干冰发生接触,然后被冷却,空气中的水分在干冰之间聚积并凝固,以至使粒状干冰变成干冰团。因此,出现不可能长时间稳定地进行自动称重和装填操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通过防止粒状干冰在漏斗中结成团而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进行自动称重和装填操作。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设置一个气密的干冰输送装置,它包括一个螺旋运输机或一个螺旋运输机组件和一个斗式升降机,该装置从容纳粒状干冰的所述漏斗底部倾斜地延伸;所述干冰输送装置的出口高于漏斗的上缘,一个装填容器面对所述干-->冰输送装置的出口设置,该装填容器的重量由一个称重装置测量,并且该干冰输送装置的操作根据称重装置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从所述漏斗底部延伸的气密型输送装置的出口高于所述漏斗的上缘,故而在所述漏斗中升华的二氧化碳保持充满输送装置的出口的高度,这样,所述漏斗的内部充满了升华的二氧化碳,从而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漏斗。因此,升华的二氧化碳保持低温并几乎不含水分。顺便说一下,当将干冰装进所述漏斗时,由于在干冰装填之前在漏斗中原来存在的空气由具有很大比重的升华二氧化碳所取代,故而所述粒状干冰能够防止由空气中所含的水分而造成的结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优点和特点在结合附图考虑下述详细说明之后会得到更好地理解,图中: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示意图。上述附图示意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参见图1,一种用于自动地装填粒状干冰的装置包括一个适于容放粒状干冰的漏斗(1),一个与漏斗(1)的底部开口(2)气密地连接的输送装置(3),一个在输送装置(3)的出口下方设置的装填容器(5),以及一个所述输送容器(5)座落于其上的称重装置(6)。输送装置(3)包括一个螺旋输送机(7),该螺旋输送机的设置-->使其倾斜地延伸。螺旋输送机(7)的出口(4)与漏头(1)的上缘(8)处于同一平面,或者高于该漏斗的上缘(8)。该螺旋输送机(7)的螺旋浆叶由一台电动机(9)驱动旋转。该电动机(9)的转动适合于由一个根据称重装置(6)的重量检测信号而由一控制装置(10)产生的指令控制。附带说一下,该螺旋输送机(7)由这种类型的气密螺旋运输机构成,即其螺旋浆叶可在一封闭的圆筒中转动。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输送装置(3)包括一个沿漏斗底部水平地设置的螺旋输送机(17)和一个斗式提升机(11),该斗式提升机以这样的方式布置成与该螺旋输送机(7)的输送端部相连:使该斗式提升机(11)的出口(4)的开口位置高于漏斗(1)的上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驱动螺旋输送机(7)的电动机和驱动斗式提升机(11)的电动机以联动方式驱动,并且根据称重装置(6)的重量检测信号,由所述控制装置(10)产生的指令控制两电动机的运转。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所述输送装置(3)也可由一个连续流输送机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出口(4)也高于漏斗(1)的上缘。如上所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从漏斗(1)的底壁延伸的输送装置(3)的出口(4)开口成高于用以容纳粒状干冰的漏斗(1)的上缘,因而漏斗(1)的内部充满了所述的升华气体。因此,可防止周围的空气流入漏斗(1),由此使空气中含有的湿气不会在晶粒之间冷凝和凝固,从而就防止了粒状干冰的结团。-->附带说一下,按照传统的系统,粒状干冰流出漏斗的底部出口以被包装成小袋,当用200-300升容积的漏斗装入粒状干冰来开始操作时,流出漏斗的干冰在10-15分钟之后开始结团。因此,即使称重装置的重量设定为350克,已包装的干冰的重量仍在340克至370克的范围内变动。此外,相当数量的干冰仍粘贴在漏斗的内周壁上。与此相反,当输送装置的出口位置高出漏斗的上缘时,几乎所有的干冰均可被排出,同时有可能进行十分均匀的称重和排料操作,使得所包装的干冰仅仅在350克至355克的小范围内变化。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从漏斗底部延伸的气密干冰输送装置的出口高于漏斗的上缘,因而在漏斗中的升华的二氧化碳保持充满输送装置的出口的高度。因此,漏斗内充满了几乎不含水分的低温的升华二氧化碳,这样就防止了空气从外界流入所述漏斗,从而,防止粒状干冰结块。由此,进行对粒状干冰准确的称重以及袋包装便成为可能。由于对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专利技术显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仅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公开和引用,因而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以举例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之用,而不是对其进行限制。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多种变化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地装填粒状干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从容放粒状干冰的漏斗(1)的底部气密地延伸的气密式干冰输送装置(3),该干冰输送装置(3)的出口(4)高于漏斗(1)的上缘,一个装填容器(5)设置成面对所述干冰输送装置(3)的出口(4)设置,该装填容器(5)的重量由一个称重装置(6)测量,并且所述干冰输送装置(3)的操作根据称重装置(6)的测量结果来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4-19 4115/941、一种用于自动地装填粒状干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从容放粒状干冰的漏斗(1)的底部气密地延伸的气密式干冰输送装置(3),该干冰输送装置(3)的出口(4)高于漏斗(1)的上缘,一个装填容器(5)设置成面对所述干冰输送装置(3)的出口(4)设置,该装填容器(5)的重量由一个称重装置(6)测量,并且所述干冰输送装置(3)的操作根据称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吹春峰男
申请(专利权)人:岩谷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