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目前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低压引出线的连接不方便,容易交错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低压线圈、调容开关、连接低压线圈和调容开关的低压引线,低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的第一线圈的绕向与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绕向相反,第一线圈的末端与第二线圈的首端相连,且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上端或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下端。本技术方案的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处于相邻设置,便于接线,接线不需要交叉,降低了磕碰摩擦现象,使得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低压引出线在连接时整体绝缘性增强,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有载调容变压器低压线圈采用的一般是分裂线圈结构,只在变压器的低压线圈中采用三层层式绕线分裂结构,使有载调容变压器通过低压线圈的分裂线圈进行低压的匝数串并联。这种结构可以更好的完成有载调容变压器的容量转换。但是这种结构在低压引出线的连接上就很不方便,导致低压引出线在连接上容易交错交叉,导致引线容易出现磕碰,增加引线绝缘距离,造成引线连接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以 减少低压引出线之间的磕碰摩擦,提升安全性为目的。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包括低压线圈、调容开关、连接低压线圈和调容开关的低压引线,低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通过低压引出线连接到调容开关,同相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同心设置,第一线圈位于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的绕向与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绕向相反,第一线圈的末端与第二线圈的首端相连,且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上端或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下端。第一线圈的绕向与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绕向相反,可使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处于相邻设置,便于接线,使低压线圈间的连接线、与调容开关相连的低压引出线不需要交叉,降低了磕碰摩擦现象,使得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低压引出线在连接时整体绝缘性增强,性能更加稳定。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第一线圈为左绕向,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均为右绕向;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均设于对应线圈的下端。通过对绕向的优化,既不会降低低压线圈的性能,也更加保证了低压引出线位置的交叉优化,同时也不会改变外观。所述的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为轴向分裂式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绕组导线在绕制过程中交叉换位。把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绕组导线在绕制过程中交叉换位,降低了线圈之间的电位差,保证了低压线圈内部的场强均匀分布并且使得低压引出线也相应换位,低压引出线在与调容开关进行接线时不需要再交叉,可直接引入调容开关中相应的接线位置,降低了导线因交错而出现磨擦现象,使得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低压引出线在连接时整体绝缘性增强,性能更加稳定。所述的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绕组导线在二分之一处进行交叉换位,第二线圈的一段线圈位于第三线圈的内侧,第二线圈的另一段线圈位于第三线圈的外侧。在二分之一处进行交叉换位能够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提升工作效率,另使绕线操作人员比较容易记忆、识别。所述的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匝数相同,第一线圈的匝数与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匝数相同便于绕制,有利于人员操作。所述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高度相同。有利于人员操作,有很大的通用性,提高了低压线圈的性能,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低压线圈分为a相、b相、c相低压线圈,a相、b相、c相低压线圈均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 a相、b相、c相低压线圈结构均相同。保证各项低压线圈调容时的一致性。所述的调容开关设有第二线圈首端连线端、第二线圈末端连线端、第三线圈首端连线端、第三线圈末端连线端,第二线圈首端连线端、第二线圈末端连线端、第三线圈首端连线端、第三线圈末端连线端分别通过低压引线与对应的第二线圈首端、第二线圈末端、第三线圈首端、第三线圈末端相连,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第三线圈的首端均位于线圈下端,第一线圈的末端与相邻的第二线圈的首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均为轴向分裂式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在线圈的中间位置交叉换位,下段第二线圈位于下段第三线圈的内侧,上段第三线圈位于上段第二线圈的内侧。有益效果:实现了低压引出线在与调容开关进行接线时不需要再交叉,可直接引入调容开关中相应的接线位置,降低了磕碰摩擦现象,使得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低压引出线在连接时整体绝缘性增强,性能更加稳定,运行更可靠,保证了有载调容变压器产品不会因为低压引出线的问题造成有载调容变压器的绕组出现绝缘短路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低压线圈交错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低压线圈位置排布示意图。图中:1-第一线圈;2-第二线圈;3-第三线圈;4-调容开关;5-低压引出线;6-绕组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包括低压线圈、调容开关4、连接低压线圈和调容开关4的低压引线5,低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通过低压引出线5连接到调容开关4,同相的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同心设置,第一线圈1位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内侧,其特征在于:第一线圈1的绕向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绕向相反,第一线圈1的末端与第二线圈1的首端相连,且第一线圈1的末端、第二线圈1的首端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上端或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下端。由于第一线圈1的绕向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绕向相反,可使第一线圈的末端、第二线圈的首端处于相邻设置,便于接线,使低压线圈间的连接线、与调容开关相连的低压引出线不需要交叉,降低了磕碰摩擦现象,使得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低压引出线在连接时整体绝缘性增强,性能更加稳定。为了在不改变外观的前提下,保证性能,第一线圈1为左绕向,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均为右绕向;第一线圈1的末端、第二线圈1的首端均设于对应线圈的下端。通过对绕向的优化,既不会降低低压线圈的性能,也更加保证了低压引出线位置的交叉优化,同时也不会改变外观。为了提高产品的工作可靠性、稳定性,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的绕组导线6在二分之一处进行交叉换位。在二分之一处进行交叉换位使绕线操作人员比较容易记忆、识别,能够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提升工作效率。为了便于绕制,提升绕制效率,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的匝数相同,第一线圈1的匝数与第二线圈2。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的匝数相同便于绕制,有利于人员操作。为了更好的提升绕制效率,增加操作的通用性,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的高度相同。有利于人员操作,有很大的通用性,提高了低压线圈的性能,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实现低压引出线5位置的交叉优化提升电气稳定性,第一线圈1为左绕向,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均为右绕向。通过对绕向的优化,既不会降低低压线圈的性能,也更加保证了低压引出线5位置的交叉优化,同时也不会改变外观。为了实现各项低压线圈的统一电气特性,低压线圈结构在a相、b相、c相等各相低压线圈结构中均相同。保证各项低压线圈调容时的一致性。如图1所示,以a相为例,调容开关设有a相第二线圈首端连线端、a相第二线圈末端连线端、a相第三线圈首端连线端、a相第三线圈末端连线端,a相第二线圈首端连线端、a相第二线圈末端连线端、a相第三线圈首端连线端、a相第三线圈末端连线端分别通过低压引线5与对应的a相第二线圈2首端、a相第二线圈2末端、a相第三线圈3首端、a相第三线圈3末端相连,a相第一线圈1的末端、a相第二线圈2的首端、a相第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包括低压线圈、调容开关(4)、连接低压线圈和调容开关(4)的低压引出线(5),低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所述的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通过低压引出线(5)连接到调容开关(4),同相的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同心设置,第一线圈(1)位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1)的绕向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绕向相反,第一线圈(1)的末端与第二线圈(1)的首端相连,且第一线圈(1)的末端、第二线圈(1)的首端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上端或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包括低压线圈、调容开关(4)、连接低压线圈和调容开关(4)的低压引出线(5),低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所述的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通过低压引出线(5)连接到调容开关(4),同相的第一线圈(1)、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同心设置,第一线圈(1)位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1)的绕向与第二线圈(2)、第三线圈(3)的绕向相反,第一线圈(1)的末端与第二线圈(1)的首端相连,且第一线圈(1)的末端、第二线圈(1)的首端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上端或均位于对应线圈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圈(1)为左绕向,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均为右绕向;第一线圈(1)的末端、第二线圈(1)的首端均设于对应线圈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为轴向分裂式线圈,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的绕组导线(6)导线相同,在绕制过程中交叉换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压线圈交错引出的有载调容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线圈(2)和第三线圈(3)的绕组导线(6)在二分之一处进行交叉换位,第二线圈(2)的一段线圈位于第三线圈(3)的内侧,第二线圈(2)的另一段线圈位于第三线圈(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丽,李立萍,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