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5703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用于组合盖体的加脱盖,组合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加脱盖装置包括托架和配合部,托架包括托架本体、牵引部、挡块;配合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墩块,两个墩块的内侧面设置有引导轮和斜轨,墩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挡板。通过托架和配合部配合,使组合盖体能在托架和配合部的相对运动中实现加盖和脱盖,能适应各种实验室无菌环境和工厂小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实验室、工厂都要用到加盖、脱盖技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加脱盖或机器手加脱盖,但在有些实验室中需要在无菌环境中实时观察,就必须进行反复加脱盖,而有些地方空间狭小又不适应用机器手。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能通过托架和配合部的相对运动实现上盖的脱下和加上,此自动加脱盖装置结构小巧,操作方便,能适应实验室、工厂等空间狭小,且需无菌环境和反复加脱盖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能在狭小空间,无菌环境反复加脱盖的缺陷,提高加脱盖装置的适应性,提供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用于组合盖体的加脱盖,组合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加脱盖装置包括托架和配合部,托架包括托架本体、牵引部和挡块;牵引部设置在托架本体的前部,挡块设置在托架本体的后部;配合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墩块,墩块内侧面设置有引导轮和斜轨,墩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挡板。进一步地,引导轮设置在墩块内侧面的后端,引导轮包括引导轮轴,引导轮轴竖直放置,且与垂直方向形成一定夹角;引导轮绕引导轮轴旋转,使引导轮的旋转端面与水平面形成上倾夹角。进一步地,斜轨在靠近引导轮的一端具有突起。进一步地,牵引部为前端开口的半包围形牵引部;挡块的上端面为前高后低的斜切端面,挡块的前端面高度略高于下盖体高度。进一步地,配合部的两墩块之间的距离与上盖体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脱盖时,托架位于配合部后部,牵引部靠近配合部的引导轮;组合盖体放置在托架上,托架带动组合盖体向配合部运动,上盖体的
侧面接触引导轮,引导轮与上盖体侧面发生滚动摩擦,使上盖体沿引导轮向上倾方向运动进入到斜轨;托架向前运动,挡块支撑并挡住上盖体后端面,下盖体与上盖体形成前端开口的倾角,挡板挡住上盖体,托架带动下盖体继续向前,完成组合盖体的脱盖;加盖时,托架位于配合部的前部,挡块靠近配合部的挡板,下盖体放置在托架上,上盖体放置在斜轨上;托架带动下盖体向配合部的方向运动,上盖体滑过挡块上端面与下盖体一端接触,下盖体与上盖体形成前端开口的倾角,托架带动下盖体继续向配合部运动完成组合盖体的加盖。本技术通过托架和配合部配合,使组合盖体能在托架和配合部的相对运动中实现加盖和脱盖,能适应各种实验室无菌环境和工厂小平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配合部墩块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托架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托架侧视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托架、2-配合部、3-下盖体、11-托架本体、12-牵引部、13-挡块、21-引导轮、22-斜轨、23-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托架1和配合部2,托架1包括托架本体11、牵引部12、挡块13;配合部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墩块,两个墩块的内侧面设置有引导轮21和斜轨22,墩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挡板23。通过托架1和配合部2配合,使组合盖体能在托架1和配合部2的相对运动中实现加盖和脱盖。另外,墩块内侧面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斜轨22上的上盖体,传感器具体位置为斜轨22上方。引导轮21设置在墩块内侧面的后端,引导轮轴竖直放置,且与垂直方
向形成一定夹角,引导轮21绕引导轮轴旋转,使引导轮21的旋转端面与水平面形成上倾夹角。引导轮21可以为弹簧引导轮21或橡胶引导轮21,用于增加引导轮21与上盖体之间的摩擦力。斜轨22在靠近引导轮21的一端有小山状的突起,防止脱盖完成后,上盖体在斜轨上滑落。牵引部12设置在托架本体11前端,且为前端开口的半包围形牵引部12;挡块13设置在托架本体11后端,挡块13上端面为前高后低的斜切端面,挡块13前端面高度略高于盖缝线。挡块13前端面略高于盖缝线使上盖体在加脱盖的过程中有支挡,挡块13上端面为斜切端面,能使上盖体在加盖的过程中更流畅的到达挡块13前端。配合部2的两墩块之间的距离正好为上盖体的宽度,两墩块为一模一样的墩块,沿中心线镜像设置。当脱盖时,托架1在配合部2后部,组合盖体放置在托架1上,托架1带动组合盖体向装配部2运动,托架1运动可以为滚轮运动,也可以为在传动带或轨道上运动,上盖体前侧面先接触引导轮21,和引导轮21发生滚动摩擦,使上盖体沿引导轮21上倾方向运动进入到斜轨22,托架1一直向前运动,挡块13支挡住上盖体后端面,使组合盖体的下盖体与上盖体形成前端开口的倾角,随着托架1的向前运动,倾角越来越大,直至下盖体与上盖体的后端面也分离,墩块前端的挡板23挡住上盖体继续向前,就完成了整个脱盖工作。当加盖时,只需将完成脱盖工作的托架1往回拖,就又可以使上盖体恢复到下盖体上。本技术通过托架1和配合部2配合,使组合盖体能在托架和配合部的相对运动中实现加盖和脱盖,能适应各种实验室无菌环境和工厂小平台。以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用于组合盖体的加脱盖,所述组合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加脱盖装置包括托架和配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托架本体、牵引部和挡块;所述牵引部设置在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部,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托架本体的后部;所述配合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墩块,所述墩块内侧面设置有引导轮和斜轨,所述墩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加脱盖装置,用于组合盖体的加脱盖,所述组合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加脱盖装置包括托架和配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托架本体、牵引部和挡块;所述牵引部设置在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部,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托架本体的后部;所述配合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墩块,所述墩块内侧面设置有引导轮和斜轨,所述墩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加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轮设置在所述墩块内侧面的后端,所述引导轮包括引导轮轴,所述引导轮轴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端卿张骁宋研董建华秦季生骆健忠卢俊樊科黄海飞麦仕文欧阳瑶张凤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