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7679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供电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AD转换电路,还包括充电电压检测电路、PWM充电电路,检测当前蓄电池电压;分析蓄电池现在所处的状态,欠压时需要较大电压充电,单片机计算出充电电压V1和升压步长Vs;计算出电压V1所需要的脉冲宽度和输出频率;输出脉冲信号给PWM充电电路;加入微扰脉冲信号给PWM充电电路;检测PWM充电电路输出电压V2;判断V2是否大于V1且V2-V1的绝对值大于步长Vs,若成立,则继续增加微扰脉冲;若不成立,PWM充电电压V2作为蓄电池的充电电压。通过单片机对蓄电池的端电压控制,符合蓄电池本身在不同电压下的充电特性,保证蓄电池工作在合理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或者多晶光伏电池组件等方面的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转换效率较高的薄膜太阳电池多是基于多晶Cu(In,Ga)Se2和CdTe吸收层的。其中,作为高转换效率的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也只有20%左右,而通过改变材料和研发工艺提高效率研发周期过长,而现如今的纯硬件电路控制器不能通过程序控制找到最大功率点(MPPT)进行充电,只能保证将光伏组件升压后直冲和过充保护。然而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的内阻在日照强度改变时变化,而且也随着环境温度以及负载的改变而变化影响。所以,简单纯硬件电路控制器不能获得太阳能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市场实际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它利用智能单片机控制太阳电池板对蓄电池的充电,通过pwm脉冲调制电路,既能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又能够提高光伏电池电能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供电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AD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电压检测电路、PWM充电电路,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辅助供电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与AD转换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安装有控制程序;具体电路连接为: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中,电位器RW6的一固定端2脚与可调端3脚相连后分别接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12A同相输入端3脚,电阻R10的另一端接隔离地G,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相连后接电阻R9的一端,放大器U12A的供电端8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12A的接地端4脚接隔离地G,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U7的同相输入端3脚、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放大器U7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5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7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5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5的调节端3脚分别与放大器U7的供电正端7脚、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7的供电负端4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的内部供电负端-12V1,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6脚相连后接电阻R15的一端, 放大器U6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4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6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4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4的调节端3脚与放大器U6的供电正端7脚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6的供电负端4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的内部供电负端-12V1,放大器U6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隔离地G,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1的阴极3脚,放大器U6的输出端6脚分别接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发光管的阴极1脚,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发光管的阳极2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1的阳极4脚接隔离地G,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2的阳极5脚接控制地,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2的阴极6脚分别接电阻R12和电容C19的一端、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2脚,电位器RW3的一个固定端1脚与调节端3脚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位器RW3的另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控制地,放大器U5的输出端6脚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电位器RW3的一个固定端1脚,放大器U5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2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5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2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2的调节端3脚与放大器U5的供电正端7脚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控制侧内部供电正端+12V2,放大器U5的供电负端4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控制侧内部供电负端-12V2,电阻R8的另一端接AD转换电路中AD芯片U3的模拟量输入端2脚;所述PWM充电电路中,光电耦合器U1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1脚通过电阻R17接辅助供电电路中控制侧内部供电端VCC,光电耦合器U1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2脚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单片机U10的P1.7口59脚,光电耦合器U11输出三极管的发射极3脚接隔离地G,光电耦合器U11输出三极管的集电极4脚分别接电阻R18的一端、MOS三极管T1的栅极,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MOS三极管T1的源极接隔离地G,电感L7的一端接辅助供电电路中光伏组件输出电压+Vin,电感L7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3的正极、MOS三极管T1的漏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24的正极、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中电位器RW6的另一固定端1脚,并作为充电电压Vbat端,电容C24的另一端接隔离地G。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PWM充电电路的输出端Vbat连接外部的蓄电池,检测当前蓄电池电压Vbat;第二歩、分析蓄电池现在所处的状态,欠压时需要较大电压充电,充电中间过冲需要较小电压充电,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单片机U10计算出充电电压V1和升压步长Vs,使用充电电压和时间的公式为:,其中Vu是充电满的终止电压,步长Vs=(Vu-Vbat)/t;第三步、计算出电压V1所需要的脉冲宽度和输出频率,使用boost电路占空比计算公式,其中占空比即为脉冲宽度D=(V1-Vbat)/V1,Ton为开启时间,Toff为截止时间,输出频率f=1/(Ton+Toff);第四歩、输出脉冲信号给PWM充电电路;第五步、加入微扰脉冲信号给PWM充电电路;第六步、加上微扰脉冲信号之后,检测PWM充电电路输出电压V2;第七步、判断V2是否大于V1且V2-V1的绝对值大于步长Vs,若条件成立,则继续增加微扰脉冲;第八步、当上述条件不成立时,PWM充电电压V2作为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简单的模拟量和PWM脉冲调宽寻找最大功率点(MPPT)给升压电路;充电电压的检测信号传给单片机形成闭环反馈,提高了光伏组件发电的利用率30%以上;通过单片机对蓄电池的端电压控制,利用高效PWM蓄电池的充电模式,符合蓄电池本身在不同电压下的充电特性,保证蓄电池工作在合理的状态,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5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连接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供电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AD转换电路,还包括充电电压检测电路、PWM充电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辅助供电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辅助供电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与AD转换电路连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安装有控制程序。上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中,电位器RW6的一固定端2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供电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AD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电压检测电路、PWM充电电路,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辅助供电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与AD转换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安装有控制程序;具体电路连接为: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中,电位器RW6的一固定端2脚与可调端3脚相连后分别接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12A同相输入端3脚,电阻R10的另一端接隔离地G,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相连后接电阻R9的一端,放大器U12A的供电端8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12A的接地端4脚接隔离地G,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U7的同相输入端3脚、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放大器U7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5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7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5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5的调节端3脚分别与放大器U7的供电正端7脚、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7的供电负端4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的内部供电负端‑12V1,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6脚相连后接电阻R15的一端, 放大器U6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4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6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4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4的调节端3脚与放大器U6的供电正端7脚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6的供电负端4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的内部供电负端‑12V1,放大器U6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隔离地G,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1的阴极3脚,放大器U6的输出端6脚分别接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发光管的阴极1脚,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发光管的阳极2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1的阳极4脚接隔离地G,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2的阳极5脚接控制地,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2的阴极6脚分别接电阻R12和电容C19的一端、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2脚,电位器RW3的一个固定端1脚与调节端3脚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位器RW3的另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控制地,放大器U5的输出端6脚分别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电位器RW3的一个固定端1脚,放大器U5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2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5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2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2的调节端3脚与放大器U5的供电正端7脚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控制侧内部供电正端+12V2,放大器U5的供电负端4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控制侧内部供电负端‑12V2,电阻R8的另一端接AD转换电路中AD芯片U3的模拟量输入端2脚;所述PWM充电电路中,光电耦合器U1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1脚通过电阻R17接辅助供电电路中控制侧内部供电端VCC,光电耦合器U1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2脚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单片机U10的P1.7口59脚,光电耦合器U11输出三极管的发射极3脚接隔离地G,光电耦合器U11输出三极管的集电极4脚分别接电阻R18的一端、MOS三极管T1的栅极,电阻R18的另一端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MOS三极管T1的源极接隔离地G,电感L7的一端接辅助供电电路中光伏组件输出电压+Vin,电感L7的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3的正极、MOS三极管T1的漏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接电容C24的正极、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中电位器RW6的另一固定端1脚,并作为充电电压Vbat端,电容C24的另一端接隔离地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IGS薄膜组件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辅助供电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AD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电压检测电路、PWM充电电路,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辅助供电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所述辅助供电电路分别与AD转换电路、PWM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与AD转换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中安装有控制程序;具体电路连接为:所述充电电压检测电路中,电位器RW6的一固定端2脚与可调端3脚相连后分别接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12A同相输入端3脚,电阻R10的另一端接隔离地G,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1脚相连后接电阻R9的一端,放大器U12A的供电端8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12A的接地端4脚接隔离地G,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接放大器U7的同相输入端3脚、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放大器U7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5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7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5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5的调节端3脚分别与放大器U7的供电正端7脚、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7的供电负端4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的内部供电负端-12V1,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6脚相连后接电阻R15的一端, 放大器U6的一个调零端1脚接电位器RW4的一个固定端2脚,放大器U6的另一个调零端8脚接电位器RW4的另一个固定端1脚,电位器RW4的调节端3脚与放大器U6的供电正端7脚相连后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放大器U6的供电负端4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的内部供电负端-12V1,放大器U6的同相输入端3脚接隔离地G,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2脚分别接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1的阴极3脚,放大器U6的输出端6脚分别接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发光管的阴极1脚,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发光管的阳极2脚接辅助供电电路中隔离侧内部供电正端+12V1,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1的阳极4脚接隔离地G,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2的阳极5脚接控制地,线性光电耦合器U8中光电管2的阴极6脚分别接电阻R12和电容C19的一端、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2脚,电位器RW3的一个固定端1脚与调节端3脚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接电位器RW3的另一个固定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彬尹富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