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气部件及电气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300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08:29
在现有技术中期望将共模噪声对策的构造小型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气部件及电气电路,磁气部件具有磁性体磁芯、第1绕线、与第1绕线不短路的第2绕线、和第3绕线,第1绕线和第2绕线和第3绕线被卷绕在磁性体磁芯上,通过在第1绕线流过第1电流,在磁性体磁芯产生第1磁通,通过在第2绕线流过与第1电流相同方向的第2电流,在磁性体磁芯产生第2磁通,通过在第3绕线流过与第1电流相反方向的第3电流,在磁性体磁芯产生第3磁通,第1磁通和第2磁通和第3磁通相互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去除共模噪声的噪声对策部件。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扼流线圈和接地线扼流线圈的噪声滤波电路。专利文献2公开了AC线滤波器,具有按照噪声放大电路的输出对共模扼流线圈提供电动势的电流供给电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35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3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期望将共模噪声对策的构造小型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一种磁气部件,具有:磁性体磁芯;第1绕线;与第1绕线不短路的第2绕线;以及第3绕线,第1绕线和第2绕线和第3绕线被卷绕在磁性体磁芯上,通过在第1绕线流过第1电流,在磁性体磁芯产生第1磁通,通过在第2绕线流过与第1电流相同方向的第2电流,在磁性体磁芯产生第2磁通,通过在第3绕线流过与第1电流相反方向的第3电流,在磁性体磁芯产生第3磁通,第1磁通和第2磁通和第3磁通相互增强。2.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气部件,第3绕线的线径比第1绕线的线径或者第2绕线的线径的至少一方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共模噪声对策的构造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气电路的一例的概略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针对共模的透射特性的实测例的图。图6是表示共模扼流线圈21的概略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单相三线式系统的噪声滤波电路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对本专利技术者的着眼点说明如下。作为从电路装置通过电源线流出的噪声的去除或者针对噪声的入射的对策,采用噪声滤波电路。噪声按照其传播特性被分类为简正模噪声(normal mode noise)和共模噪声。简正模噪声是在电力线之间巡回的噪声。共模噪声是在多条电力线上同相传播、并以中性线为归路而逆相传播的噪声。图6是表示共模扼流线圈21的概略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单相三线式系统的噪声滤波电路的一例的图。用于降低共模噪声的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连接在第1电力线8a和第2电力线8b和中性线8c之间。另外,共模扼流线圈21连接在比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更靠电源的一侧。从电源侧供给的电流的一部分通过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泄露到中性线8c。对于泄露电流从安全规格上设定了上限。因此,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使用几nF以下的小电容的电容器。使共模噪声衰减的参数是电容器C3和电容器C4的电容以及共模扼流线圈21的电感。因此,为了充分降低共模噪声,需要增大共模扼流线圈21的第1绕线L1和第2绕线L2的电感。但是,在使用kW级的电力的电路中,在第1电力线8a和第2电力线8b流过大约几安培~几十安培的较大的电流。因此,作为插入设置在第1电力线8a和第2电力线8b中的第1绕线L1和第2绕线L2,需要卷绕电
流电容较大的粗电线。但是,在增加第1绕线L1或者第2绕线L2的匝数时,存在共模扼流线圈21的体积增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者基于以上的着眼点完成了下述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1中,对绕线标注的黑点记号●表示各个绕线的磁耦合的方向。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具有磁性体磁芯10、第1绕线L1、第2绕线L2和第3绕线L3。第2绕线L2与第1绕线L1不短路。第1绕线L1和第2绕线L2和第3绕线L3被卷绕在磁性体磁芯10上。通过在第1绕线L1流过第1电流,在磁性体磁芯10产生第1磁通。通过在第2绕线L2流过与第1电流相同方向的第2电流,在磁性体磁芯10产生第2磁通。通过在第3绕线L3流过与第1电流相反方向的第3电流,在磁性体磁芯10产生第3磁通。第1磁通和第2磁通和第3磁通相互增强。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将共模噪声对策的构造小型化。即,在该磁气部件中,当产生了在第1绕线和第2绕线是同相流过、而且以第3绕线为归路且逆相流过的共模噪声的情况下,在磁性体磁芯中,所有的绕线产生相同方向的磁通。即,例如如果使用该磁气部件构成共模扼流线圈,则由在电气电路的电力线和中性线流过的共模噪声所产生的磁通能够相互增强地耦合。因此,即使是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电感比较小,在产生共模噪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较大的阻抗。即,能够减小各绕线的电感。由此,能够削减第1绕线和第2绕线(例如插入设置在电力线中的线径较粗的绕线)的匝数。因此,能够实现共模扼流线圈的小型化。说明例如使用螺旋管形状的磁性体磁芯构成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在此,假设第1绕线和第2绕线和第3绕线的匝数相同)的情况。此时,与以往的螺旋管形状的二线式共模扼流线圈相比,该磁气部件能够将磁性体磁芯的体积削减约75%。并且,与在以往的螺旋管形状的二线式共模扼流线圈的基础上,将不与其耦合的电感器插入设置于中性线的结构相比,该磁气部件能够将磁性体磁芯的体积削减约50%。并且,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抑制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追加接地线的扼流线圈这样的部件数目的增加。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部件数目的增加而引起的电路的可靠性的下降。并且,能够抑制因部件数目的增加而引起的设计及安装的工时的增加。并且,根据以上的结构,与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另外设置噪声对策用的电源系统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电路规模小型化。并且,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减小各绕线的电感,共模扼流线圈的自谐振频率上升。因此,能够扩大共模扼流线圈有效发挥作用的频带。并且,根据以上的结构,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长度缩短。因此,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电阻成分被抑制为较小的值。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该磁气部件中的电力损失。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例如相对于从端子5a和端子5b和端子5c流入的同相电流,在使第1绕线L1和第2绕线L2产生相同方向的磁通、而且使第3绕线L3产生相反方向的磁通的朝向,将各个绕线之间耦合。图5是表示针对共模的透射特性的实测例的图。在图5中,在透射特性的值越小时,将共模噪声切断的性能越高。在图5中,实线表示使用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的结果。作为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采用了第1绕线和第2绕线和第3绕线的匝数分别是6的磁气部件。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中,第3绕线使用直径0.5mm的漆包线。在图5中,虚线表示使用比较例的磁气部件的结果。作为比较例,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二线式共模扼流线圈。此时,第1绕线和第2绕线的匝数分别是12。在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和比较例中,第1绕线和第2绕线使用直径1.6mm的漆包线。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和比较例中,磁性体磁芯采用磁芯的截面积为23mm2、磁芯的外周直径为27.5mm的纳米结晶软磁性材料的磁芯。图5是输出为1mW时的网络测定器的测定结果。如图5所示,采用匝数较少的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能够实现与匝数较多的比较例同等以上的共模切断性能。如上,能够维持对共模噪声的降低效果,而且实现作为单一部件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小型化。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磁气部件中,也可以是,第3绕线L3的线径小于第1绕线L1的线径或者第2绕线L2的线径的至少一方。例如,也可以是第3绕线L3的线径比第1绕线L1的线径和第2绕线L2的线径都小。根据以上的结构,例如能够将作为线径较小的导线而形成的第3绕线卷绕在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气部件,具有:磁性体磁芯;第1绕线;与所述第1绕线不短路的第2绕线;以及第3绕线,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和所述第3绕线被卷绕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上,通过在所述第1绕线流过第1电流,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产生第1磁通,通过在所述第2绕线流过与所述第1电流相同方向的第2电流,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产生第2磁通,通过在所述第3绕线流过与所述第1电流相反方向的第3电流,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产生第3磁通,所述第1磁通和所述第2磁通和所述第3磁通相互增强。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3 JP 2015-0880101.一种磁气部件,具有:磁性体磁芯;第1绕线;与所述第1绕线不短路的第2绕线;以及第3绕线,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和所述第3绕线被卷绕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上,通过在所述第1绕线流过第1电流,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产生第1磁通,通过在所述第2绕线流过与所述第1电流相同方向的第2电流,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产生第2磁通,通过在所述第3绕线流过与所述第1电流相反方向的第3电流,在所述磁性体磁芯产生第3磁通,所述第1磁通和所述第2磁通和所述第3磁通相互增强。2.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气部件,所述第3绕线的线径比所述第1绕线的线径或者所述第2绕线的线径的至少一方小。3.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气部件,在卷绕了所述第1绕线或者所述第2绕线的至少一方的位置卷绕所述第3绕线。4.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气部件,所述第3绕线被卷绕在所述第1绕线和所述第2绕线的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气部件,所述第1绕线的匝数和所述第2绕线的匝数相同,所述第3绕线的匝数与所述第1绕线的匝数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气部件,将所述第1绕线中被输入所述第1电流的端子、和所述第2绕线中被输入所述第2电流的端子、和所述第3绕线中输出所述第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本太树岭岸瞳原翔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