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35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金属外管和玻璃内管,所述的金属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置有一个六面支撑圈,玻璃内管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的六面支撑圈的内表面设置有六个触点,该触点与内玻璃管面接触。所述的密封塞的末端为竖直排列的至少两个锥台结构,且所述的密封塞末端锥台的锐边倒过渡圆角半径≤0.2。所述的六面支撑圈和密封塞为硅橡胶材质。由于安装有定位胶圈,玻璃管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无须担心在运输中由于颠簸造成设备损坏;最为重要的是,安装有胶圈的臭氧发生器放电室内的放电间隙得到了保障,臭氧发生器的性能得到了保证。另外,在玻璃管的两端设置的密封塞,大大方便了产品的维修,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尤其是一种由内层玻璃管与外层金属管构成的管式臭氧发 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器是目前纺织工业以及其他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中常用的一种净化设备,现 有的臭氧发生器根据放电结构主要分为两个类型, 一种为板式、 一种为管式,常用的管式结 构主要由外层的金属管与内层的玻璃管构成,为了保证两层管之间有足够的放电间隙,就需 要对两者之间进行一定的定位,目前的定位方式主要由硬连接和软连接两种方式,国外主要 采用硬连接的方式,原因在于国外的玻璃制作工艺较为发达,玻璃管的精度能够得到保证, 因此采用硬连接即可获得较好的定位效果;而国内主要采用软连接,原因在于国内的玻璃制 造工艺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采用硬连接,则玻璃管与金属管之间的间隙得不到保证,整 个放电间隙就不能够达到均匀对称。但实际操作中,国内所采用的软连接依然存在问题,多 数情况下,生产厂家仅使用一个软性垫片塞入两层管件之间,而这样做仍然不能够保证管之 间的放电间隙均匀一致,放电效果以及臭氧的产生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另外,现有的管式臭 氧发生器的内层玻璃管的两端大都通过烧结形成封闭结构,虽然这种结构也能够保证玻璃管 内的真空环境,但是当玻璃管内封装的器件出现损坏时就无法进行维修和更换,使得产品的 寿命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管式臭氧发生器存在的连接结构不合理,使用寿命短、放 电效果差等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金属外管和玻璃内管,所述的金 属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置有一个六面支撑圈,玻璃内管的一端或两端端设置有密封塞。优选的是,所述的六面支撑圈的内表面设置有六个触点,该触点与内玻璃管面接触。优选的是,所述的密封塞的末端为竖直排列的至少两个锥台结构,且所述的密封塞末端 锥台的锐边倒过渡圆角半径《0. 2。优选的是,所述的六面支撑圈和密封塞为硅橡胶材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由于安装有定位胶圈,玻璃管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无须 担心在长途运输中由于颠簸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其次,胶圈的制备较为简单,且其精度能够 得到保证,因此仅利用较低的成本就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一直存在的诸多问题;最为重要的是, 安装有胶圈的臭氧发生器放电室内的放电间隙得到了保障,臭氧发生器的性能得到了保证。 另外,由于在玻璃管的两端设置有可插拔的密封塞,因此大大方便了产品的维修,延长了使 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六面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六面支撑圈的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 1密封塞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一种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金属外管6 和玻璃内管5,所述的金属外管6与玻璃内管5之间设置有一个六面支撑圈1,所述的六面支 撑圈1的内表面设置有六个触点2,该触点2与玻璃内管5面接触。玻璃内管5的两端端设 置有密封塞3。所述的密封塞3的末端为竖直排列的三个锥台4结构,且锥台4的锐边倒过 渡圆角半径《0.2。另外,六面支撑圈1和密封塞3为耐臭氧腐蚀的硅橡胶材质。安装时,首先将密封塞3安装在内层玻璃管5的两侧,随后对玻璃管进行加热,使玻璃 管内的空气被排出,随后将六面支撑圈1套装在安装有密封塞3的玻璃管的两端,最后将金 属外管6套装在整支玻璃管外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金属外管和玻璃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外管与 玻璃内管之间设置有一个六面支撑圈,玻璃内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塞。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面支撑圈的内表面设 置有六个触点,该触点与内玻璃管面接触。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塞的末端为竖直排 列的至少两个锥台结构。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塞末端锥台的锐边 倒过渡圆角半径《0.2。5. 如权利要求4或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盖的末端竖直排列设置有3个锥台结构。6. 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面支撑圈和密封塞为硅橡胶材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金属外管和玻璃内管,所述的金属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置有一个六面支撑圈,玻璃内管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的六面支撑圈的内表面设置有六个触点,该触点与内玻璃管面接触。所述的密封塞的末端为竖直排列的至少两个锥台结构,且所述的密封塞末端锥台的锐边倒过渡圆角半径≤0.2。所述的六面支撑圈和密封塞为硅橡胶材质。由于安装有定位胶圈,玻璃管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无须担心在运输中由于颠簸造成设备损坏;最为重要的是,安装有胶圈的臭氧发生器放电室内的放电间隙得到了保障,臭氧发生器的性能得到了保证。另外,在玻璃管的两端设置的密封塞,大大方便了产品的维修,延长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C01B13/11GK101362588SQ20071014358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吕伟国, 朱德华, 锴 李 申请人:青岛三祥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结构臭氧发生器,包括金属外管和玻璃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置有一个六面支撑圈,玻璃内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国朱德华李锴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