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英专利>正文

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94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仓(1),固装在放电仓(1)上的高压高频输入(2)、(3),及开在放电仓(1)上的进气口(4)、出气口(5),其特征在于固装在放电仓(1)上的排管电极(6)至少为2根,分别平行间隔排列,排管电极(6)与高压高频输入(2)、(3)并联;每相邻的两极之间不接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臭氧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臭氧的方法有化学法、紫外线法、电解法和电晕法四种。化学法生产的臭氧量太少,成本高,无实用价值。紫外线法产量较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电解法可以供给高浓度的臭氧,但仍处于试验状态,很难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电晕法采用“高频陶瓷沿面放电臭氧生成技术”,解决了臭氧发生器的小型化、实用化问题,成为目前唯一的工程化技术。但这种陶瓷沿面放电臭氧发生器是将金属膏印刷膜烧结在陶瓷表面,金属电极裸露在外,由于金属离子的迁移和臭氧的腐蚀性,因此这种臭氧发生器的使用寿命短。而且这种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是沿着陶瓷板上的电晕极的周边放电形成电晕,电晕极板面积越大,极间电容越大,电能无功耗越大,其电能转换率约为3%~5%。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采用将金属电极置入氧化铝陶瓷管包裹保护,达到提高电能转换率,延长器件使用寿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仓1,固装在放电仓1上的高压高频输入2、3,及开在放电仓1上的进气口4、出气口5,其特征在于固装在放电仓1上的排管电极6至少为2根,分别平行间隔排列,排管电极6与高压高频输入2、3并联;每相邻的两极之间不接触。所述的排管电极6是由氧化铝陶瓷管7均匀包裹导体8构成。每相邻的排管电极6之间有放电间隙。所述的每相邻的排管电极6之间的放电间隙为0.2-3.0mm。-->由于这种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在每两个阴阳电极之间空隙中放电,将通过器件的电流全部形成电晕,可获取高浓度臭氧,使电能转换率高达50%以上。而且阴阳电极用氧化铝陶瓷包裹保护,根除了器件电极氧化和离子漂移等因素,可将器件连续使用寿命延长到十万小时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该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的主剖视图;图2为该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中放电仓1由端瓷固定板和侧瓷固定板组成一半封闭空间,高压高频输入2、3固装在放电仓1的端瓷固定板上,进气口4、出气口5开在侧瓷固定板上,排管电极6固装在放电仓1的端瓷固定板上,将放电仓1等分成若干等体积的空间,排管电极6分阴阳两极,至少为两根,分别平行间隔排列,排管电极6是由氧化铝陶瓷管7均匀包裹导体8构成,分别与高压高频输入2、3并联,每相邻的电极之间不接触,并且排管电极6所在的平面与进气方向垂直。制备臭氧时,输入高压高频电流,排管电极6的各电极之间空隙中放电,形成电晕,同时空气由进气口4进入放电仓1,在电晕作用下形成的高浓度臭氧由出气口5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管气隙放电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仓(1),固装在放电仓(1)上的高压高频输入(2)、(3),及开在放电仓(1)上的进气口(4)、出气口(5),其特征在于固装在放电仓(1)上的排管电极(6)至少为2根,分别平行间隔排列,排管电极(6)与高压高频输入(2)、(3)并联;每相邻的两极之间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