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及侧碰吸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405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及侧碰吸能结构,该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包括防撞杆前端支架、车门内板、防撞杆后端支架及防撞杆,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连接在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连接在车门内板的后侧,所述防撞杆的前端连接在防撞杆前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连接在防撞杆后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加强汽车滑移门下铰链安装的下铰链安装部,所述下铰链安装部与滑移门下铰链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横向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防撞杆无需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也无需增加防撞杆原材料厚度,就能提高侧碰性能,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和整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杆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属于汽车防撞杆
;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的侧碰吸能结构,属于汽车侧碰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车门防撞杆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为高强度钢板或高强度钢管结构型式,是汽车侧碰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主要零件。现有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防撞杆的一端焊接在防撞杆前端支架上,另一端焊接在防撞杆后端支架上,防撞杆前端支架及防撞杆后端支架均焊接在车门内板的凸起边框上,防撞杆前端支架及防撞杆后端支架与车门内板主体存在较大间隙,防撞杆前端部与B柱在车身横向上投影处于重叠区间。此外,车门内板上还焊接有用于车门下铰链安装的下铰链加强板以及用于车门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加强板,下铰链加强板及限位器加强板均为与防撞杆前端支架分离的单个零件。汽车侧碰发生时,防撞杆变形吸收侧碰力,侧碰力通过车门防撞杆前端支架及车门防撞杆后端支架传递至车门内板,再通过车门内板的钣金变形将碰撞力传递至B柱,达到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但是,在汽车发生侧碰时,现有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其侧碰力的传递为防撞杆到车门内板再传递至车身B柱,对防撞杆和B柱本身的强度要求较高。因而,为了提高侧碰性能,防撞杆需要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或者增加防撞杆原材料厚度,这样将导致汽车制造成本和整车质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提高侧碰性能需要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或者增加防撞杆原材料厚度所导致的汽车制造成本和整车质量增加的缺陷,提供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包括防撞杆前端支架、车门内板、防撞杆后端支架及防撞杆,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后侧,所述防撞杆的前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加强汽车滑移门下铰链安装的下铰链安装部,所述下铰链安装部与滑移门下铰链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横向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形成有多个向车门内板方向凹陷的凹坑;所述多个凹坑贴附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其组合构成所述下铰链安装部。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凹坑的底面向车门内板方向开设有下铰链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形成有四个凹坑,所述四个凹坑上的四个铰链安装孔中心连线构成一四边形。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背离车门内板的一侧形成有防撞杆焊接区域,所述防撞杆焊接区域与B柱在车身横向上的投影不重叠。这样,防撞杆的前端没有延伸至B柱车身横向上的投影区域,缩短了防撞杆长度,降低了零件成本和质量。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车门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配合安装面。这样,防撞杆前端支架相当于集成了车门下铰链加强板及限位块加强板的功能,减少了零件个数,降低了制造成本。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器配合安装面上开设有限位块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器配合安装面上开设有限位块避让孔。本技术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加强汽车滑移门下铰链安装的下铰链安装部,装配时,将下铰链安装部与滑移门下铰链分别对应连接在车门内板横向两侧,下铰链安装部对滑移门下铰链起加强作用,这样相当于将传统的下铰链加强板集成在了防撞杆前端支架上,在汽车侧碰发生时,通过防撞杆前端支架和滑移门下铰链可以将大部分侧碰力传递至车身,小部分侧碰力通过车门防撞杆前端支架传递至车门内板,再通过车门内板的钣金变形将该小部分碰撞力传递至B柱,使得B柱所受的侧碰力大幅降低。因而,防撞杆无需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也无需增加防撞杆原材料厚度,就能提高侧碰性能,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和整车质量。另外,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为了形成下铰链安装部,使得防撞杆前端支架整体的面积较大,防撞杆前端支架与车门内板接触面积大,防撞杆前端支架结构强度较大,可以进一步提高侧碰时汽车的安全性。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侧碰吸能结构,包括滑移门下铰链及上述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所述滑移门下铰链一侧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对应于下铰链安装部的相反侧,所述滑移门下铰链另一侧滑动连接在车身上。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滑移门下铰链的滑轨,且所述滑移门下铰链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轨限定路径移动的滚轮。本技术的侧碰吸能结构,滑移门下铰链一侧连接在车门内板上对应于下铰链安装部的相反侧,滑移门下铰链另一侧滑动连接在车身上,在汽车侧碰发生时,通过防撞杆前端支架和滑移门下铰链可以将大部分侧碰力传递至车身,小部分侧碰力通过车门防撞杆前端支架传递至车门内板,再通过车门内板的钣金变形将该小部分碰撞力传递至B柱,使得B柱所受的侧碰力大幅降低。因而,防撞杆无需使用强度更高的材料,也无需增加防撞杆原材料厚度,就能提高侧碰性能,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和整车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侧碰吸能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放大);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放大);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其防撞杆前端支架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其防撞杆前端支架的侧视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防撞杆前端支架;11、防撞杆焊接区域;12、凹坑;121、下铰链安装孔;13、下铰链安装部;14、限位器配合安装面;15、凸起结构;141、限位块安装孔;142、限位块避让孔;2、车门内板;3、防撞杆后端支架;4、防撞杆;5、B柱;6、滑移门下铰链;7、车身;8、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包括防撞杆前端支架1、车门内板2、防撞杆后端支架3及防撞杆4。如图1所示,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1通过点焊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2的前侧,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3通过点焊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2的后侧。此处的前侧、后侧是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而言的。下文的前端、后端同样是相对于车身前后方向而言的。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1上形成有防撞杆焊接区域11,所述防撞杆焊接区域11与B柱5在车身横向上的投影不重叠。防撞杆4的前端 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在所述防撞杆焊接区域11上。这样,防撞杆4的前端没有延伸至B柱5车身横向上的投影区域,缩短了防撞杆长度,降低了零件成本和质量。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1上形成有四个凹坑12,四个凹坑12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四个凹坑12贴附在所述车门内板2上,其组合构成所述下铰链安装部13。每一所述凹坑12的底面向车门内板2方向开设有下铰链安装孔121。每一下铰链安装孔121对应于滑移门下铰链6的一个安装点,所述四个凹坑12上的四个铰链安装孔121中心连线构成一四边形,这样,滑移门下铰链6的四个安装点呈一四边形,能够增强滑移门下铰链6与防撞杆前端支架1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201620579065.html" title="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及侧碰吸能结构原文来自X技术">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及侧碰吸能结构</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包括防撞杆前端支架、车门内板、防撞杆后端支架及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后侧,所述防撞杆的前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加强汽车滑移门下铰链安装的下铰链安装部;所述下铰链安装部与滑移门下铰链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横向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2 CN 20162022254511.一种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包括防撞杆前端支架、车门内板、防撞杆后端支架及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前侧,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后侧,所述防撞杆的前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防撞杆后端支架上,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加强汽车滑移门下铰链安装的下铰链安装部;所述下铰链安装部与滑移门下铰链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车门内板横向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形成有多个向车门内板方向凹陷的凹坑;所述多个凹坑贴附在所述车门内板上,其组合构成所述下铰链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凹坑的底面向车门内板方向开设有下铰链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移门防撞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前端支架上形成有四个凹坑,所述四个凹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炜路小东高喜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