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980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包括水平生产井(1)和注气直井(2),注气直井(2)的位置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所述井网还包括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的一侧或两侧的水平辅助排气井(3),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31)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33)与水平生产井的脚跟处(13)相对应。该井网打破水平井生产+直井排气的生产模式,设计注气直井、水平生产井、水平辅助排气井一体的注采排组合系统,从而达到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目的,还有效节省了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稠油油藏的井网,特别是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
技术介绍
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是在常规直井火驱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水平井生产井,充分发挥重力泄油作用的一种先进的火驱开采技术。应用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时,燃烧前缘沿着水平井从端部向跟部扩散,并在燃烧前缘前面迅速形成一个高温可流动油带,可动油借助重力作用迅速下降和部分燃烧气一同流入水平生产井射孔段。不用从冷油区内流过,实现短距离驱替,避免常规火烧油层(ISC)工艺中使用垂直注入井与生产井进行长距离驱替的缺点。针对性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过程中,燃烧充分、燃烧前缘传播稳定,热改质可以使原油的的API值上升10左右,采收率大于75%。更重要的是,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过程不会出现“驱替延迟”现象,原油会随燃烧前缘迅速采出。与其他火烧驱油技术比较,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过程中,高温区与燃烧前缘呈垂直平面。常规火烧驱油过程中由于气体超覆,燃烧油层将偏离这一垂直平面。而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强制流动和重力辅助机理保证了将完全控制或减弱这种影响。同时改善了常规火驱应用到块状油藏存在的驱替距离长、气窜、超覆严重、燃烧前缘难以控制及前缘稳定性差、体积波及系数低等问题,使得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可以成为开采稠油和油砂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在稠油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自采用研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仅开展了加拿大Whitesands Pilot Project(怀特桑兹试点项目)等为数不多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试验,国内开展过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试验的区块有2个。并且针对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中国专利CN 102747997A,公开日期,2012年10月
24日,公开了一种《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后期转火驱开采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蒸汽腔扩展阶段,当相邻的注采井对的蒸汽腔聚并后,利用中间注采井对的注入井注入空气点火,该井对的生产井和左右两个相邻井对的生产井生产,左右两个相邻井对的注入井转为火驱的排风井;该开采方法可以利用高温火驱前缘,有效驱扫相邻SAGD井对中间的油层下部的剩余储量,规避常规SAGD或气体辅助SAGD后期的汽窜,延长SAGD生产时间,显著提高采收率。另外,在中国专利CN 204371284U,公开日期2015年6月3日,公开了《一种利用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如图2所示,该井网包括水平生产井、注气直井和辅助排气井,注气直井与水平生产井位于一个平面内,水平生产井含有水平井段和竖直井段,沿水平井段的方向,注气直井与水平生产井的端部之间间隔设定的距离,辅助排气井设置在水平井段的一侧或两侧。本技术的利用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能够有效扩大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时火线扩展的范围,提高状稠油油藏火烧油层采收率。虽然技术人员在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这一开采方式易造成火线扩展范围小,且沿水平井筒方向突进,进而火线突破水平井导致试验失败,而利用多口直井排气存在投资高、井网配置设计难度大等问题,采用水平井排气可有效改善直井排气造成的火线突进、投资高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火线的波及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直井在进行辅助排气时投资高、井网配置设计难度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该井网打破水平井生产+直井排气的生产模式,设计注气直井、水平生产井、水平辅助排气井一体的注采排组合系统。因此在注气井、水平辅助排气井设计中采用注气井射开油层上部及中上部,水平辅助排气井部署在油层中上部,充分利用火线超覆、水平生产井向下、水平辅助排气井横向上拽拉火线,从而达到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目的;同时根据水平生产井水平段长度的不同,一口水平辅助排气井至少相当于6口直井辅助排气井,有效节省了投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所述井网包括水平生产井和注气直井,注气直井的位置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相对应,所述井网还包括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的一侧或两侧的水平辅助排气井,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相对应,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与水平生产井的脚跟处相对应。水平辅助排气井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的两侧,两个水平辅助排气井相对于水平生产井互为镜像。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注气直井的下部和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水平段均位于油层内。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水平段位于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的上方。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水平段相对于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倾斜。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与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米。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与注气直井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0米。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与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米~40米。注气直井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5米。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排气量与水平生产井的排气量的比例为一比二,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排气速度为注气直井的注气速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井网打破水平井生产+直井排气的生产模式,设计注气直井、水平生产井、水平辅助排气井一体的注采排组合系统。因此在注气井、水平辅助排气井设计中采用注气井射开油层上部及中上部,水平辅助排气井部署在油层中上部,充分利用火线超覆、水平生产井向下、水平辅助排气井横向上拽拉火线,从而达到改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目的;同时根据水平生产井水平段长度的不同,一口水平辅助排气井至少相当于6口直井辅助排气井,有效节省了投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未设置辅助排气井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井网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设置多口直井辅助排气井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井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未设置辅助排气井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波及状况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中设置多口直井辅助排气井的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波及状况示意图。图8是使用本技术所述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的波及状况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平生产井;11、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2、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3、水平生产井的脚跟处;2、注气直井;3、水平辅助排气井;31、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32、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水平段;33、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4、油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所述井网包括水平生产井1和注气直井2,注气直井2的位置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所述井网还包括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的一侧或两侧的水平辅助排气井3,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31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3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所述井网包括水平生产井(1)和注气直井(2),注气直井(2)的位置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还包括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的一侧或两侧的水平辅助排气井(3),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31)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33)与水平生产井的脚跟处(13)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所述井网包括水平生产井(1)和注气直井(2),注气直井(2)的位置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网还包括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的一侧或两侧的水平辅助排气井(3),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尖处(31)与水平生产井的脚尖处(11)相对应,水平辅助排气井的脚跟处(33)与水平生产井的脚跟处(13)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水平辅助排气井(3)设置在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的两侧,两个水平辅助排气井(3)相对于水平生产井(1)互为镜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注气直井(2)的下部和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水平段(32)均位于油层(4)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态的井网,其特征在于,水平辅助排气井的水平段(32)位于水平生产井的水平段(12)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水平排气井调整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火线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漫宫宇宁韩冰王飞宇李秀明于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