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618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0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在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均设有喷淋布液装置;蒸发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管道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阀门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阀门连接至冷凝器的顶部入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管道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阀门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阀门连接至蒸发器内顶部的喷淋布液装置下方的侧壁入口;使得发生器和冷凝器既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又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吸收器和蒸发器既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又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从而实现发生‑冷凝单元和吸收‑蒸发单元的自由切换,实现双向换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收式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诸多种类的换热系统中,有时需要把大流量循环侧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传递至小流量循环侧,同时大流量循环侧的最高温度低于小流量循环侧的最高温度,换热装置能够实现升温;有时需要把小流量循环侧的热量通过同一装置传递至大流量循环侧,同时小流量循环侧的最低温度低于大流量循环侧的最低温度。专利CN 101329117A可以实现小流量循环侧流体向大流量循环侧传热,同时小流量循环侧的最低温度低于大流量循环侧的最低温度;专利CN 101852510A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同时实现机组立式小型化。但这些技术实施方案都不能在一台装置上通过外部操作转换实现上述两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和热水板换,在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均设有喷淋布液装置36;蒸发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连接至冷凝器的顶部入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隔压装置16的入水口连接,隔压装置16的出水口经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连接至蒸发器内顶部的喷淋布液装置36下方的侧壁入口;使得发生器和冷凝器既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又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吸收器和蒸发器既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又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从而实现发生-冷凝单元和吸收-蒸发单元的自由切换,实现双向换热功能。优选地,发生器和冷凝器内分别由上到下分为m段,其中1<m<20;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分别由上到下分为n段,其中1<n<20;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各段的上方均设有喷淋布液装置36;其中在蒸发器内,上一段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管道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与下一段的喷淋布液装置36连接,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与下一段的喷淋布液装置36下方的侧壁入口连接。优选地,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上一段的底部通过隔压装置16与下一段的喷淋布液装置36连接;其中在蒸发器内,上一段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隔压装置16的入水口连接,隔压装置1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为两个支路。优选地,所述隔压装置16采用U形管。进一步地,在蒸发器的底部设有冷剂水槽11,所述冷剂水槽11的冷剂水出口与冷剂水泵13的进水口连接,冷剂水泵13的出水口经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溶液循环侧为,在吸收器的底部设有溶液槽8,所述溶液槽8经溶液泵9和溶液换热器10连接至发生器的顶部入口;发生器的底部出口通过隔压装置16和溶液换热器10连接至吸收器的顶部入口。第一外源流体侧为,第一外接管路29依次经发生器内部的换热盘管、热水板换、蒸发器内部的换热盘管与第二外接管路30连接;第二外源流体侧采用以下任意一种连接方式:方式I:第三外接管路31分为三个支路,第一个支路经过热水板换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第二个支路经过吸收器内部的换热盘管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第三个支路经过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盘管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方式II:第三外接管路31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过热水板换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另一个支路依次经过吸收器内部的换热盘管和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盘管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方式III:第三外接管路31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过热水板换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另一个支路依次经过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盘管和吸收器内部的换热盘管与第四外接管路32连接。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的应用,包括以下两种方案:方案I:当高温热源流体经第一外接管路29流入换热器,由第二外接管路30流出换热器;低温流体经第三外接管路31流入换热器,由第四外接管路32流出换热器;同时,打开第一阀门14,关闭第二阀门35,使蒸发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蒸发器的顶部入口连通,与冷凝器的顶部入口断开,使得冷剂水在蒸发器中通过喷淋布液装置36均布到换热盘管上;此时,发生器和冷凝器作为发生-冷凝单元,吸收器和蒸发器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实现大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向小温差循环侧的流体传热;方案II:当中温热源流体经第四外接管路32流入换热器,由第三外接管路31流出换热器;低温流体经第二外接管路30流入换热器,由第一外接管路29流出换热器;同时,关闭第一阀门14,打开第二阀门35,使蒸发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蒸发器的顶部入口断开,与冷凝器的顶部入口连通,使得冷剂水在冷凝器中通过喷淋布液装置36均布到换热盘管上,而在蒸发器中不经过喷淋布液装置36和换热盘管而直接沿侧壁流至底部,以保证蒸发器中水蒸气在换热盘管上的冷凝换热顺利进行,此时,发生器和冷凝器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吸收器和蒸发器作为发生-冷凝单元;实现小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向大温差循环侧的流体传热。所述大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向小温差循环侧的流体传热,大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出口温度低于小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入口温度。所述小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向大温差循环侧的流体传热,大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出口温度高于小温差循环侧的流体入口温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其结构方式和系统流程,该装置在保持了传统吸收式换热器大温差换热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大流量循环侧向小流量循环侧传热的升温过程,以及小流量循环侧向大流量循环侧传热的升温过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发生-冷凝单元和吸收-蒸发单元的自由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结构及流程示意图;图2为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结构及流程示意图;图3为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结构及流程示意图;图4为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的换热方案简图;图5为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的换热方案简图。标号说明:1-发生器,2-冷凝器,3-I单元,4-吸收器,5-蒸发器,6-II单元,7-蒸汽通道,8-溶液槽,9-溶液泵,10-溶液换热器,11-冷剂水槽,12-冷剂水出口,13-冷剂水泵,14-第一阀门,15-冷剂水进口,16-隔压装置,17-A01接口,18-A02接口,19-E01接口,20-E02接口,21-E03接口,22-E04接口,23-D01接口,24-D02接口,25-C02接口,26-C01接口,27-B02接口,28-B01接口,29-第一外接管路,30-第二外接管路,31-第三外接管路,32-第四外接管路,33-热水板换,34-换热盘管,35-第二阀门,36-喷淋布液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如图1-图3所示的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发生器1和冷凝器2之间通过蒸汽通道7连接组成的I单元3,以及吸收器4和蒸发器5之间通过蒸汽通道7连接组成的II单元6。发生器1和冷凝器2内分别由上到下分为m段,其中1<m<20;吸收器4和蒸发器5内分别由上到下分为n段,其中1<n<20。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4和蒸发器5内,各段的顶部分别设有布液槽室,在布液槽室底部设有喷淋布液装置36,所述喷淋布液装置36的下方设有换热盘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和热水板换,其特征在于,在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均设有喷淋布液装置(36);蒸发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连接至冷凝器的顶部入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隔压装置(16)的入水口连接,隔压装置(16)的出水口经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连接至蒸发器内顶部的喷淋布液装置(36)下方的侧壁入口;使得发生器和冷凝器既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又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吸收器和蒸发器既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又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从而实现发生‑冷凝单元和吸收‑蒸发单元的自由切换,实现双向换热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和热水板换,其特征在于,在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均设有喷淋布液装置(36);蒸发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连接至冷凝器的顶部入口;冷凝器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隔压装置(16)的入水口连接,隔压装置(16)的出水口经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连接至蒸发器的顶部入口,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连接至蒸发器内顶部的喷淋布液装置(36)下方的侧壁入口;使得发生器和冷凝器既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又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吸收器和蒸发器既能作为吸收-蒸发单元,又能作为发生-冷凝单元;从而实现发生-冷凝单元和吸收-蒸发单元的自由切换,实现双向换热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发生器和冷凝器内分别由上到下分为m段,其中1<m<20;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分别由上到下分为n段,其中1<n<20;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各段的上方均设有喷淋布液装置(36);其中在蒸发器内,上一段底部的冷剂水出口通过管道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经第一阀门(14)与下一段的喷淋布液装置(36)连接,另一个支路经第二阀门(35)与下一段的喷淋布液装置(36)下方的侧壁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内,上一段的底部通过隔压装置(16)与下一段的喷淋布液装置(36)连接;其中在蒸发器内,上一段底部的冷剂水出口与隔压装置(16)的入水口连接,隔压装置(1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为两个支路。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压装置(16)采用U形管。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的底部设有冷剂水槽(11),所述冷剂水槽(11)的冷剂水出口与冷剂水泵(13)的进水口连接,冷剂水泵(13)的出水口经冷剂水管分为两个支路。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溶液循环侧为,在吸收器的底部设有溶液槽(8),所述溶液槽(8)经溶液泵(9)和溶液换热器(10)连接至发生器的顶部入口;发生器的底部出口通过隔压装置(16)和溶液换热器(10)连接至吸收器的顶部入口。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双向吸收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外源流体侧为,第一外接管路(29)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亿谢晓云朱超逸胡景童郑姝影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