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分分离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2611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02:44
湿分分离加热器具备:筒状的外壳,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闭塞;歧管室,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使蒸气沿该外壳的轴向流通;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沿着所述歧管室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配置,除去蒸气的湿分;及加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配置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蒸气的下游侧,所述加热管组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多边形形状,该加热管组的长度方向片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加热管组的宽度方向片沿着垂直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从蒸气中除去湿分的湿分分离加热器,尤其是涉及适用于原子能发电成套设备等的湿分分离加热器。
技术介绍
以往的适用于原子能发电成套设备等的湿分分离加热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具备: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壳内的宽度方向两侧,且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歧管;配置在各歧管的下方,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一对分离器;形成于一对分离器之间,使通过了一对分离器的蒸气聚集的蒸气集合部;及配置在蒸气集合部的上方,对通过了分离器的蒸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该以往的湿分分离加热器当来自高压涡轮的湿蒸气流入外壳时,该湿蒸气在歧管内流动,并经由设于歧管的狭缝向分离器侧流出。向分离器侧流出的湿蒸气在通过分离器时被除去湿分并合流于蒸气集合部。合流于蒸气集合部的蒸气在加热器的流通时被加热而升温,从设于外壳的排气口排出。加热器具备加热管沿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上下具有多段而构成的加热管组。该加热管组在相邻的加热管之间设有能够供蒸气流通的间隙,但是在蒸气通过间隙时,若压力损失大,则原子能发电成套设备的循环效率下降。因此,需要降低加热器的压力损失。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44227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若扩宽加热管组的宽度,则通过加热管组的面积扩大而能够降低压力损失。然而,若扩宽加热管组的宽度,则设置在加热管组的两侧的歧管变窄。分离器的设置位置需要设置在向超过了外壳的内表面的外壳的外侧伸出的位置,因此该分离器的设置变得困难。因此,提出了使外壳大型化或者增加以往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的台数的方案,在该方案中,会导致成本的增大。而且,日本是地震的发生多的地域,因此希望开发出在地震的发生时难以损伤的构造的湿分分离加热器。鉴于上述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至少若干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成本的增大,在地震的发生时损伤的可能性小,能够降低加热器的压力损失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若干的实施方式的湿分分离加热器构成为,具备:筒状的外壳,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闭塞;歧管室,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使蒸气沿该外壳的轴向流通;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沿着所述歧管室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配置,除去蒸气的湿分;及加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配置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蒸气的下游侧,所述加热管组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多边形形状,该加热管组的长度方向片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加热管组的宽度方向片沿着垂直方向延伸。根据上述湿分分离加热器,加热管组的长度方向片沿着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加热管组的宽度方向片沿着垂直方向延伸。歧管室构成为使蒸气沿外壳的轴向流通,分离器沿着歧管室在外壳侧方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因此,通过使从分离器流出的蒸气从加热管组的横向流入,不需要使外壳大型化,而且能够降低加热管组的压力损失。而且,外壳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与沿垂直方向延伸相比,能够降低湿分分离加热器的重心位置,能够抑制地震发生时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的损伤。由此,能够实现抑制成本的增大,地震的发生时损伤的可能性小,且能够降低加热器的压力损失的湿分分离加热器。在若干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分离器形成为板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加热管组的侧面相对地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分离器形成为板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加热管组的侧面相对配置,因此能够与加热管组的侧方接近配置分离器。因此,不需要使外壳大型化,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大。而且,能够使从分离器流出的蒸气从加热管组的侧方流入,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加热管组的压力损失。在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分离器包括流入调整部,所述流入调整部覆盖蒸气流入的一侧的侧面的一部分来调整向该分离器流入的所述蒸气的流入量。这种情况下,分离器包括将蒸气流入的一侧的侧面的一部分覆盖来调整向分离器流入的蒸气的流入量的流入调整部,由此在从歧管室向分离器侧供给的蒸气存在歧管室的长度方向里侧变大的静压分布的情况下,能够向分离器侧供给均匀流量的蒸气。在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流入调整部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而覆盖所述分离器的所述侧面的多个流入调整构件和支承多个所述流入调整构件的框体部,多个所述流入调整构件以从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流通的蒸气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相邻的流入调整构件的设置间隔变窄的方式配置。这种情况下,流入调整部的多个流入调整构件以从沿着外壳的轴向流通的蒸气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相邻的流入调整构件的设置间隔变窄的方式配置,因此从歧管室向分离器侧供给的蒸气存在歧管室的长度方向里侧变大的静压分布的情况下,能够向分离器侧可靠地供给均匀流量的蒸气。而且,流入调整部是具有框体部和流入调整构件的简易的构造,因此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大。在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所述流入调整构件设置有能够除去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流通的蒸气的湿分的湿分除去单元。这种情况下,由于湿分除去单元配置在分离器的上游侧,因此能够减轻基于分离器的湿分除去作业的负担。在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湿分除去单元包括使从所述歧管室流出的蒸气呈涡旋状地流动的湿分除去流路。这种情况下,当蒸气流入到湿分除去单元时,蒸气在湿分除去流路内呈涡旋状地流动。当蒸气呈涡旋状地移动时,离心力作用于蒸气中的湿分而能够除去湿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若干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成本的增大,在地震发生时损伤的可能性小,并能够降低加热器的压力损失的湿分分离加热器。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湿分分离加热器的原子能发电厂的发电成套设备的概略构成图。图2(a)是表示湿分分离加热器的构成例的俯视观察下的内部构造图,图2(b)是相当于该图(a)的II-II向视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从长度方向两侧能够吸入湿蒸气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的构成例的俯视观察的内部构造图。图4是表示从长度方向中央部能够吸入湿蒸气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的构成例的俯视观察的内部构造图。图5是相当于图2(a)的A向视的分离器的主视图。图6是相当于图5的V-V向视的分离器的剖视图。图7(a)是一实施方式的湿分除去单元的立体图,图7(b)是用于说明湿分除去单元的作用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湿分分离加热器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设置于原子能发电厂的发电成套设备的湿分分离加热器为例,以下进行说明。首先,在说明湿分分离加热器之前,概略说明设置有湿分分离加热器的原子能发电厂的发电成套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零件的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等不是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限定于此的主旨,只不过是说明例。原子能发电厂的发电成套设备1如图1(概略构成图)所示,由蒸气产生器2产生的主蒸气3在高压涡轮4中进行了作功之后,成为湿蒸气5而从高压涡轮4流出,作为湿蒸气5而进入湿分分离加热器20。该湿蒸气5在蒸气中包含的湿分由湿分分离加热器20分离除去之后,成为加热/升温了的蒸气6而从低压涡轮7的入口流入,在低压涡轮7中进行了作功之后,在凝汽器8中成为水,之后,利用泵9,经由供水加热器10向蒸气产生器2供水。设置于该原子能发电厂的发电成套设备1的湿分分离加热器20如图2(a)(俯视观察内部构造图)所示,具备:筒状的外壳2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部闭塞;歧管室30,设置在外壳21内,使蒸气沿外壳21的轴向流通;分离器40,设置在外壳21内,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湿分分离加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分分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外壳,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闭塞;歧管室,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使蒸气沿该外壳的轴向流通;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沿着所述歧管室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配置,除去蒸气的湿分;及加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配置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蒸气的下游侧,所述加热管组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多边形形状,该加热管组的长度方向片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加热管组的宽度方向片沿着垂直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7 JP 2014-0654771.一种湿分分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外壳,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闭塞;歧管室,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使蒸气沿该外壳的轴向流通;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沿着所述歧管室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配置,除去蒸气的湿分;及加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配置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蒸气的下游侧,所述加热管组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多边形形状,该加热管组的长度方向片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加热管组的宽度方向片沿着垂直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分分离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形成为板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加热管组的侧面相对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一作平冈贤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