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材料MXene(Ti3C2/Ti2C)的氢氟酸腐蚀制备;经超声,真空浸渍,水热等步骤处理原料MXene(Ti3C2/Ti2C)和单糖,使碳纳米颗粒在MXene(Ti3C2/Ti2C)材料层间和表面生成,即得到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毒易得原料,制备过程简单,工艺可控,成本低,重复性好,制备得到的二维层状MXene(Ti3C2/Ti2C)的片层结构均匀完整,碳纳米颗粒在MXene(Ti3C2/Ti2C)材料层间与表面分布均匀,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质好,亲水物性好等特点;可以应用在功能陶瓷、吸波材料、超级电容器、离子电池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MXene作为一类新型二维纳米材料于2011年首次报道,主要通过氧氟酸选择性的腐蚀除去原料MAX相中的A成分制备得到。MXene是一种新型过渡金属碳化物二维材料,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由于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容性和亲水性,使其在功能陶瓷、吸波材料、超级电容器,离子电池等领域有了初步应用。碳纳米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热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电化学性质,成为相关人员的研究热点。由于特殊形状和大小,碳纳米颗粒被引入到其他物质中作为改性增强物质,已广泛应用于吸波,吸附,催化,电化学等领域。MXene材料本身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MXene材料特性单一、表面缺陷较多、层间距小等缺点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将碳纳米材料引入到MXene材料层间和表面能够极大地增加其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MXene片层的利用率;所得复合材料兼具碳纳米材料特性,可增强MXene材料导电性质和介电性质,拓展MXene材料的应用空间。虽然现阶段关于MXene的相关工作发展迅猛,但是关于其组装的工作并不多,将碳纳米材料引入到Mxene材料中尚未有专利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针对MXene(Ti3C2/Ti2C)材料特性单一、表面缺陷较多、层间距小等缺点。技术方案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将MAX陶瓷粉料浸没在质量分数为10~40wt%的HF溶液中,MAX浓度为0.05~0.1g/ml;然后在温度20~65℃之下磁力搅拌反应10~120h;采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物质,40~80℃真空干燥8~40h,得到二元层状纳米材料MXene;步骤2:将MXene置于单糖溶液中,超声分散0.5~24h,在真空条件下浸渍2~10h得到混合溶液;所述单糖溶液为浓度为0.1~1mol/L的单糖溶液;所述MXene与单糖质量比为0.1~2;步骤3:将混合溶液导入水热反应釜内胆中,升温至150~220℃,保温2~20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沉淀产物;所述反应釜内胆填充度为60~80%;步骤4:将所得沉淀产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样品,在40~100℃真空干燥8~40h,即得到碳纳米颗粒分布在MXene材料的层间与表面的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所述单糖溶液采用超声分散得到均匀单糖溶液。所述单糖可为果糖或葡萄糖。所用MAX陶瓷粉料粒径为0.1~30μm,纯度≥98%。当MAX陶瓷粉料为Ti3AlC2或Ti2AlC时,得到的二元层状纳米材料Mxene为Ti3C2或Ti2C。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将碳纳米颗粒在MXene(Ti3C2/Ti2C)材料层间和表面生成,包括: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材料MXene(Ti3C2/Ti2C)的氢氟酸腐蚀制备;经超声,真空浸渍,水热等步骤处理原料MXene(Ti3C2/Ti2C)和单糖,使碳纳米颗粒在MXene(Ti3C2/Ti2C)材料层间和表面生成,即得到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其方法简单高效适合大量制备。获得的复合材料增强了单一MXene(Ti3C2/Ti2C)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复合材料有效地增大了MXene(Ti3C2/Ti2C)材料的比表面积,并使其兼具碳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具有具有更加优异的介电及电化学性质。因此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单一MXene(Ti3C2/Ti2C)材料,其应用将更加广泛。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弥补了单一MXene(Ti3C2/Ti2C)材料的缺点,兼具二维纳米碳化钛材料与碳纳米材料的特性。该方法具有原料无毒无污染、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反应可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a)为MXene的SEM图谱;图2(b)为MXene负载碳纳米颗粒的SEM图谱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实例一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10g Ti3AlC2陶瓷粉料,浸没在200ml浓度为40wt%HF溶液中常温下磁力搅拌反应80h;将所得溶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约为7,抽滤成固体粉体,80℃真空干燥40h,即得到MXene(Ti3C2)纳米材料。其形貌如图2(a)所示。(2)取1.26g葡萄糖溶解于7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5h,获得单糖溶液;将0.63g步骤二所获得的二维层状材料MXene(Ti3C2)加入到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之中,超声分散24h,真空浸渍10h;(3)将浸渍好的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6h,所述反应釜内胆填充度为60~80%;(4)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约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样品,在100℃真空干燥40h,即得到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其形貌如图2(b)所示。实施实例二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1g Ti2AlC陶瓷粉料,浸没在10ml浓度为10wt%HF溶液中40℃下磁力搅拌反应10h;将所得溶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约为7,抽滤成固体粉体,40℃真空干燥8h,即得到MXene(Ti2C)纳米材料。(2)取5g葡萄糖溶解于3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0.5h,获得葡萄糖溶液,将0.5g步骤二所获得的二维层状材料MXene(Ti2C)加入到配制好的葡萄糖溶液之中,超声分散0.5h,真空浸渍4h;(3)将浸渍好的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150℃下反应10h;所述反应釜内胆填充度为60~80%;(4)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约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样品,在80℃真空干燥8h,即得到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实施实例三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20g Ti3AlC2陶瓷粉料,浸没在400ml浓度为30wt%HF溶液中65℃下磁力搅拌反应120h;将所得溶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约为7,抽滤成固体粉体,60℃真空干燥24h,即得到MXene(Ti3C2)纳米材料。(2)取4g果糖溶解于3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2h,获得果糖溶液,将1g步骤二所获得的二维层状材料MXene(Ti3C2)加入到配制好的果糖溶液之中,超声分散10h,真空浸渍2h;(3)将浸渍好的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220℃下反应20h;所述反应釜内胆填充度为60~80%;(4)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约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样品,在100℃真空干燥20h,即得到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实施实例四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1)称量10g Ti2AlC陶瓷粉料,浸没在200ml浓度为20wt%HF溶液中20℃下磁力搅拌反应20h;将所得溶液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约为7,抽滤成固体粉体,50℃真空干燥30h,即得到MXene(Ti2C)纳米材料。(2)取4g果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将MAX陶瓷粉料浸没在质量分数为10~40wt%的HF溶液中,MAX浓度为0.05~0.1g/ml;然后在温度20~65℃之下磁力搅拌反应10~120h;采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物质,40~80℃真空干燥8~40h,得到二元层状纳米材料MXene;步骤2:将MXene置于单糖溶液中,超声分散0.5~24h,在真空条件下浸渍2~10h得到混合溶液;所述单糖溶液为浓度为0.1~1mol/L的单糖溶液;所述MXene与单糖质量比为0.1~2;步骤3:将混合溶液导入水热反应釜内胆中,升温至150~220℃,保温2~20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沉淀产物;所述反应釜内胆填充度为60~80%;步骤4:将所得沉淀产物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样品,在40~100℃真空干燥8~40h,即得到碳纳米颗粒分布在MXene材料的层间与表面的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颗粒/二维层状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将MAX陶瓷粉料浸没在质量分数为10~40wt%的HF溶液中,MAX浓度为0.05~0.1g/ml;然后在温度20~65℃之下磁力搅拌反应10~120h;采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至溶液pH值为7,真空抽滤得到固态物质,40~80℃真空干燥8~40h,得到二元层状纳米材料MXene;步骤2:将MXene置于单糖溶液中,超声分散0.5~24h,在真空条件下浸渍2~10h得到混合溶液;所述单糖溶液为浓度为0.1~1mol/L的单糖溶液;所述MXene与单糖质量比为0.1~2;步骤3:将混合溶液导入水热反应釜内胆中,升温至150~220℃,保温2~20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沉淀产物;所述反应釜内胆填充度为60~80%;步骤4:将所得沉淀产物用去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小玮,李新亮,韩美康,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