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49448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可以利用微藻生物膜光合作用可以生成过氧化氢,并且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成羟基自由基,很好的提高了微藻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光导介质与粉末催化剂附着网相间布置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光催化剂须被光源充分照射并且与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净化效果,采用蜂窝结构的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提高了催化剂的附着范围,此外,还将粉末催化剂附着网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对催化剂进行补充与更换,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恒温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保证了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藻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微藻生长过程需要大量吸收氮(N)、磷(P)等营养元素,可直接降低二/三级出水中N、P等污染物的含量。 通过固定二氧化碳(CO2)、产生氧气(O2)、提高pH等间接作用,微藻还能创造出有效去除水中残留有机物和病原性微生物的环境条件,此外,微藻也具有吸附重金属和去除有机污染物等物质的功能,因此,微藻具有成为污水深度净化技术的良好潜力。微藻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中,在自然界水体自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低成本并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能引起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磯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自身的增殖,而其本身又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如用于食品开发、医疗保健和生物能源方面将微藻这一特性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从而可产生很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但是,的微藻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效果有效[lm1] ,[lm2]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高效的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利用微藻生物膜新陈代谢(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成羟基自由基,可以很好的提高微藻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光导介质与粉末催化剂附着网相间布置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光催化剂须被光源充分照射并且与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净化效果,采用蜂窝结构的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提高了催化剂的附着范围,此外,还将粉末催化剂附着网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对催化剂进行补充与更换,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而且,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恒温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保证了处理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藻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微藻反应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反应池内设置有光源、光导介质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其中,所述光导介质为上下排列设置的多个,且两个光导介质之间设置有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的上端,所述光导介质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上。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微藻反应池的光源的下方设置有微藻液供给管和污水处理进给管,相邻的两个所述光导介质相反方向布置,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的两端设置有与固定扣配合的肩部,所述固定扣的内端设置有与所述肩部配合的定位卡孔,所述固定扣伸入所述微藻反应池的池壁设置,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为蜂窝网状结构,所述微藻反应池的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导介质,该最下端的光导介质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蛇形加热管,所述蛇形加热管的两端与恒温加热器连通,所述蛇形加热管的上方设置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两端设置有辅助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所述辅助粉末催化剂附着网的上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微藻反应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沉淀池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泥排出管,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处理水排出管。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微藻反应池上还设置有分析检测采样管。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的外形结构均为与所述微藻反应池相匹配的圆形。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上附着设置有ZnO、TiO2、或者Fe2O3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光导介质为空心结构的管式结构,材质为玻璃或者石英。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内吹入的气体为氧气或者臭氧。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微藻反应池上还设置有过氧化氢添加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微藻生物膜光合作用可以生成过氧化氢,并且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成羟基自由基,很好的提高了微藻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光导介质与粉末催化剂附着网相间布置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光催化剂须被光源充分照射并且与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净化效果,采用蜂窝结构的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提高了催化剂的附着范围,此外,还将粉末催化剂附着网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对催化剂进行补充与更换,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而且,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恒温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保证了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结构示意图;其中,1、微藻反应池,2、沉淀池,3、光源,4、微藻液供给管,5、污水处理进给管,6、光导介质,7、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8、固定扣,9、温度传感器,10、辅助粉末催化剂附着网,11、搅拌机,12、蛇形加热管,13、恒温加热器,14、曝气管,15、电磁阀,16、处理水排出管,17、沉淀泥排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藻反应池1和沉淀池2,所述微藻反应池1与所述沉淀池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反应池1内设置有光源3、光导介质6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7,其中,所述光导介质6为上下排列设置的多个,且两个光导介质6之间设置有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7,所述光源3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2的上端,所述光导介质6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7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藻反应池的光源的下方设置有微藻液供给管4和污水处理进给管5,相邻的两个所述光导介质相反方向布置,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的两端设置有与固定扣8配合的肩部,所述固定扣8的内端设置有与所述肩部配合的定位卡孔,所述固定扣8伸入所述微藻反应池1的池壁设置,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7为蜂窝网状结构,所述微藻反应池1的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导介质6,该最下端的光导介质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曝气管14,所述曝气管14的上方设置有蛇形加热管12,所述蛇形加热管12的两端与恒温加热器13连通,所述蛇形加热管12的上方设置有搅拌机11,所述搅拌机的两端设置有辅助粉末催化剂附着网10,所述辅助粉末催化剂附着网的上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微藻反应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15,所述沉淀池2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泥排出管17,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处理水排出管16。此外,所述微藻反应池上还设置有分析检测采样管。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的外形结构均为与所述微藻反应池相匹配的圆形。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上附着设置有ZnO、TiO2、或者Fe2O3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所述光导介质为空心结构的管式结构,材质为玻璃或者石英。所述曝气管内吹入的气体为氧气或者臭氧。微藻反应池上还设置有双氧水添加管。[lm3]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微藻生物膜光合作用可以生成过氧化氢,并且过氧化氢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成羟基自由基,很好的提高了微藻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光导介质与粉末催化剂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藻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微藻反应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反应池内设置有光源、光导介质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其中,所述光导介质为上下排列设置的多个,且两个光导介质之间设置有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的上端,所述光导介质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藻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微藻反应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反应池内设置有光源、光导介质和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其中,所述光导介质为上下排列设置的多个,且两个光导介质之间设置有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的上端,所述光导介质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方,所述粉末催化剂附着网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微藻反应池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光学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反应池的光源的下方设置有微藻液供给管和污水处理进给管,相邻的两个所述光导介质相反方向布置,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的两端设置有与固定扣配合的肩部,所述固定扣的内端设置有与所述肩部配合的定位卡孔,所述固定扣伸入所述微藻反应池的池壁设置,所述粉末光催化剂附着网为蜂窝网状结构,所述微藻反应池的底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光导介质,该最下端的光导介质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上方设置有蛇形加热管,所述蛇形加热管的两端与恒温加热器连通,所述蛇形加热管的上方设置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两端设置有辅助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李忠和吴磊吕晨刘滨硕闫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