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与胸痹的胶囊剂药物,特别是供中风与胸痹患者使用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以半身不遂,口舌 斜,言语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有神志不清的脑血管病,以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渊源已久。《内经》未有“中风”之名,但有“仆击”、“薄厥”、“煎厥”、“大厥”、“偏枯”、“偏风”、“风痱”、“巅疾”等病名,如《素问·调经论》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中风”病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夫风之为病,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自汉以后,虽然后世有许多关于中风的论述,但在病名的发展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从中风病名的细化和分化上论述。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亦有明确的论断:《内经》明确提出正气不足,营卫虚弱,外邪人中,引起中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与胸痹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红芪90~320g、川芎30~120g、红景天50~160g、丹参80~160g、红花50~120g、赤芍60~120g、泽泻100~220g、僵蚕50~100g、黄芪90~32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与胸痹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红芪90~320g、川芎30~120g、红景天50~160g、丹参80~160g、红花50~120g、赤芍60~120g、泽泻100~220g、僵蚕50~100g、黄芪90~3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与胸痹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红芪100~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飞龙水处理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