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5963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02:31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管、第二集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设置有数量相同的隔板,隔板将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的内腔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腔;流通管也分为与各腔对应连通的多组管组,从而使制冷剂进入该换热器后,能进行多流程流通,从而使换热器的结霜的时间延长,从而使化霜的时间间隔加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可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冷系统等热交换
,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由于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占据着主导地位。管片式一般由圆管和各种型式的翅片组成,圆管与翅片通过胀管连接,接触热阻较大,换热系数较低,管子与翅片之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肋片上的孔逐渐被扩大,会降低换热效率,缩短使用寿命。而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紧凑换热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且已在汽车空调和大型商用中央空调中开始得到应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设有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波纹状的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散热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往往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换热效果,但作为蒸发器,由于存在制冷剂分配不均的问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可能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微通道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在各扁管内分配均匀,一般会在集流管内插入一根带有多个分配小孔的金属导流管作为分配管或者设置其他制冷剂分配装置,相对改善制冷剂分配问题,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但这多是应用在单流程的情况,由于后续流程的分配问题一般无法应用于多流程的情况。因为单流程换热器的低温区占换热器的区域比较大,制冷剂在进入集流管后经分配后同时进入与集流管连通的所有扁管,这样扁管部分温度大致相同,即都属于低温区,这样在低温工况下结霜速度相对较快,而结霜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从而需要化霜,这样
就会影响到换热器的效率。而有的蒸发器采用多排形式,当换热器为多排时,一排结霜后,换热器的其他排也会因为这排换热器的霜堵而使风流通不畅,换热性能下降。如何能够进一步发挥微通道换热器的优势,延缓微通道换热器在低温工况下的结霜时间、或者说使化霜的间隔时间加长是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流程的蒸发器,制造简单且制冷剂分配相对方便,同时结霜间隔时间相对较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管、第二集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所述流通管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集管且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集管从而连通所述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所述第一集管设置至少一个隔板:第一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设置,所述第一集管的内腔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至少二个腔:第一腔与第四腔,所述第一集管在第一腔设置有与外连通的接口,所述换热器在第一集管的第一腔以外的其他腔或第二集管除第二腔以外的其他腔设置有与外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集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集管的隔板数相同数量的隔板,即至少包括一个隔板:第二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设置,所述第二集管的内腔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至少二个腔:第二腔与第三腔;所述第二集管的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管的腔的数量相同;所述流通管至少包括第一管组与第二管组,第一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一腔,第一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二腔;第二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三腔,第二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四腔;且所述第二集管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设置,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二腔的部分设置有连通孔使第一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二腔连通,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三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导流孔使第一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三腔连通。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的
通孔并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且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一导流孔小于等于第一导流管与第二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为一个且第一导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集管的第三腔所在的集管段轴向方向的大致中部位置或者所述第一导流孔为两个以上且第一导流孔在所述第二集管的第三腔所在的集管段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管中部相对偏向远离所述第二集管设置流通管的一端,即第一导流孔与伸入第二集管的流通管背向设置,第一导流孔的中部与该导流管的中心位置的连线或者说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集管内流通管端部在同一截面内的投影的夹角(α)的范围在0°~180°之间。在所述第二集管的截面方向,所述第一导流孔的中部与该导流管的中心位置的连线或者说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集管内流通管端部在同一截面内的投影的夹角(α)的范围在所述45°~135°之间;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集管的第三腔与第一集管的第一腔的第二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大于等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集管的第一腔与第二集管的第二腔的第一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所述第一集管至少包括两个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集管至少包括两个隔板: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对应设置,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集管被所述隔板分隔形成至少三个腔:第一腔、第四腔、第五腔,所述第二集管被所述隔板分隔形成至少三个腔:第二腔、第三腔、第六腔;所述流通管还包括第三管组,第三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五腔,第三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六腔;所述第一集管还固定设置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位于第四腔的部分设置有连通孔使第二导流管的内腔与第四腔连通,第二导流管位于第五腔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导流孔使第二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五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二导流孔小于等于第二导流管与第四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为一个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集管的第五腔所在的集管段第一集管轴向方向的大致中部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导流孔为两个以上且其
在所述第一集管的第五腔所在的集管段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集管的截面方向,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管中部相对偏向远离所述第二集管设置流通管的一端,即第一导流孔与伸入第二集管的流通管背向设置,第一导流孔的中部与该导流管的中心位置的连线或者说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集管内流通管端部在同一截面内的投影的夹角(α)的范围在0°~180°之间。所述第一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二集管的第六腔、第四隔板、第三腔、第二隔板设置,所述第二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一集管的第五腔、第三隔板设置;且所述第三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所述第二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在系统中的应用,所述换热器如上所述,在系统中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所述第一集管的第一腔所在的接口作为换热器的进口,另一接口作为所述换热器的出口;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以上的流程,所述系统的制冷剂从第一接口流入第一集管的第一腔,从第一腔经第一管组流向第二集管的第二腔为第一流程,然后通过流通孔进入第一导流管,并从第一导流孔流到第三腔,再分配到与第三腔对应的第二管组的流通管,从第二管组流到第四腔为第二流程。所述换热器至少包括三个流程,所述第一集管设置有第二导流管,制冷剂经第二流程后,通过第二导流管流到第一集管的第五腔,再分配到与第五腔对应的第三管组的流通管,从第三管组流到第二集管的第六腔为第三流程。第三流程的流通管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流程的流通管的数量,第二流程的流通管的数量大于第一流程的流通管的数量;第一流程的管数少于换热器总流通管管数的1/3。采用多流程的结构形式,可以使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使各个流程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这样使低温区的面积相对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9/201510229240.html" title="一种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管、第二集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所述流通管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集管且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集管从而连通所述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所述第一集管设置至少一个隔板:第一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设置,所述第一集管的内腔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至少二个腔:第一腔与第四腔,所述第一集管在第一腔设置有与外连通的接口,所述换热器在第一集管的第一腔以外的其他腔或第二集管除第二腔以外的其他腔设置有与外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集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集管的隔板数相同数量的隔板,即至少包括一个隔板:第二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设置,所述第二集管的内腔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至少二个腔:第二腔与第三腔;所述第二集管的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管的腔的数量相同;所述流通管至少包括第一管组与第二管组,第一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一腔,第一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二腔;第二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三腔,第二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四腔;且所述第二集管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设置,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二腔的部分设置有连通孔使第一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二腔连通,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三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导流孔使第一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三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管、第二集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所述流通管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集管且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集管从而连通所述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所述第一集管设置至少一个隔板:第一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设置,所述第一集管的内腔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至少二个腔:第一腔与第四腔,所述第一集管在第一腔设置有与外连通的接口,所述换热器在第一集管的第一腔以外的其他腔或第二集管除第二腔以外的其他腔设置有与外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集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集管的隔板数相同数量的隔板,即至少包括一个隔板:第二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设置,所述第二集管的内腔被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至少二个腔:第二腔与第三腔;所述第二集管的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集管的腔的数量相同;所述流通管至少包括第一管组与第二管组,第一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一腔,第一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二腔;第二管组的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三腔,第二管组的另一端伸入并连通所述第四腔;且所述第二集管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设置,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二腔的部分设置有连通孔使第一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二腔连通,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三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导流孔使第一导流管的内腔与第三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的通孔并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且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一导流孔小于等于第一导流管与第二腔连通的连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为一个且第一导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集管的第三腔所在的集管段轴向方向的大致中部位置或者所述第一导流孔为两个以上且第一导流孔在所述第二集管的第三腔所在的集管段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管中部相对偏向远离所述第二集管设置流通管的一端,即第一导流孔与伸入第二集管的流通管背向设置,第一导流孔的中部与该导流管的中心位置的
\t连线或者说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集管内流通管端部在同一截面内的投影的夹角(α)的范围在0°~180°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集管的截面方向,所述第一导流孔的中部与该导流管的中心位置的连线或者说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集管内流通管端部在同一截面内的投影的夹角(α)的范围在所述45°~135°之间;且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集管的第三腔与第一集管的第一腔的第二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大于等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集管的第一腔与第二集管的第二腔的第一管组的流通管的数量。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管至少包括两个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集管至少包括两个隔板: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