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便携打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09227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10:46
新型便携打气筒属于打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便携打气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省力、打气效率高的新型便携打气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涡轮外壳和压气泵外壳,其结构要点涡轮外壳内设置有涡轮,一第一轴穿过涡轮外壳、压气泵外壳连接涡轮中心和减速器主动齿轮中心,减速器主动齿轮设置在压气泵外壳内,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减速器主动齿轮与压气泵外壳内的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一第二轴连接减速器从动齿轮中心和压气泵主动齿轮中心,第二轴通过第二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压气泵主动齿轮与压气泵从动齿轮咬合,压气泵从动齿轮的轴通过第三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压气泵主动齿轮和压气泵从动齿轮均为横向柱状齿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打气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便携打气筒
技术介绍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国力富强,人民的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在我国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汽车轮胎时常胎压不足,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到修车行或4S店给轮胎加气,不仅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造成其它不便。同时随着自驾游的流行,大多数人选择了自己驾车出外旅行,所以在野外或行车途中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这其中汽车轮胎没气是最常见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换备胎或求救急救队再或者用人力打气筒。还有很多修车行经常要出外去帮忙修理坏在半路上的汽车,其中打气装置就是其中必须携带的必备装置,而现有的打气装置体积大,同时还需发动机的带动或其它装置带动,这也为汽车和修车车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省力、打气效率高的新型便携打气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涡轮外壳和压气泵外壳,其结构要点涡轮外壳内设置有涡轮,一第一轴穿过涡轮外壳、压气泵外壳连接涡轮中心和减速器主动齿轮中心,减速器主动齿轮设置在压气泵外壳内,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减速器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便携打气筒

【技术保护点】
新型便携打气筒,包括涡轮外壳和压气泵外壳,其特征在于涡轮外壳内设置有涡轮,一第一轴穿过涡轮外壳、压气泵外壳连接涡轮中心和减速器主动齿轮中心,减速器主动齿轮设置在压气泵外壳内,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减速器主动齿轮与压气泵外壳内的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一第二轴连接减速器从动齿轮中心和压气泵主动齿轮中心,第二轴通过第二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压气泵主动齿轮与压气泵从动齿轮咬合,压气泵从动齿轮的轴通过第三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压气泵主动齿轮和压气泵从动齿轮均为横向柱状齿轮,压气泵主动齿轮横向两端面与压气泵外壳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竖向环形密封圈,压气泵从动齿轮横向两端面与压气泵外壳内壁之间均设...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便携打气筒,包括涡轮外壳和压气泵外壳,其特征在于涡轮外壳内设置有涡轮,一第一轴穿过涡轮外壳、压气泵外壳连接涡轮中心和减速器主动齿轮中心,减速器主动齿轮设置在压气泵外壳内,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减速器主动齿轮与压气泵外壳内的减速器从动齿轮啮合,一第二轴连接减速器从动齿轮中心和压气泵主动齿轮中心,第二轴通过第二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压气泵主动齿轮与压气泵从动齿轮咬合,压气泵从动齿轮的轴通过第三轴承与压气泵外壳相连;压气泵主动齿轮和压气泵从动齿轮均为横向柱状齿轮,压气泵主动齿轮横向两端面与压气泵外壳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竖向环形密封圈,压气泵从动齿轮横向两端面与压气泵外壳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竖向环形密封圈;压气泵主动齿轮与压气泵从动齿轮之间的压气泵外壳上相应于压气泵主动齿轮与压气泵从动齿轮咬合部设置有进气口,与进气口相对的压气泵外壳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单向阀与打气管相连,打气管外端设置有连接口;所述涡轮外壳上设置尾气进气口和尾气出气口;所述减速器主动齿轮和减速器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压气泵主动齿轮和压气泵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轴连接减速器从动齿轮与压气泵主动齿轮的穿通连接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便携打气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鹏生金嘉琦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