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及QLED技术

技术编号:1411997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及QLED。QLED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在基板上沉积一层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B、将涂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基板置于惰性气氛中,然后沉积空穴传输层;C、在空穴传输层表面沉积量子点发光层;D、在量子点发光层表面依次沉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E、最后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作阴极,器件制备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金银核壳纳米棒掺入空穴注入层材料,金银核壳纳米棒可以很好的与量子点的发射光谱重叠,使金银核壳纳米棒表面产生最大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应,极大的促进器件中载流子的输运和辐射复合,从而大幅度提升QLED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点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及QLED
技术介绍
量子点合成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合成各种高质量的纳米材料,其光致发光效率可以达到 85%以上。由于量子点具有尺寸可调谐的发光、发光线宽窄、光致发光效率高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以量子点作为发光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成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显示和固态照明光源。经过多年的发展,QLED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公开报道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最高的红色和绿色QLED的外量子效率已经超过或者接近20%,表明红色和绿色QLED的内量子效率实际上已经接近100%的极限。然而,目前高效的QLED所用的量子点多数都含有重金属铬,铬元素毒性较强,对人体伤害较大,如何避免铬在QLED中的使用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另外,上述高效红绿QLED器件均是基于小面积旋涂成膜工艺获得的,在大面积实用化生产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效率的损失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作为高性能全彩显示不可或缺的蓝色QLED目前不论是在电光转换效率还是在使用寿命上都远低于红绿QLED,从而限制了QLED在全彩显示方面的应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及QLED,旨在解决现有的QLED发光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A、在基板上沉积一层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B、将涂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基板置于惰性气氛中,然后沉积空穴传输层;C、在空穴传输层表面沉积量子点发光层;D、在量子点发光层表面依次沉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E、最后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作阴极,器件制备完成。所述的QLED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制备方法如下:将金银核壳纳米棒按照0.1%~10%的质量百分比分散在空穴注入层中并搅拌均匀。一种QLED,其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复合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其中,复合空穴注入层中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金银核壳纳米棒长径比为2-4。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金银核壳纳米棒长径比为2.3-3.3。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复合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100nm。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nm。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量子点发光层的厚度为10~100nm。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n型氧化锌,厚度为30~60nm。所述的QLED,其中,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为Ca、Ba、CsF、 LiF或CsCO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金银核壳纳米棒掺入空穴注入层材料,金银核壳纳米棒具有较宽的LSPR波长调谐范围,可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因此金银核壳纳米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可以很好的与量子点的发射光谱重叠,使金银核壳纳米棒表面产生最大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应,极大的促进器件中载流子的输运和辐射复合,从而大幅度提升QLED的发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QLED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及QLED,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S1、在基板上沉积一层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然后加热除去水分;S2、将涂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基板置于惰性气氛中,然后沉积空穴传输层,沉积完成后加热除去残留的溶剂;S3、待冷却后,在空穴传输层表面沉积量子点发光层,沉积完成后加热除去残留的溶剂;S4、待冷却后,在量子点发光层表面依次沉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S5、最后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作阴极,器件制备完成。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金银核壳纳米棒提高QLED发光效率的原理如下:金属表面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运动的电子,在没有外界作用时,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呈平衡态,但是当QLED的发光层通过辐射跃迁产生的光子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与光子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种沿着金属表面传播的电子疏密波,这种电子疏密波称为表面等离子体,该表面等离子体会在其传播方向上产生一个强度发生变化的电场。产生LSPR(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属纳米颗粒对共振频率处的入射光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效应。不同的金属纳米颗粒,其LSPR频率一般是不同的,故而对入射光波有不同的吸收和散射效应。因此,LSPR频率(或波长)是决定金属纳米颗粒光学性质的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采用金银核壳纳米棒,所述金银核壳纳米棒具有较宽的LSPR波长调谐范围,可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所以本专利技术通过向空穴注入层材料中掺入少量的金银核壳纳米棒形成复合空穴注入层,可以更好利用LSPR的增强效应,实现了QLED发光效率的有效提高。由于金属纳米颗粒的LSPR的波长与量子点光谱的相互关系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发光效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属纳米颗粒LSPR波长与量子点发射光波长的耦合能使颗粒产生最大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应。但球形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空间对称性,一般只表现出一个LSPR模式,且LSPR波长可调谐范围比较窄,很难与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形成明显的光谱重叠,而非球形颗粒则会对外部电磁场的辐射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响应。例如棒状金属纳米颗粒具有两个LSPR共振模式,分别对应电子沿棒的径向和纵向的集体振荡,通过改变长径比,其纵向模式的LSPR波长能在一个覆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宽光谱范围内被有效调节。本专利技术选择的金银核壳纳米棒具有三个模式的LSPR波长,其中两个为归属于棒状金纳米颗粒,分别对应电子沿棒的径向和纵向的集体振荡,另一个归属于银纳米颗粒的LSPR波长。通过向空穴注入层材料中掺入少量金银核壳纳米棒形成复合空穴注入层,金银核壳纳米棒较宽的LSPR波长可以与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形成明显的光谱重叠,可以更好利用LSPR的增强效应,实现了QLED发光效率的有效提高。具体来说,在步骤S1之前,先对基板进行清洗,即将基板按次序置于丙酮、洗液、去离子水以及异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以上每一步超声均需持续15分钟左右。待超声完成后将基板放置于洁净烘箱内烘干备用。所述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如ITO基板。待基板烘干后,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Plasma treatment)基板表面5分钟,以进一步除去ITO表面附着的有机物并提高ITO的功函数,除了采用氧气等离子体来处理外,也可采用紫外-臭氧处理(UV-Ozone treatment)来替代。在所述步骤S1中,如图2所示,在经过上步处理的基板10上沉积一层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21的复合空穴注入层20,此复合空穴注入层20的厚度为1~100nm,优选40~50nm,再沉积完复合空穴注入层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及QLED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在基板上沉积一层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B、将涂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基板置于惰性气氛中,然后沉积空穴传输层;C、在空穴传输层表面沉积量子点发光层;D、在量子点发光层表面依次沉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E、最后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作阴极,器件制备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的QLED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在基板上沉积一层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B、将涂有复合空穴注入层的基板置于惰性气氛中,然后沉积空穴传输层;C、在空穴传输层表面沉积量子点发光层;D、在量子点发光层表面依次沉积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E、最后在电子注入层表面制作阴极,器件制备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QLED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分散有金银核壳纳米棒的复合空穴注入层制备方法如下:将金银核壳纳米棒按照0.1%~10%的质量百分比分散在空穴注入层中并搅拌均匀。3.一种QLED,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复合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其中,复合空穴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基曹蔚然向超宇钱磊
申请(专利权)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