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泵及流体送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6028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3 01:20
一种管泵(1),在通过驱动部(19)而旋转的旋转体(15)上,在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18、18),在该旋转体的外周侧设置送出流体的软管(20),具备控制部(26),该控制部(26)使所述旋转体向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到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软管中被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按压部(18A)压扁的部位(21)通过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而复原,该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是伴随着在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按压部(18B)向送出侧的相反侧的移动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出流体的管泵(tube pump)及流体送出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有如下的管泵:在通过马达等的驱动部而旋转的旋转体(转子)设置按压软管的加压辊等按压部,通过使旋转体旋转而使按压部移动,从而将流体送出(转移)。在这样的管泵中,如果泵长时间停止,则软管中被按压部按压的部位难以复原,从送出源侧吸入流体的作用(自吸作用)难以顺畅地进行。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软管内插入粘着状态阻止部件的构造,该粘着状态阻止部件是线状部件或带状部件等,用于在压迫力除去后使由于加压部件的压迫而产生的软管的闭塞部的内面彼此分离。此外,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与泵驱动轴一体旋转的导引板上设置有在不使用时将加压辊对软管的按压状态解除的功能的管泵。该管泵中,在导引板上设置有将加压辊以能够在软管按压状态和按压解除状态之间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的长孔状的导引孔,在不使用时,通过使泵驱动轴反向旋转,使加压辊沿着导引孔移动,从而成为按压解除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823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217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管泵中,存在软管自身的构造和使加压辊移动的导引板的构造复杂的问题。此外,从加压部件或加压辊对软管的密封性(闭塞性)的观点来说,也希望做出改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能够稳定地进行流体的送出控制的管泵及使用这种管泵的流体送出方法。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管泵,在通过驱动部而旋转的旋转体上,在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在该旋转体的外周侧设置送出流体的软管,所述管泵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所述旋转体向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到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软管中被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按压部压扁的部位通过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而复原,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是伴随着在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按压部向送出侧的相反侧的移动而产生的。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送出方法是使用管泵的流体送出方法,所述管泵在通过驱动部而旋转的旋转体上,在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在该旋转体的外周侧设置送出流体的软管,使所述旋转体向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到规定角度之后,再使该旋转体向送出侧旋转,以使得所述软管中被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按压部压扁的部位通过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而复原,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是伴随着在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按压部向送出侧的相反侧的移动而产生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管泵及使用这种管泵的流体送出方法,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构造,能够简化构造,并且稳定地进行流体的送出控制。附图说明图1中,(a)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管泵的一例的部分省略概略平面图,(b)是示意性地示出装入了该管泵的流体送出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系统构成图。图2中,(a)~(d)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该管泵执行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方法的一例的部分截断概略平面图。图3中,(a)~(e)是示意性地示出该流体送出方法的一例的部分截断概略平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该流体送出方法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管泵的一例及使用该管泵执行的本实施方式的流体送出方法的一例的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管泵1在通过驱动部19而旋转的旋转体15上,在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18、18,在该旋转体15的外周侧设置送出流体的软管20。此外,管泵1具备控制部26,该控制部26使旋转体15向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反向旋转)到规定角度,以使得软管20中被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按压部18(18A)压扁的部位21通过软管20内的压力上升而复原,软管20内的压力上升是伴随着在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按压部18(18B)向送出侧的相反侧的移动而产生的。此外,管泵1使旋转体15向送出侧旋转(正向旋转)而使按压部18、18移动,从而将软管20内的流体送出(转移)。另外,在图1(a)、图2及图3中,将顺时针作为旋转体15的反向旋转,将逆时针作为旋转体15的正向旋转。该管泵1具备容纳旋转体15及软管20的壳状的泵主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主体10中容纳单一的旋转体15及单一的软管20。在该泵主体10设置有向旋转体15的轴(旋转轴16)方向的一个方向开口的容纳凹部11。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泵主体10以覆盖该容纳凹部11的方式设置有盖体。此外,在容纳凹部11设置有凹弯曲面部12,软管20以弯曲状态沿着该凹弯曲面部12。该凹弯曲面部12在从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与旋转轴16同轴(同心)状的圆弧状。在图例中,从轴方向观察时,将凹弯曲面部12作为大致半圆弧状的例子示出。此外,在泵主体10设置有插通部13、14,该插通部13、14分别供作为软管20的送出源侧的上游侧部位23和作为送出目标侧的下游侧部位24插通。该插通部13、14在容纳凹部11内将与凹弯曲面部12的中央部位相对的一侧的侧部贯通,从而使得软管20在轴方向观察时成为大致U字状。与容纳凹部11的凹弯曲面部12的两端侧相连的两内侧面,与这些插通部13、14分别相连。此外,在图例中,这些插通部13、14是保持作为软管20的上游侧部位及下游侧部位的连接部(连接器、接头)23、24的基端部的保持部。旋转体15在旋转轴16的外周侧以与旋转轴16的距离彼此相等的方式设置多个按压部18、18。即,这些按压部18、18从轴方向观察时,以位于以旋转轴16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15。此外,这些按压部18、18在绕着旋转体15的旋转轴16的旋转方向上隔开等间隔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着旋转体15的旋转轴16设置2个按压部18、18。即,在旋转体15上以彼此的旋转方向的间隔为180度的方式设置2个按压部18、18。在图例中,将这些按压部18、18设置在以从旋转轴16向半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为臂状(辐条状)的部位的前端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按压部18、18是绕着与旋转体15的旋转轴16平行的辊轴17、17旋转自如的按压辊。如图1(a)所示,在旋转体15处于停止位置(初始位置)时,这些按压部18、18与成为泵主体10的凹弯曲面部12的两端的上游侧端及下游侧端对置地配置,与凹弯曲面部12一起将软管20压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5在初始位置通过按压部18、18将软管20的2处被按压部位21、22压扁。在图1(a)所示的初始位置,通过多个按压部18、18中的位于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第1按压部18A和凹弯曲面部12的上游侧端,软管20的上游侧被按压部位21被压扁。此外,在图1(a)所示的初始位置,通过在该第1按压部18A的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第2按压部18B和凹弯曲面部12的下游侧端,软管20的下游侧被按压部位22被压扁。像这样,在旋转体15在初始位置停止的状态下,软管20的被压扁的各被按压部位21、22闭塞,不能进行流体的送出(送出停止)。另外,旋转体15的上述初始位置只是一例,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在该软管20的上游侧连接部23,如图1(b)所示,也可以连接与作为流体的送出源的贮存部2连接的送出源侧管路3。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9/CN106068383.html" title="管泵及流体送出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管泵及流体送出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泵,在通过驱动部而旋转的旋转体上,在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在该旋转体的外周侧设置送出流体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泵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所述旋转体向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到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软管中被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按压部压扁的部位通过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而复原,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是伴随着在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按压部向送出侧的相反侧的移动而产生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18 JP 2014-0861461.一种管泵,在通过驱动部而旋转的旋转体上,在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按压部,在该旋转体的外周侧设置送出流体的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泵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所述旋转体向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到规定角度,以使得所述软管中被送出方向最上游侧的按压部压扁的部位通过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而复原,所述软管内的压力上升是伴随着在送出方向下游侧邻接的按压部向送出侧的相反侧的移动而产生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保持向所述送出侧的相反侧旋转的所述旋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岚谦次郎平田正行中村隆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